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易脱模的钣金冲压模具,属于冲压模具领域,一种高精度易脱模的钣金冲压模具,通过双压囊以及双向气管的设置,在冲压时巨大的挤压力作用下,双压囊被压缩,内撑片内压缩气体产生位置的转移,一方面部分空气进入到气动弹条内,使气动弹条朝向出粉管端部延伸膨胀,进而对其内的石墨条产生推动力并与冲压件外表面接触,实现对冲压件外表面的润滑,有效保护其在受到较大冲压力时,冲压件与模腔内壁接触的部分不易摩擦损坏,同时有效降低脱模难度,另一方面,在冲压过程中,对定模产生一定的震动力,有效避免冲压件与定模上模腔之间因气压而卡住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有效降低脱模难度。效降低脱模难度。效降低脱模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易脱模的钣金冲压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精度易脱模的钣金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
‑
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经过冲压制成成品。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
[0003]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一般冲压模具主要由上凸模、下凹模、移动上模、固定下模以及气缸等结构组成。
[0004]在冲压过程中,由于金属壳体成品在极短的时间内受力发生快速的形变,并且由于冲头与模具的吻合匹配,使得形成的金属壳体成品在冲压后贴合在模具内壁,虽然模腔的内壁一般会涂抹有脱模油,但是脱模时,由于金属壳体成品与模腔内壁之间的距离较小,同时在气压作用下,仍然存在金属壳体成品卡在模腔内的情况,导致脱模难度仍然较大,影响冲压的整体效率,同时在受到力形变时,金属壳体成品的外表面会与模腔内壁紧密接触受到摩擦,在快速形变时,外表面容易被磨损,易导致成品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易脱模的钣金冲压模具,它通过双压囊以及双向气管的设置,在冲压时巨大的挤压力作用下,双压囊被压缩,内撑片内压缩气体产生位置的转移,一方面部分空气进入到气动弹条内,使气动弹条朝向出粉管端部延伸膨胀,进而对其内的石墨条产生推动力并与冲压件外表面接触,实现对冲压件外表面的润滑,有效保护其在受到较大冲压力时,冲压件与模腔内壁接触的部分不易摩擦损坏,同时有效降低脱模难度,另一方面,在冲压过程中,对定模产生一定的震动力,有效避免冲压件与定模上模腔之间因气压而卡住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有效降低脱模难度。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高精度易脱模的钣金冲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内底端固定连接有定模,所述模具本体内顶端固定连接有动模,所述定模和动模相互匹配,所述定模模腔口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双压囊,所述双压囊包括与定模固定连接的外弹囊和内弹囊,且外弹囊和内弹囊之间填充有压缩空气,所述定模内部开凿有径向环腔以及多个与双压囊相对应
的纵向孔,且双压囊、纵向孔和径向环腔相互连通,所述内弹囊内部固定连接双向气管,所述双向气管外端与纵向孔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隔板,所述环形隔板上方放置有石墨烯粉末,所述石墨烯粉末,所述定模模腔内壁固定镶嵌有多个与环形隔板相对应的出粉管,所述出粉管与纵向孔相匹配,所述径向环腔内底端放置有多个冲击球,所述冲击球位于双向气管正下方,所述径向环腔、最下方的环形隔板以及双层气管围成的空间内同样填充有压缩空气,通过双压囊以及双向气管的设置,在冲压时巨大的挤压力作用下,双压囊被压缩,内撑片内压缩气体产生位置的转移,一方面部分空气进入到气动弹条内,使气动弹条朝向出粉管端部延伸膨胀,进而对其内的石墨条产生推动力并与冲压件外表面接触,实现对冲压件外表面的润滑,有效保护其在受到较大冲压力时,冲压件与模腔内壁接触的部分不易摩擦损坏,同时有效降低脱模难度,另一方面,在冲压过程中,对定模产生一定的震动力,有效避免冲压件与定模上模腔之间因气压而卡住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有效降低脱模难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隔板呈倾斜设置,且朝向出粉管一侧低、远离出粉管一侧高,使石墨烯粉末随着向定模模腔内的消耗,能够自动朝向出粉管一侧移动,便于石墨烯粉末进入到出粉管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出粉管朝向纵向孔内的一端与环形隔板内底端相平齐,便于石墨烯粉末进入到出粉管内,从而补充被消耗的石墨条。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出粉管内部朝向定模一端镶嵌有石墨条,且石墨条长度不低于出粉管长度的2/3,长度过长,不利于石墨烯粉末进入到出粉管内进行补充,长度过短,易造成石墨条消耗过快,对于进行维修更换的频率过高。
