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残余稳性改善系统的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3535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舶残余稳性改善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布置在压载舱内的第一吸口和布置在货舱内的第二吸口,第一吸口和第二吸口通过阀门连接,阀门连接于中继集成器,中继集成器分别连接于配电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货舱内设有与中继集成器连接的液位传感器;当中继集成器同时接收到配电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命令时,中继集成器发送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命令;当货舱破损进水时,打开阀门,使货舱与压载舱连通,降低船舶倾覆风险,然后关闭阀门,打开压载泵,调节压载舱水量,进一步提高船舶稳性;由于显示控制设备的命令优先于配电控制设备的命令,一旦船舶同时遭遇海盗和货舱破损,可通过显示控制设备控制系统,避免船舶倾覆。舶倾覆。舶倾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残余稳性改善系统的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布置
,具体涉及一种船舶残余稳性改善系统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稳性安全是船舶设计的基础,只有满足了船舶稳性,才能保证船员和货物的安全。其中,破舱稳性是船舶设计时的重点,对于可能发生的船舶破损和进水,需要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技术准备,以降低船舶倾覆的风险。而对于货舱来说,船舶各种破损情况里最危险的就是货舱发生破损进水的情况,这是因为货舱空间较大,一旦发生破损,就会进入大量的水,而进水量越大,船舶越容易倾覆。
[0003]现有的船舶设计技术中,对于船舶货舱破损稳性的改善,通常采用的是增大压载舱、增加隔离空舱或增加货舱双壳或者提高干舷吃水,增大储备浮力等手段。但这些手段都会降低货舱的舱容利用率,为达到设计舱容,只能增加货舱区的长度和宽度,增加船舶的燃油消耗,船舶能效较差。因此,如何在不改变船舶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改善稳性安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此外,船舶上都会设置安全室,以便遭遇海盗时船员可进入安全室内以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而现有的压载舱连通系统主要通过驾驶室进行控制,一旦船员全部进入安全室,且货舱破损时,若不及时处理,船舶很快就会倾覆,无法保证船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残余稳性改善系统的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压载舱设计中货舱舱容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压载舱连通只能通过驾驶室控制导致船舶遭遇海盗时无法控制压载舱与货舱连通进而导致船舶倾覆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舶残余稳性改善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船舶残余稳性改善系统包括布置在压载舱内的第一吸口和布置在货舱内的第二吸口,所述第一吸口和所述第二吸口通过水密管路连通,所述水密管路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连接于中继集成器,所述中继集成器连接于驾驶室内的配电控制设备,所述中继集成器连接于安全室内的显示控制设备,所述中继集成器连接于压载水系统中的压载泵;所述货舱内设有可监测货舱液位高度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中继集成器连接;当中继集成器同时接收到配电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命令时,中继集成器发送显示控制设备的命令;所述船舶残余稳性改善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A、液位传感器每隔预设时间将监测到的货舱液位高度信息传递给中继集成器,所述中继集成器根据接收到的货舱液位高度信息计算出货舱的进水体积,并将进水体积信息发送给配电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配电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显示收到的进水体积信息,若进水体积大于预设进水体积值时,船员通过配电控制设备和/或显示控制设备发送
阀门打开命令,中继集成器打开阀门;
[0008]B、当船舶倾覆风险等级降低至预设值时,船员通过配电控制设备和/或显示控制设备发送阀门关闭命令和压载泵开启命令,中继集成器关闭阀门,并启动压载泵。
