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342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内鼓形套紧贴线缆,内层钢丝套紧密包裹在线缆和内鼓形套的外表面且其两端通过第一管卡卡紧,外鼓形套套设在内层钢丝套的外表面,且外鼓形套的位置与内鼓形套内外对应,中间层钢丝套紧密包裹在内层钢丝套和外鼓形套的外表面且其两端通过第二管卡卡紧,外层钢丝套紧密包裹在中间层钢丝套的外表面且其两端通过第三管卡卡紧,卡箍卡紧在外层钢丝套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其可为线缆拖拽或悬挂提供连接和定位点,提高线缆强度,延长线缆使用寿命。延长线缆使用寿命。延长线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半柔性防折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海洋物探用线缆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半柔性的线缆防折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海上地震勘探中,震源船后拖作业模式时,线缆在水中并行排列,线缆和线缆间需要定距连接,线缆上端需要与浮筒连接,连接点常采用刚性连接,虽然连接点强度容易满足,但是线缆连接处受挤压力过大容易造成线缆损坏。柔性的线缆和刚性连接点接触,在接触末端,线缆弯曲半径变化较大,更容易造成线缆损坏,降低线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其可为线缆拖拽或悬挂提供连接和定位点,提高线缆强度,延长线缆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包括内鼓形套、外鼓形套、内层钢丝套、中间层钢丝套、外层钢丝套、卡箍、第一管卡、第二管卡、第三管卡;内鼓形套由两个第一半环体对扣而成,内鼓形套具有圆柱面内孔,内鼓形套的外表面为鼓形面,内鼓形套的中部径向布置两个第一定位孔,两个第一定位孔上下对应;外鼓形套由两个第二半环体对扣而成,外鼓形套具有鼓形面内孔,外鼓形套的外表面为鼓形面,外鼓形套的中部径向布置第二定位孔,两个第二定位孔上下对应;内层钢丝套、中间层钢丝套、外层钢丝套均由多根钢丝螺旋缠绕而成,内层钢丝套与外层钢丝套旋向相同,中间层钢丝套与内、外层钢丝套旋向相反,内层钢丝套、中间层钢丝套、外层钢丝套的长度依次缩短;卡箍由两个半环状的半箍对扣而成,卡箍的内孔包括位于中部的鼓形孔和鼓形孔两端的圆柱孔,卡箍的中部外表面设有一圈环形凹槽;内鼓形套的圆柱面内孔紧贴线缆,内层钢丝套紧密包裹在线缆和内鼓形套的外表面且其两端通过第一管卡卡紧,内鼓形套位于内层钢丝套的轴向中部,外鼓形套套设在内层钢丝套的外表面,且外鼓形套的位置与内鼓形套内外对应,中间层钢丝套紧密包裹在内层钢丝套和外鼓形套的外表面且其两端通过第二管卡卡紧,外层钢丝套紧密包裹在中间层钢丝套的外表面且其两端通过第三管卡卡紧,卡箍卡紧在外层钢丝套的外表面,卡箍的中部与外鼓形套内外对应,卡箍的内孔轴线、内鼓形套的圆柱面内孔的轴线、外鼓形套的内孔轴线重合。
[0005]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同轴设置。
[0006]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半环体通过两个第一定位孔轴向对齐并扣合。
[0007]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半环体通过两个第二定位孔轴向对齐并扣合。
[0008]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其中,所述内层钢丝套、中间层钢丝套、外层钢丝套的直径依次变大。
[0009]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其中,所述外鼓形套与内鼓形套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轴向对齐。
[0010]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其中,所述卡箍的外表面、位于环形凹槽两侧设有多个对称布置的螺栓安装孔,两个半箍通过螺栓紧固。
[0011]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其中,所述第一管卡、第二管卡、第三管卡均为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开口两侧穿过螺栓锁紧。
[0012]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包括内层钢丝套、中间层钢丝套、外层钢丝套,均采用多根钢丝螺旋缠绕而成,采用钢丝螺旋缠绕使得内层钢丝套、中间层钢丝套和外层钢丝套逐层夹紧线缆,从而将线缆紧紧包裹,避免线缆半柔性防折器沿线缆窜动,降低了线缆所受应力,提高了线缆的强度;同时,内鼓形套、外鼓形套的安装可以改变钢丝层外径变化,使钢丝层形成鼓形,为半箍提供轴向定位,卡箍的中部外表面设有一圈环形凹槽,可为线缆拖拽或悬挂提供连接和定位点;内层钢丝套、中间层钢丝套、外层钢丝套的长度逐层缩短,不仅增大防折器中部弯曲半径,而且从防折器中部到端部,弯曲半径逐步向线缆自身弯曲半径减小,使防折器形成一种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半柔性结构,避免了弯曲半径变化过快所导致得线缆弯曲损坏,延长了线缆的使用寿命。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线缆半柔性防折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的半剖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中外鼓形套的主视图,其中只示出外鼓形套的一半;
[0017]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18]图5为图3的左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中内鼓形套的主视图,其中只示出内鼓形套的一半;
[0020]图7为图6的俯视图;
[0021]图8为图6的左视图;
[0022]图9为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中半箍的主视图;
[0023]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0024]图11为图9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包括内鼓形套1、外鼓形套2、内层钢丝套3、中间层钢丝套4、外层钢丝套5、卡箍6、第一管卡7、第二管卡8、第三管卡9。
[0026]结合图1、2、6

