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高强度轻质钢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377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2:38
一种耐腐蚀高强度轻质钢及制备方法,属于合金钢技术领域,该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wt%为:C:1.4~1.7%、Mn:25~30%、Al:10~12%、Cr:3~5%、Nb:0.05~0.1%、S≤0.003%、P≤0.00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制备方法: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并浇铸制成铸锭,铸锭经1100~1200℃高温均质化10~15小时处理;均质化处理后锻造成方坯;将锻坯加热至1180~1200℃保温2~4小时;均质化后的锻坯进行5~8道次热轧,水冷至室温,得到耐腐蚀高强度轻质钢;其密度均小于6.5g/cm3,屈服强度为1000~1200MPa,抗拉强度为1100~1300MPa,延伸率>20%,并具备优于普通钢材的耐腐蚀性能,在汽车、船舶、水电、风电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风电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风电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腐蚀高强度轻质钢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及冶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腐蚀、高强度轻质钢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Fe

Mn

Al

C系低密度钢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添加Al元素的含量降低钢的密度,添加Mn、C等元素进行成分优化,匹配与之对应的制备工艺,得到特殊用途的低密度钢。节能降耗是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生存问题。依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汽车及海洋工程装备轻量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0003]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9735691A公开了一种1000MPa高碳高锰低密度钢及其制备方法,其成分质量百分比wt%为:C:0.75~0.95%,Mn:14~19%,Al: 7.0~9.0%,S:0~0.005%,P:0~0.01%,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可得到屈服强度超过700MPa,抗拉强度950~1100MPa,断后延伸率50~60%,强塑积超过50GPa.%。其组织为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由于存在双相组织,其组织与成分不同于本专利技术,且其强度远小于本专利技术。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8486492B公开了一种1200MPa级高强度高塑性低密度钢板,其成分质量百分比wt%为:C:0.7%~1%,Mn: 13%~20%,Al:8%~13.3%,Ti:0.21%~0.33%,Nb<0.1%,Si< 0.1%,,S<0.01%,P<0.01%,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抗拉强度为1200~1300MPa,延伸率为30~40%,密度为6.5~7g/cm3,其组织为奥氏体基体和NiAl第二相构成的双相组织。制备工艺为冶炼浇铸后热轧至3~5mm,最后经冷轧和退火得到成品。而本专利技术的密度<6.5g/cm3,组织为奥氏体单相组织,且不需经过冷轧和退火处理,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5]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1663085A公开了一种超高强度和塑性的热轧奥氏体低密度钢及生产方法,其成分质量百分比wt%为:C:0.45~ 0.89%,Mn:16.5~29.1%,Al:5.1~13.3%,Si:0.02~0.19%,Ti: 0.21~0.33%,S≤0.05%,P≤0.0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屈服强度在1307~1398MPa,抗拉强度可达到1653~1721MPa,延伸率可达到49~56%。由于添加了大量的微合金元素Ti,使得晶粒细化且析出大量TiC,力学性能得到提升,但是其生产工艺需经过 473~682℃的精轧和551~651℃的卷曲,对轧机性能有较高的要求且流程较为复杂。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不需经过中温的精轧和后续的卷曲,且由于Cr元素的添加提升了耐腐蚀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高强度轻质钢及制备方法,其密度小于6.5g/cm3,组织为全奥氏体,奥氏体晶粒内存在均匀弥散分布的纳米级κ碳化物,屈服强度为1000~1200MPa,抗拉强度为1100~1300MPa,延伸率>20%。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耐腐蚀高强度轻质钢,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 C:1.4~1.7%、Mn:25~30wt%、Al:10~12%、Cr:3~5%、Nb:0.05~0.1%、 S≤0.03%、P≤0.0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所述耐腐蚀高强度低密度钢的密度均小于6.5g/cm3,屈服强度为1000~1200MPa,抗拉强度为1100~1300MPa,延伸率>20%。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耐腐蚀高强度低密度钢,添加了3~5%Cr,提升其耐腐蚀性能,且其组织为全奥氏体组织,奥氏体晶粒内存在均匀弥散分布的纳米级κ碳化物。
[0010]如上所述的耐腐蚀高强度轻质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1)冶炼:按耐腐蚀高强度轻质钢的成分配比,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并浇铸制成铸锭;
[0012](2)锻造:铸锭经1100~1200℃高温均质化10~15小时处理,均质化处理后锻造成方坯;
[0013](3)热轧:将锻坯加热至1180~1200℃保温2~4小时处理,均质化后的方坯进行5~8道次热轧,开轧温度1130~1180℃,终轧温度≥950℃,累计压下量为80~90%,水冷至室温,制得成品热轧板。
[0014]各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如下:
[0015]C:碳是奥氏体形成和稳定化元素,起间隙固溶强化作用,奥氏体的稳定性随奥氏体中的含碳量的增加而升高。在钢中与Mn和Al元素形成κ碳化物,对钢的强韧性有积极作用;本专利技术设定的C含量为 1.4~1.8%。
[0016]Mn:锰是Fe