[0009]常规状态下,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当货舱破损进水后,液位传感器将监测到的货舱液位高度信息传递给中继集成器,中继集成器根据收到的货舱液位高度信息计算出货舱的进水体积,若进水体积超过预设进水体积值时,船员通过配电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打开阀门使货舱与压载舱连通,以调节船舶重心和稳态,改善船舶的残余稳性,降低船舶的倾覆风险等级;当船舶倾覆风险等级低于预设值时,船员通过配电控制设备和/或显示控制设备关闭阀门并打开压载泵,调节压载舱的水量,进一步改善船舶的残余稳性;通过步骤A和步骤B的循环进行,有效避免船舶倾覆,保障船员的生命安全;此外,由于配电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相互独立,且显示控制设备的命令优先于配电控制设备的命令,当船舶同时遭遇海盗和货舱破损时,聚集在安全室内的船员可通过显示控制设备调节船舶的残余稳性,避免因驾驶室失效导致船舶倾覆的现象发生,进一步保障了船员的生命安全。
[0010]优选地,所述货舱内设有高液位报警器,所述高液位报警器与所述中继集成器连接;在步骤A中:当货舱内水位淹没所述高液位报警器时,所述高液位报警器生成高液位报警信息,并将高液位报警信息传递给中继集成器,所述中继集成器将接收到的高液位报警信息发送给配电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配电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显示收到的高液位报警信息,提醒船员同时采取抛弃货物的方式改善船舶稳性,以进一步降低货舱的进水量,改善船舶残余稳性,避免船舶倾覆风险等级过高。
[0011]优选地,所述货舱的舱壁上设有结构应变传感器,所述结构应变传感器与所述中继集成器连接;结构应变传感器每隔预设时间将货舱的结构变形量发送给中继集成器,所述中继集成器将接收到的结构变形量与预先输入的船舶结构设计限值进行比较,若结构变形量超过船舶结构设计限值,中继集成器自动生成结构变形异常信息,并将该结构变形异常信息发送给配电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配电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显示收到的结构变形异常信息并进行声光报警,提醒船员及时弃船逃生。
[0012]优选地,所述显示控制设备根据获得的进水体积信息计算出船舶破舱的残余稳性并评估船舶倾覆风险等级,便于船员直接根据船舶倾覆风险等级,下达调节命令,提高工作效率。
[0013]如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船舶残余稳性改善系统的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当货舱发生破损进水时,船员可主动打开阀门使得货舱与压载舱连通,调整船舶稳性,降低船舶倾覆风险;当船舶稳性明显提高时,可关闭阀门并打开压载泵,调整压载舱内的水量,进一步增加了船舶稳性;
[0015](2)当同时遭遇货舱破损进水和海盗来袭时,船员可通过安全室控制压载连通系统,避免船舶倾覆影响船员的生命安全;
[0016](3)在保证货舱舱容利用率的同时,提高船舶的残余稳性,同时,也未增加主船体的尺寸,降低船舶能耗。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压载舱连通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压载舱1,第一吸口11,第二吸口12,水密管路13,阀门14,中继集成器15,配电控制设备16,显示控制设备17,液位传感器18,压载泵19,高液位报警器20,结构应变传感器21,货舱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1]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残余稳性改善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残余稳性改善系统包括布置在压载舱(1)内的第一吸口(11)和布置在货舱(2)内的第二吸口(12),所述第一吸口(11)和所述第二吸口(12)通过水密管路(13)连通,所述水密管路(13)上设有阀门(14),所述阀门(14)连接于中继集成器(15),所述中继集成器(15)连接于驾驶室内的配电控制设备(16),所述中继集成器(15)连接于安全室内的显示控制设备(17),所述中继集成器(15)连接于压载水系统中的压载泵(19);所述货舱(2)内设有可监测货舱液位高度的液位传感器(18),所述液位传感器(18)与所述中继集成器(15)连接;当中继集成器(15)同时接收到配电控制设备(16)和显示控制设备(17)的控制命令时,中继集成器(15)发送显示控制设备(17)的命令;所述船舶残余稳性改善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液位传感器(18)每隔预设时间将监测到的货舱液位高度信息传递给中继集成器(15),所述中继集成器(15)根据接收到的货舱液位高度信息计算出货舱(2)的进水体积,并将进水体积信息发送给配电控制设备(16)和显示控制设备(17),配电控制设备(16)和显示控制设备(17)显示收到的进水体积信息,若进水体积大于预设进水体积值时,船员通过配电控制设备(16)和/或显示控制设备(17)发送阀门(14)打开命令,中继集成器(15)打开阀门(14);B、当船舶倾覆风险等级降低至预设值时,船员通过配电控制设备(16)和/或显示控制设备(17)发送阀门(14)关闭命令和压载泵(19)开启命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璐玭柳卫东樊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