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触摸屏刮胶装置,包括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刮刀、第一同步齿带和无叶风扇;刮刀一端配置有导向柱,导向柱与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导向连接;导向柱的环形表面凹设有受力槽;第一同步齿带内表面配置有第一同步齿,该第一同步齿用于抵接于受力槽内;无叶风扇用于吸除刮刀从触摸屏本体上表面刮下的溢胶;无叶风扇的出风侧背离支撑板一侧。本电子触摸屏刮胶装置针对触摸屏粘结后在四周形成的溢胶进行冷刮,并对刮下来的残胶采用吸风式统一收集,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触摸屏刮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加工
,具体而言,涉及电子触摸屏刮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触摸屏在加工的过程需要进行点胶,使得2片玻璃粘合或者玻璃与基板粘合,而在点胶后进行压缩使得胶体粘结问题,但是在压缩的过程中,2片玻璃之间的胶体就会溢出,因此,需要在产线上安排相应的人员对溢出的胶水进行刮胶。
[0003]现有已公开的专利名称为“一种电子触摸屏生产刮胶方法”、公开号为CN108405280A的中国专利技术,该专利具有以下技术问题:
[0004]1、底座位于正方形框架中部,正方形框架的4条边的上表面均固定有导轨,每条导轨上均设有一刮胶结构,刮胶结构包括:刀片、电动小车等,则一个装置具有4组刮刀结构,结构过于复杂;
[0005]2、该专利申请中的刀片的刀头可以对胶水进行加热,从而使得胶水软化,便于刮下,实际操作过程中,加热后的胶容易在刀与触摸屏之间形成拉丝,反而更难以刮干净,并且容易导致破坏触摸屏的胶结作用;
[0006]3、加热后的胶体留于刀片表面,该专利申请设计毛刷和海绵对刀片表面的胶体进行清洁,其技术效果实际上难以实现;因为若是在加热状态下残胶会在刀片与其接触物之间形成拉丝,毛刷和海绵都会缠上胶体;若是在非加热状态下清洁,毛刷和海绵都难以使冷却后的胶体从刀片上清洁下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触摸屏刮胶装置,其针对触摸屏粘结后在四周形成的溢胶进行冷刮,并对刮下来的残胶采用吸风式统一收集,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
[0008]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电子触摸屏刮胶装置,用于刮除电子设备胶结触摸屏本体后在触摸屏本体上表面四周产生的溢胶,包括支撑板、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刮刀、驱动装置和无叶风扇。
[0010]支撑板用于放置胶结触摸屏本体后的电子设备。
[0011]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围设于支撑板四周。
[0012]刮刀用于刮除触摸屏本体上表面的溢胶;该刮刀一端配置有导向柱,导向柱与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导向连接;导向柱的环形表面凹设有受力槽。
[0013]驱动装置用于带动刮刀沿触摸屏本体四周环向运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同步齿带,第一同步齿带内表面配置有第一同步齿,第一同步齿用于抵接于受力槽内。
[0014]无叶风扇用于吸除刮刀从触摸屏本体上表面刮下的溢胶;无叶风扇的出风侧背离支撑板一侧。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环向框式导轨组件的相邻直边配置为圆弧导轨段连接。
[0016]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包括层叠配置的上导轨和下导轨,上导轨配置有上导向环槽,
下导轨配置有下导向环槽;导向柱的上端配置于上导向环槽内,导向柱的下端配置于下导向环槽内。
[0017]刮刀配置有刀柄,刮刀与导向柱通过刀柄连接。
[0018]刀柄和受力槽配置于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刀柄配置于受力槽的上侧。
[0019]第一同步齿带绕设于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外侧,第一同步齿穿设于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抵接于受力槽内;受力槽的槽底面配置为平行于导向柱轴线的平面,第一同步齿的侧部抵接于受力槽的槽底面。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包括集胶侧,无叶风扇配置于集胶侧,无叶风扇包括双出轴电机,双出轴电机包括副电机轴,副电机轴从无叶风扇底部穿出,副电机轴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同步齿带的第一齿轮;第一同步齿带包括第二同步齿,第二同步齿与第一同步齿平行分布于第一同步齿带的内侧,第一齿轮与第二同步齿啮合。
[0021]圆弧导轨段配置有张紧轮,张紧轮配置于下导轨底部,张紧轮与第二同步齿啮合。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集胶侧配置有第二同步齿带,第二同步带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集胶侧分布,第二同步齿带配置于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内侧。支撑板与集胶侧之间留有预留间隙,预留间隙用于容纳第二同步齿带。
[0023]第二同步齿带内表面配置有第三同步齿;副电机轴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同步齿带内配置有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带传动,第三齿轮与第三同步齿啮合。
[0024]第一同步齿带配置为梯型齿同步带,第一同步齿配置为梯形齿。
[0025]第二同步齿带外表面配置有第四同步齿,第四同步齿配置为倒梯形齿,第四同步齿的齿根宽度等于第一同步齿的齿顶宽度,第四同步齿的齿顶宽度等于第一同步齿的齿根宽度。
[0026]当第一同步齿带在第一齿轮的驱动下,第一同步齿逐步远离抵接的受力槽外侧时,第四同步齿逐步抵接至受力槽的内侧;当第一同步齿完全脱离受力槽时,第四同步齿抵接于受力槽并驱动导向柱沿集胶侧移动。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的半径全部相同。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集料成带组件,用于将切割下来的胶体制成双面胶,集料成带组件配置于无叶风扇的出风侧。
