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震效果的轻钢结构的别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373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震效果的轻钢结构的别墅,包括基础、钢柱、钢梁,所述钢柱垂直于所述基础设置,所述钢柱与所述钢梁螺栓连接,所述基础包括立柱、墩座、第一基础层、第二基础层和所述第一基础层的顶部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基础层的底部呈弧形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别墅的基础做深入的抗震结构,用于抵抗地震带来的损害,设置双层基础层用于抵抗地震纵波和横波,第一基础层和第二基础层之间设置有阻尼层用于吸收震动的能量,提高建筑的抗冲击力,第一基础层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组成的防护网,利用钢筋编织弧形防护网能够保证弧形防护网具备一定的强度以及抗弯曲、抗折断能力。抗折断能力。抗折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震效果的轻钢结构的别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具有抗震效果的轻钢结构的别墅。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0003]现阶段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多层面需求也亟需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但我国对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认识不足,尤其是购买者相对较少的别墅,通常以砖或混凝土直接浇筑而成,施工进度慢,由于施工导致的扬尘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导致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世界各地地震不断,对建筑造成极大破坏,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其抗震性能的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抗震效果的轻钢结构的别墅。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具有抗震效果的轻钢结构的别墅,包括基础、钢柱、钢梁,所述钢柱垂直于所述基础设置,所述钢柱与所述钢梁螺栓连接;
[0007]所述基础包括立柱、墩座、第一基础层、第二基础层和所述第一基础层的顶部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基础层的底部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基础层的顶部与所述墩座固定连接,所述墩座的顶部竖直设置有所述立柱,所述立柱与所述钢柱同轴设置,所述立柱与所述钢柱通过地脚螺栓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基础梁;
[0008]所述第二基础层的底部形成有凸起,所述第二基础层底部的凸起嵌入至所述第一基础层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基础层底部的凸起与所述第一基础层的凹槽适配,所述第二基础层底部的凸起与所述第一基础层凹槽的连接处设置有阻尼层;
[0009]所述第一基础层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呈弧形设置,所述防护网与所述第一基础层底部的形状适配,所述第一基础层沿弧形轮廓排布有若干加强筋,若干所述加强筋等间距设置,所述加强筋穿过所述第一基础层和所述防护网设置,若干所述加强筋延伸至所述第一基础层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紧固筋;
[0010]所述钢柱远离所述基础的一端设置有屋面型钢梁所述屋面型钢梁的截面呈三角形假设,所述屋面型钢梁的表面覆盖有欧松板基层,所述欧松板基层上覆盖有合成树脂瓦;
[0011]两个相邻的所述钢柱之间设置有墙体,相对应的两个钢梁之间设置有楼面,所述
墙体垂直于所述楼面设置,所述楼面为高纤维水泥板楼面,所述墙体为轻质隔墙板;
[0012]所述墙体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呈C型设置,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楼面通过边界钉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为带肋钢筋,所述紧固筋为光圆钢筋。
[0014]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的外墙为喷涂有防火漆的OSB板。
[0015]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的内部设置有石膏板。
[0016]进一步的,所述墙体采用双面石膏板和OSB板设置。
[0017]进一步的,所述钢梁垂直设置于所述钢柱的中部,所述钢梁与所述基础之间设置有预制钢结构楼梯。
[0018]进一步的,所述钢柱与所述钢梁连接的螺栓为唐氏螺纹。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在别墅的基础做深入的抗震结构,用于抵抗地震带来的损害,设置双层基础层用于抵抗地震纵波和横波,第一基础层和第二基础层之间设置有阻尼层用于吸收震动的能量,提高建筑的抗冲击力,第一基础层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组成的防护网,利用钢筋编织弧形防护网能够保证弧形防护网具备一定的强度以及抗弯曲、抗折断能力,起到缓冲吸震的作用,从而提高建筑基础2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时建筑体受到的冲击以及产生的晃动,设置加强筋用于使基础受力均匀,垂直于防护网设置有利于时震动均匀的传导,提高抗震能力,设置紧固筋用于对加强筋进行固定,使得底部机构更加稳定;
[0021]建筑的框架结构采用轻型钢柱和钢梁组成,基础的顶部通过地脚螺栓与钢柱连接,可有效承受并可靠传递竖向荷载,关键部位为高强度连接,所以就算在地震的时候也不会整体垮塌,抗震性能极佳,且布置方便,楼面采用OSB板,质量轻且具有良好的强度,降低了建筑整体的重力,轻钢别墅的建造速度是普通建筑的7
‑‑
8倍,基本不牵扯用水问题,是干性施工,别墅的主体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与现在节能环保的政策主体相符合,建造造价低于传统混凝土建筑,大幅度节约了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上部基础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整体剖面示意图;
[0025]图4显示为墙体与楼面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逆时针”、“顺时针”“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实施例:
[0030]一种具有抗震效果的轻钢结构的别墅,包括基础100、钢柱200、钢梁300,钢柱200垂直于基础100设置,钢柱200与钢梁300螺栓连接;
[0031]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时基础100采用混凝土浇筑,钢柱200垂直于基础100竖直设置,钢梁300通过螺栓架设在钢柱20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具有安装速度快、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更加环保等特点,钢柱200和钢梁300组成别墅的框架结构,
[0032]基础100包括立柱101、墩座102、第一基础层103、第二基础层104和第一基础层103的顶部形成有凹槽,第一基础层103的底部呈弧形设置,第二基础层104的顶部与墩座102固定连接,墩座102的顶部竖直设置有立柱101,立柱101与钢柱200同轴设置,立柱101与钢柱200通过地脚螺栓连接,相邻的两个立柱101之间设置有基础梁109;
[0033]如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震效果的轻钢结构的别墅,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100)、钢柱(200)、钢梁(300),所述钢柱(200)垂直于所述基础(100)设置,所述钢柱(200)与所述钢梁(300)螺栓连接;所述基础(100)包括立柱(101)、墩座(102)、第一基础层(103)、第二基础层(104)和所述第一基础层(103)的顶部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基础层(103)的底部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基础层(104)的顶部与所述墩座(102)固定连接,所述墩座(102)的顶部竖直设置有所述立柱(101),所述立柱(101)与所述钢柱(200)同轴设置,所述立柱(101)与所述钢柱(200)通过地脚螺栓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101)之间设置有基础梁(109);所述第二基础层(104)的底部形成有凸起,所述第二基础层(104)底部的凸起嵌入至所述第一基础层(103)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基础层(104)底部的凸起与所述第一基础层(103)的凹槽适配,所述第二基础层(104)底部的凸起与所述第一基础层(103)凹槽的连接处设置有阻尼层(105);所述第一基础层(103)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网(106),所述防护网(106)呈弧形设置,所述防护网(106)与所述第一基础层(103)底部的形状适配,所述第一基础层(103)沿弧形轮廓排布有若干加强筋(107),若干所述加强筋(107)等间距设置,所述加强筋(107)穿过所述第一基础层(103)和所述防护网(106)设置,若干所述加强筋(107)延伸至所述第一基础层(103)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紧固筋(108);所述钢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星光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