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密封圈从内至外上下交替组合成型的片状径向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439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密封圈从内至外上下交替组合成型的片状径向密封装置,交替组合密封圈位于下端八分之一支撑片的第三圆环板上端,交替组合密封圈的九个密封圈中位于下端的五个密封圈的下端与下端八分之一支撑片的第三圆环板的上端面接触,交替组合密封圈的九个密封圈中位于最内侧的密封圈的内侧与密封支撑装置的第二外圆柱面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9层密封圈组合成为片状径向组合密封圈,片状径向组合密封圈轴向尺寸较小,组合密封圈最外侧与密封空间口部的内圆柱面紧密贴合而密封,然后对内部空间抽真空,实现对口部为内圆柱面的密封空间的密封性进行检验。间的密封性进行检验。间的密封性进行检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由密封圈从内至外上下交替组合成型的片状径向密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密封装置
,涉及一种片状径向密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由密封圈从内至外上下交替组合成型的片状径向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侵爆战斗部主要用于打击坦克装甲、舰船、机库、建筑物等硬目标,侵爆战斗部撞击目标的瞬间,战斗部内引信要承受数万个重力加速度的冲击过载。该冲击会致使引信中电路、火工品和机械结构出现物理形式破坏,导致引信内电雷管因桥丝损伤而不发火问题,引信不能起爆战斗部,战斗部失效。而且战斗部的冲击过载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战斗部为增强侵彻能力向高超音速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引信抗过载能力不足的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3]为了解决引信内电雷管在过载冲击下桥丝损伤的问题,将雷管顶部引线孔和电路部件用粘结剂粘接,粘接剂冷却凝固。凝固后的粘结剂兼顾缓冲与隔振,缓冲了雷管质量惯性,对桥丝保护作用明显,解决了狭小空间的抗冲击问题。
[0004]引信内雷管引线和电路实际粘接的过程为:将粘接剂溶化后装入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空间,放置一段时间,用于粘结剂的固化,这段时间足够使粘结剂流到引线和电路缝隙中。张康等人在文献“提高桥丝电雷管抗径向冲击的低波阻抗套管结构”(探测与控制学报,2017年12月,第39期第6期61页)中报道了引信内部雷管引线和电路空间的结构,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的空间为复杂的空间,该空间的口部是敞开的,该空间口部带有内圆柱面,但该空间内部和底部需要是密封的,即粘结剂流入该空间后不能从底部溢出。对于密闭空间的密封检验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空间内装水,检验水是否外流,但是引信内部空间装水会导致生锈,而且无法清理,军品不允许有生锈的现象;另一种是加入高压气体,检验高压气体是否泄漏,但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的空间是敞口的,不是密闭的空间,无法使用高压气体检验密封性。但如果不检验,一旦存在泄漏的现象,粘接剂将会从该空间流出,将引信内部其他电器元件损坏,导致引信失效,引信不能起爆战斗部,战斗部失效。
[0005]专利“一种口部为内圆柱面的密闭空间密封性能检测装置”(中国,2020年11月,申请号:202011215736.2)公开了一种口部为内圆柱面的密闭空间密封性能检测装置,该专利技术设计一个适用于口部带有内圆柱面的密封检验装置,可以与口部的内圆柱面密封连接,通过该专利技术的装配产生预紧力,压缩密封圈在内圆柱面处实现密封,然后对内部空间抽真空,保持一段时间,测量内部空间气体压力,获知内部空气的气体压力是否变化,实现对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空间的密封性进行检验。
[0006]随着对战斗部抗过载能力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引信内部各零件之间的连接强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的空间的口部为内圆柱面的密封空间也进行了优化设计,该密封空间的口部是朝上的,该密封空间口部内圆柱面的最上端带有法兰,内
法兰上带有螺纹孔,通过法兰与相邻的机械零件(如压螺、雷管等)进行机械连接。彭飞等人在文献“法兰接头预紧力密封接触分析”(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7年12月,第39期第6期61页)中报道了法兰连接的优点,法兰为同心圆盘形,通过螺钉与金属零件机械连接,法兰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强度高,被广泛应用于压力容器和管道连接中。为了不占用外部空间,密封空间口部内圆柱面最上端的法兰为内法兰,即内法兰的直径比内圆柱面直径小,密封空间口部内圆柱面直径为130~133毫米,密封空间口部内圆柱面轴向长度为30~32毫米,内法兰的直径为66~67毫米,内圆柱面轴向长度约为内圆柱面直径的23%倍,内法兰的直径约为内圆柱面直径的50%,内法兰直径小于内圆柱面直径,密封空间口部内圆柱面轴向长度较小,在内部放置的装置轴向尺寸受到限制,导致专利“一种口部为内圆柱面的密闭空间密封性能检测装置”中的密封支撑装置零件直径超过内法兰直径,导致密封支撑装置零件无法通过口部装入,并与内圆柱面实现接触密封;若密封支撑装置零件的直径与内法兰直径间隙稍配合,密封支撑装置零件可以通过口部装入,但密封支撑装置零件的外圆柱面与内圆柱面为间隙过大的同轴圆柱面,使用该专利技术无法实现两个圆柱面之间的密封,导致无法对口部为内圆柱面的密闭空间密封性能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密封圈从内至外上下交替组合成型的片状径向密封装置,本专利技术的9层密封圈组合成为片状径向组合密封圈,片状径向组合密封圈轴向尺寸较小,组合密封圈最外侧与密封空间口部的内圆柱面紧密贴合而密封,然后对内部空间抽真空,实现对口部为内圆柱面的密封空间的密封性进行检验。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由密封圈从内至外上下交替组合成型的片状径向密封装置。包括密闭空间1、导管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支撑装置2、下端八分之一支撑片3、交替组合密封圈4、上端八分之一支撑片5、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6;