Mn

Al

C系低密度钢的主要合金元素,锰对奥氏体的稳定性具有极大的影响,可以扩大奥氏体相区,提高奥氏体的稳定性,起固溶强化作用。它的加入可使Ms点降低。Mn元素也影响着 Fe

Mn

Al

C系低密度钢的层错能,能使钢在受到外力而形变时产生致密的孪晶,明显地提高该系列低密度钢的延伸率。但是过高的Mn 含量会造成成分偏析,形成带状组织以及焊接性能下降,对锰钢的综合性能的提高有负向作用;本专利技术设定Mn的含量为25~28%。
[0017]Al:铝会缩小奥氏体相区,能使A3温度升高,同时有效增强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加Fe

Mn

Al

C系低密度钢的层错能,从而提高Fe
‑ꢀ
Mn

Al

C系低密度钢的强塑性。铝的添加会使钢的密度下降,每添加 1%Al,钢的密度降低0.101g/cm3,一定的铝含量可以显著提高钢的热变形抗力,延迟动态再结晶,使奥氏体晶粒在动态再结晶后得到细化;本专利技术设定Al含量为10~12%。
[0018]Cr:铬是缩小奥氏体相区元素,提高层错能。降低Ms点,提高耐蚀性;少量铬可提高低温冲击韧性,对低温抗拉强度有益,对屈服强度贡献不大,也可以抑制κ碳化物沉淀析出;本专利技术设定Cr的含量为3~5%。
[0019]Nb:强碳化物形成元素,能够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能增加钢的弹性模量;本专利技术设定Nb的含量为0.05~0.1%。
[0020]P、S:磷和硫是钢形成的不利元素。硫在钢中以FeS、MnS等硫化物夹质的形式存在,硫化物通常发布在晶界中,当温度达到其熔点时便会熔化,在轧制和锻造时会导致钢热变形时的开裂。磷会严重影响钢的冷变形能力,随着磷含量的增加,其影响会急剧加剧,并出现冷脆现象;本专利技术设定P、S的含量为≤0.03%。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腐蚀高强度轻质钢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
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产品具有极低的密度,由于轻质元素A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蚀高强度轻质钢,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C:1.4~1.7%、Mn:25~30wt%、Al:10~12%、Cr:3~5%、Nb:0.05~0.1%、S≤0.03%、P≤0.0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所述耐腐蚀高强度低密度钢的密度均小于6.5g/cm3,屈服强度为1000~1200MPa,抗拉强度为1100~1300MPa,延伸率>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蚀高强度轻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腐蚀高强度低密度钢,添加了3~5%Cr,提升其耐腐蚀性能,且其组织为全奥氏体组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会宾刘金旭何金珊汪水泽吴宏辉毛新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