[0013]进一步的,所述双向气管包括与内弹囊内壁固定连接的内撑片、固定连接在内撑片下端的双向管以及包裹在双向管下端部的下冲包头限位拉绳,所述环形隔板与双向管连接,所述下冲包头限位拉绳延伸至径向环腔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双向管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气动弹条,且气动弹条与双向管相通,多个所述气动弹条下端部分别与多个环形隔板上端相接触,且气动弹条端部朝向出粉管,在进行冲压时,在冲压件的挤压下,双压囊向下被压缩,使部分压缩气体从双层气管中朝向径向环腔处转移,此时压缩气体在移动时,部分进入到气动弹条内,导致气动弹条朝向出粉管端部延伸膨胀,一方面有效松动自润滑颗粒,使其朝向出粉管处移动,另一方面,其在朝向出粉管移动时,能够推动部分自润滑颗粒进入到出粉管内,从而对其内的石墨条产生推动力,使其能够与冲压件外表面接触,实现对冲压件外表面的润滑,有效避免在受到较大冲压力时,冲压件与模腔内壁接触的部分损坏开裂,同时有效增加冲压件外表面的光滑性,降低脱模难度。
[0015]进一步的,所述内撑片和气动弹条均为弹性材料制成,在冲压结束后,可以回弹恢复原状,便于下次冲压时,其仍然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所述环形隔板和双向管均为硬性结构制成,使双向气管在冲压力作用下,整体位置不易发生变化。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下冲包头限位拉绳内底端固定连接有补强块,所述补强块与双向管下端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在冲压时,部分压缩空气沿着双向管下行,从而冲击下冲包头限位拉绳,使其脱离双向管并对冲击球产生撞击,使冲击球向外与径向环腔内壁产生撞击,从而在冲压过程中,对定模产生一定的震动力,有效避免冲压件与定模上模腔之间因气压而卡住的情况发生,进而有效降低脱模难度。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补强块为硬质材料制成。
[0018]进一步的,所述下冲包头限位拉绳上端口部为外翻结构,且口部最小内径为双向管外径的1.2
‑
1.5倍,使在结束冲压后,恢复弹性时,带动下冲包头限位拉绳回弹,便于下冲包头限位拉绳回到原位包裹在双向管下端部。
[0019]3.有益效果
[00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1](1)本方案通过双压囊以及双向气管的设置,在冲压时巨大的挤压力作用下,双压囊被压缩,内撑片内压缩气体产生位置的转移,一方面部分空气进入到气动弹条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易脱模的钣金冲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所述模具本体(1)内底端固定连接有定模(2),所述模具本体(1)内顶端固定连接有动模(3),所述定模(2)和动模(3)相互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2)模腔口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双压囊(4),所述双压囊(4)包括与定模(2)固定连接的外弹囊(41)和内弹囊(42),且外弹囊(41)和内弹囊(42)之间填充有压缩空气,所述定模(2)内部开凿有径向环腔(72)以及多个与双压囊(4)相对应的纵向孔(71),且双压囊(4)、纵向孔(71)和径向环腔(72)相互连通,所述内弹囊(42)内部固定连接双向气管,所述双向气管外端与纵向孔(7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隔板(12),所述环形隔板(12)上方放置有石墨烯粉末,所述石墨烯粉末,所述定模(2)模腔内壁固定镶嵌有多个与环形隔板(12)相对应的出粉管(8),所述出粉管(8)与纵向孔(71)相匹配,所述径向环腔(72)内底端放置有多个冲击球(10),所述冲击球(10)位于双向气管正下方,所述径向环腔(72)、最下方的环形隔板(12)以及双层气管围成的空间内同样填充有压缩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易脱模的钣金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隔板(12)呈倾斜设置,且朝向出粉管(8)一侧低、远离出粉管(8)一侧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易脱模的钣金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粉管(8)朝向纵向孔(71)内的一端与环形隔板(12)内底端相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易脱模的钣金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粉管(8)内部朝向定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
申请(专利权)人:黄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