[0009]密闭空间1为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的空间,密闭空间1的口部是敞开的,密闭空间1的口部带有第一内圆柱面,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为回转面,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上端带有一圈第一内法兰,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法兰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同心圆环面,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法兰的下端面为第一下端同心圆环面,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法兰的内侧面为第一上端内圆柱面,密闭空间1的内部空间为复杂的弯曲空间,密闭空间1的内部空间是需要密封的,密闭空间1的内部装填粘结剂,密闭空间1内部装填的粘结剂用于粘接并保护雷管引线和电路,第一内圆柱面直径为130~133毫米,第一内圆柱面轴向长度为30~32毫米,第一上端内圆柱面直径为66~67毫米;
[0010]密闭空间1的口部向上,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的回转面轴线垂直于地面,本专利技术用于检测密闭空间1内部空间的密封性能;
[0011]密封支撑装置2的形状为第二圆柱体,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圆柱体为回转体,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圆柱体中心带有第二中心圆孔,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中心圆孔轴线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圆柱体的上端面边沿带有周向均布的第二螺纹盲孔,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圆柱体的侧面为第二外圆柱面,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下端带有一圈第二外法兰,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法兰的上端面为第二同心圆环面,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同心圆环面上带有周向均布的第二螺纹通孔;
[0012]密封支撑装置2的回转体轴线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的回转面轴线重合,密封支撑装置2位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内部,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法兰的直径比密闭空间1的第一上端内圆柱面的直径小0.2~0.4mm,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同轴,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之间存在径向环形间隙,本专利技术的密封装置可以补偿该间隙,并实现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之间的密封,从而可以检测密闭空间1内部空间的密封性能;
[0013]下端八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密封圈从内至外上下交替组合成型的片状径向密封装置。包括密闭空间(1)、导管(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支撑装置(2)、下端八分之一支撑片(3)、交替组合密封圈(4)、上端八分之一支撑片(5)、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6);密闭空间(1)为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的空间,密闭空间(1)的口部是敞开的,密闭空间(1)的口部带有第一内圆柱面,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为回转面,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上端带有一圈第一内法兰,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法兰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同心圆环面,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法兰的下端面为第一下端同心圆环面,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法兰的内侧面为第一上端内圆柱面,密闭空间(1)的内部空间为复杂的弯曲空间,密闭空间(1)的内部空间是需要密封的,密闭空间(1)的内部装填粘结剂,密闭空间(1)内部装填的粘结剂用于粘接并保护雷管引线和电路,第一内圆柱面直径为130~133毫米,第一内圆柱面轴向长度为30~32毫米,第一上端内圆柱面直径为66~67毫米;密闭空间(1)的口部向上,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的回转面轴线垂直于地面,本发明用于检测密闭空间(1)内部空间的密封性能;密封支撑装置(2)的形状为第二圆柱体,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圆柱体为回转体,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圆柱体中心带有第二中心圆孔,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中心圆孔轴线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圆柱体的上端面边沿带有周向均布的第二螺纹盲孔,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圆柱体的侧面为第二外圆柱面,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下端带有一圈第二外法兰,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法兰的上端面为第二同心圆环面,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