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所述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由增强剂和聚乙烯材料组成,所述增强剂与聚乙烯材料的质量份数比为1: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及供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加工
,具体为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及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注塑件是指由注塑机生产的各种注塑产品统称注塑件,包括各种包装,零件等。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
[0003]而汽车内饰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注塑件,而在夏天的时候因为汽车长时间放置在太阳下进行暴晒,而这种汽车内饰在长时间暴晒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软化甚至起火情况的出现,会发生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在复合材料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将物料不断输送至注塑机的内部进行处理,而在处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物料供给堵塞情况的出现,导致物料供给不足,影响后续注塑件的制造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及供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及供给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所述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由增强剂和聚乙烯材料组成,所述增强剂与聚乙烯材料的质量份数比为1:60
‑
70份,所述增强剂由相容剂、阻燃剂和润滑剂组成,所述相容剂、阻燃剂和润滑剂的质量比为1:2
‑
3:1
‑
3。
[0006]优选的,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的供给装置,包括输送装置、第一支撑杆、下料桶、连接管、防堵装置和传输装置,所述输送装置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料桶,所述下料桶的底部设置为锥形,所述下料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属连接管的顶部贯穿下料桶的底部且延伸至下料桶的内部,所述连接管远离下料桶的一端贯穿输送装置的顶部且延伸至输送装置的内部,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连接管内部堵塞的防堵装置,所述输送装置与防堵装置之间通过传输装置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由传送筒、支撑腿、连接杆、伺服电机、第一转轴和输送叶片组成,所述传送筒的一侧设置为敞开设置,所述传送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支撑腿,两组所述支撑腿的相对侧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传送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传送筒的侧壁且延伸至传送筒的内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输送叶片,所述输送叶片的外壁与传送筒的内壁相贴合,所述连接管的底部贯穿传送筒的顶部且延伸至传送筒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防堵装置由固定轴承、第二转轴、固定环、破碎刀和第一锥齿轮组成,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承,所述固定轴承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贯穿连接管的内部且延伸至连接管的外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且位于连接管内部的外表面通过固定螺纹钉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组阵列分布的破碎刀,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且位于连接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
[0009]优选的,所述传输装置由第二锥齿轮、第二支撑杆、限位环、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和第三转轴组成,所述连接管与第一支撑杆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相对侧且对应第一锥齿轮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部插接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轴的底部贯穿传送筒的顶部且延伸至传送筒的内部,所述第三转轴位于传送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且对应第三锥齿轮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疏导装置,所述疏导装置由气泵、分流管、连接管、第三支撑杆和支撑环组成,所述气泵固定安装于连接杆的顶部,所述连接杆的出气口处固定连通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多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分流管的一端贯穿传送筒的底部且延伸至传送筒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对称的支撑环,所述分流管的外表面且对应第三支撑杆的位置套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底部与第三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顶部位于两组相邻的输送叶片之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复合材料中设置的阻燃剂可以使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可以使物料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阻燃性能,即使其在高温暴晒下也可以防止内饰件软化甚至燃烧情况的出现;
[0014]2、而设置的供给装置可以在物料供给的时候使物料可以均匀快速的供给至注塑机的内部,使整个注塑过程更加顺畅的进行;
[0015]3、而疏导装置的设置可以将气泵产生的气体通过分流管和连接管输送至两组输送叶片之间,可以将两组输送叶片之间输送的物料吹起,可以防止物料粘结在传送筒的内壁。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图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固定环与破碎刀侧视图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输送装置、2第一支撑杆、3下料桶、4连接管、5防堵装置、6传送筒、7支撑腿、8连接杆、9伺服电机、10第一转轴、11输送叶片、12固定轴承、13第二转轴、14固定环、15破碎刀、16第一锥齿轮、17第二锥齿轮、18第二支撑杆、19限位环、20第三锥齿轮、21第四锥齿轮、22疏导装置、23气泵、24分流管、25连接管、26第三支撑杆、27支撑环、28传输装置、29第三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所述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由增强剂和聚乙烯材料组成,所述增强剂与聚乙烯材料的质量份数比为1:60
‑
70份,所述增强剂由相容剂、阻燃剂和润滑剂组成,所述相容剂、阻燃剂和润滑剂的质量比为1:2
‑
3:1
‑
3。
[0021]优选的,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的供给装置,包括输送装置1、第一支撑杆2、下料桶3、连接管4、防堵装置5和传输装置28,所述输送装置1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料桶3,所述下料桶3的底部设置为锥形,所述下料桶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4,所属连接管4的顶部贯穿下料桶3的底部且延伸至下料桶3的内部,所述连接管4远离下料桶3的一端贯穿输送装置1的顶部且延伸至输送装置1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由增强剂和聚乙烯材料组成,所述增强剂与聚乙烯材料的质量份数比为1:60
‑
70份,所述增强剂由相容剂、阻燃剂和润滑剂组成,所述相容剂、阻燃剂和润滑剂的质量比为1:2
‑
3:1
‑
3。2.一种制造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的供给装置,包括输送装置(1)、第一支撑杆(2)、下料桶(3)、连接管(4)、防堵装置(5)和传输装置(28),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1)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料桶(3),所述下料桶(3)的底部设置为锥形,所述下料桶(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4),所属连接管(4)的顶部贯穿下料桶(3)的底部且延伸至下料桶(3)的内部,所述连接管(4)远离下料桶(3)的一端贯穿输送装置(1)的顶部且延伸至输送装置(1)的内部,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2)之间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连接管(4)内部堵塞的防堵装置(5),所述输送装置(1)与防堵装置(5)之间通过传输装置(28)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1)由传送筒(6)、支撑腿(7)、连接杆(8)、伺服电机(9)、第一转轴(10)和输送叶片(11)组成,所述传送筒(6)的一侧设置为敞开设置,所述传送筒(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支撑腿(7),两组所述支撑腿(7)的相对侧通过连接杆(8)固定连接,所述传送筒(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9),所述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贯穿传送筒(6)的侧壁且延伸至传送筒(6)的内部,所述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10)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输送叶片(11),所述输送叶片(11)的外壁与传送筒(6)的内壁相贴合,所述连接管(4)的底部贯穿传送筒(6)的顶部且延伸至传送筒(6)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加工用复合材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装置(5)由固定轴承(12)、第二转轴(13)、固定环(14)、破碎刀(15)和第一锥齿轮(16)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承(12),所述固定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克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鑫飞亚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