[0029]集料成带组件包括四分之一弧形板、压料辊,压料辊配置于四分之一弧形板内侧,压料辊与四分之一弧形板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集料挤压槽,压料辊于集料挤压槽的底部将胶体压制形成胶条。
[0030]无叶风扇上侧与压料辊顶部之间配置有用于收集溢胶的收集罩,无叶风扇下侧与四分之一弧形板上端之间配置有上板,上板与收集罩之间形成风道;收集罩与压料辊之间留有出风口。
[0031]四分之一弧形板下端向无叶风扇一侧延伸形成下板,下板下侧配置有底板,底板与下板之间配置有用于第一防粘纸通过的通道;第一防粘纸于压料辊底部支撑于胶条的下表面。
[0032]压料辊的出胶侧依次配置有导向辊和卷料辊,导向辊表面输送有第二防粘纸贴附于胶条的上表面,第一防粘纸、胶条、第二防粘纸由下及上组合成双面胶,卷料辊用于收卷双面胶。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四分之一弧形板内表面凹设有若干下料导向槽,四分之一弧形板与下料导向槽皆配置为上端宽、下端窄,下料导向槽的下端与四分之一弧形板下端之间留有整料段。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四分之一弧形板的外表面配置有加热装置。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导向柱包括螺纹连接的上柱体和下柱体,上柱体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螺柱,下柱体上端面配置有匹配螺柱的螺孔;上柱体配置于上导向环槽内,下柱体配置于下导向环槽内。
[0036]受力槽配置于下柱体。
[0037]刀柄压设于上柱体与下柱体之间。
[0038]刮刀远离刀刃一侧配置有上扬卷曲段。
[003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和支撑板配置有多种规格,用以匹配不同尺寸的触摸屏本体;集胶侧中部向外侧配置有垂直于集胶侧的条形固定座,无叶风扇底部沿条形固定座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无叶风扇底部与条形固定座之间配置有可拆卸的固定装置。
[004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41]本装置采用第一同步齿带带动导向柱从而使得刮刀沿环向框式导轨组件作环向运动,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触摸屏刮胶装置,用于刮除电子设备胶结触摸屏本体后在触摸屏本体上表面四周产生的溢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用于放置胶结触摸屏本体后的电子设备;环向框式导轨组件,该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围设于该支撑板四周;刮刀,用于刮除触摸屏本体上表面的溢胶;该刮刀一端配置有导向柱,该导向柱与该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导向连接;该导向柱的环形表面凹设有受力槽;驱动装置,用于带动刮刀沿触摸屏本体四周环向运动;该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同步齿带,该第一同步齿带内表面配置有第一同步齿,该第一同步齿用于抵接于该受力槽内;以及无叶风扇,用于吸除该刮刀从触摸屏本体上表面刮下的溢胶;该无叶风扇的出风侧背离该支撑板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触摸屏刮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环向框式导轨组件的相邻直边配置为圆弧导轨段连接;该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包括层叠配置的上导轨和下导轨,该上导轨配置有上导向环槽,该下导轨配置有下导向环槽;该导向柱的上端配置于该上导向环槽内,该导向柱的下端配置于该下导向环槽内,该刮刀配置有刀柄,该刮刀与该导向柱通过该刀柄连接;该刀柄和该受力槽配置于该上导轨和该下导轨之间;该刀柄配置于该受力槽的上侧;该第一同步齿带绕设于该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外侧,该第一同步齿穿设于该上导轨和该下导轨之间且抵接于该受力槽内;该受力槽的槽底面配置为平行于该导向柱轴线的平面,该第一同步齿的侧部抵接于该受力槽的槽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触摸屏刮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包括集胶侧,该无叶风扇配置于该集胶侧,该无叶风扇包括双出轴电机,该双出轴电机包括副电机轴,该副电机轴从该无叶风扇底部穿出,该副电机轴连接有用于驱动该第一同步齿带的第一齿轮;该第一同步齿带包括第二同步齿,该第二同步齿与该第一同步齿平行分布于该第一同步齿带的内侧,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二同步齿啮合;该圆弧导轨段配置有张紧轮,该张紧轮配置于该下导轨底部,该张紧轮与该第二同步齿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触摸屏刮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胶侧配置有第二同步齿带,该第二同步带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该集胶侧分布,该第二同步齿带配置于该环向框式导轨组件内侧;该支撑板与该集胶侧之间留有预留间隙,该预留间隙用于容纳该第二同步齿带;该第二同步齿带内表面配置有第三同步齿;该副电机轴连接有第二齿轮,该第二同步齿带内配置有第三齿轮,该第二齿轮与该第三齿轮带传动,该第三齿轮与该第三同步齿啮合;该第一同步齿带配置为梯型齿同步带,该第一同步齿配置为梯形齿;该第二同步齿带外表面配置有第四同步齿,该第四同步齿配置为倒梯形齿,该第四同步齿的齿根宽度等于该第一同步齿的齿顶宽度,该第四同步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仕强,张仕刚,洪仁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京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