同心圆环面上带有周向均布的第二螺纹通孔;密封支撑装置(2)的回转体轴线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的回转面轴线重合,密封支撑装置(2)位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内部,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法兰的直径比密闭空间(1)的第一上端内圆柱面的直径小0.2~0.4mm,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同轴,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之间存在径向环形间隙,本发明的密封装置可以补偿该间隙,并实现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之间的密封,从而可以检测密闭空间(1)内部空间的密封性能;下端八分之一支撑片(3)的形状为第三八分之一圆环板,下端八分之一支撑片(3)共八个,八个下端八分之一支撑片(3)沿着环向均匀排列组成第三圆环板,第三圆环板为回转体,下端八分之一支撑片(3)的第三八分之一圆环板靠近内径一侧带有一个第三沉头孔;八个下端八分之一支撑片(3)组成的第三圆环板的回转体轴线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回转体轴线重合,第三圆环板位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内侧,第三圆环板位于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外侧,下端八分之一支撑片(3)的第三沉头孔中安装第三沉头螺钉,第三沉头螺钉的头部安装在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螺纹通孔中,第三圆环板的内侧面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间隙配合接触,第三圆环板的外侧面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间隙配合接触;交替组合密封圈(4)由九个密封圈从内至外上下交替组合成型,交替组合密封圈(4)的九个密封圈均为圆环体,交替组合密封圈(4)的九个密封圈的材料均为橡胶,交替组合密封圈(4)的由内至外的第一个、第三个、第五个、第七个、第九个密封圈位于下端,交替组合密
封圈(4)的由内至外的第二个、第四个、第六个、第八个密封圈位于上端,每个位于上端的密封圈下面均与相邻的两个位于下端的密封圈接触,交替组合密封圈(4)的九个密封圈组成第四片状径向密封圈,交替组合密封圈(4)的第四片状径向密封圈为回转体;交替组合密封圈(4)的第四片状径向密封圈回转体轴线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交替组合密封圈(4)位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内侧,交替组合密封圈(4)位于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外侧,交替组合密封圈(4)位于下端八分之一支撑片(3)的第三圆环板上端,交替组合密封圈(4)的九个密封圈中位于下端的五个密封圈的下端与下端八分之一支撑片(3)的第三圆环板的上端面接触,交替组合密封圈(4)的九个密封圈中位于最内侧的密封圈的内侧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接触,交替组合密封圈(4)的九个密封圈中位于最外侧的密封圈的外侧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接触;上端八分之一支撑片(5)的形状为第五八分之一圆环板,上端八分之一支撑片(5)共八个,八个上端八分之一支撑片(5)沿着环向均匀排列组成第五圆环板,第五圆环板为回转体;八个上端八分之一支撑片(5)组成的第五圆环板的回转体轴线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回转体轴线重合,第五圆环板位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内侧,第五圆环板位于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外侧,第五圆环板的内侧面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间隙配合接触,第五圆环板的外侧面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间隙配合接触,第五圆环板的下端面与交替组合密封圈(4)的九个密封圈中位于上端的四个密封圈的上端接触;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6)的形状为第六圆板,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6)的第六圆板为回转体,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6)的第六圆板中心带有第六中心圆孔,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6)的第六圆板上端面靠内侧带有周向均布的第六圆形通孔;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6)的回转体轴线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6)位于密闭空间(1)上端,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6)的第六圆板的下端面边沿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上端同心圆环面接触,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6)的第六圆形通孔中安装第六螺钉,第六螺钉头部安装在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螺纹盲孔中,第六螺钉拧紧后,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6)的第六圆板的下端面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圆柱体上端面接触,密封支撑装置(2)被第六螺钉提起,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法兰将下端八分之一支撑片(3)的第三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峰王世英袁宝慧曹玉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