8所示,内鼓形套1由两个第一半环体11对扣而成,内鼓形套1具有圆柱面内孔13,内鼓形套1的外表面为鼓形面,内鼓形套1的中部沿其径向布置有两个第一定位孔12,两个第一定位孔12上下对应,两个第一半环体11通过两个第一定位孔12轴向对齐
并扣合形成内鼓形套1。
[0027]结合图1、2、3

5所示,外鼓形套2由两个第二半环体21对扣而成,外鼓形套2具有鼓形面内孔23,外鼓形套2的外表面为鼓形面,外鼓形套2的中部径向布置第二定位孔22,两个第二定位孔22上下对应,两个第二半环体21通过两个第二定位孔22轴向对齐并扣合形成外鼓形套2。第二定位孔22与第一定位孔12同轴设置。
[0028]如图2所示,外鼓形套2与内鼓形套1通过第二定位孔22和第一定位孔12轴向对齐。
[0029]如图1、2所示,内层钢丝套3、中间层钢丝套4、外层钢丝套5均由多根钢丝螺旋缠绕而成,内层钢丝套3与外层钢丝套5旋向相同,中间层钢丝套4与内、外层钢丝套旋向相反,内层钢丝套3、中间层钢丝套4、外层钢丝套5的长度依次缩短,内层钢丝套3、中间层钢丝套4、外层钢丝套5的直径依次变大。
[0030]结合图1、2、9

11所示,卡箍6由两个半环状的半箍61对扣而成,卡箍6的内孔64包括位于中部的鼓形孔641和鼓形孔两端的圆柱孔642,卡箍6的中部外表面设有一圈环形凹槽62,环形凹槽62用于连接悬挂器或拖拽器,卡箍6的外表面、位于环形凹槽62两侧设有多个对称布置的螺栓安装孔63,两个半箍61通过螺栓10紧固。
[0031]如图1,2所示,内鼓形套1的圆柱面内孔紧贴线缆1

,内层钢丝套3紧密包裹在线缆1

和内鼓形套1的外表面且其两端通过第一管卡7卡紧,内鼓形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半柔性防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鼓形套(1)、外鼓形套(2)、内层钢丝套(3)、中间层钢丝套(4)、外层钢丝套(5)、卡箍(6)、第一管卡(7)、第二管卡(8)、第三管卡(9);内鼓形套(1)由两个第一半环体(11)对扣而成,内鼓形套(1)具有圆柱面内孔,内鼓形套(1)的外表面为鼓形面,内鼓形套(1)的中部径向布置两个第一定位孔(12),两个第一定位孔(12)上下对应;外鼓形套(2)由两个第二半环体(21)对扣而成,外鼓形套(2)具有鼓形面内孔,外鼓形套(2)的外表面为鼓形面,外鼓形套(2)的中部径向布置第二定位孔(22),两个第二定位孔(22)上下对应;内层钢丝套(3)、中间层钢丝套(4)、外层钢丝套(5)均由多根钢丝螺旋缠绕而成,内层钢丝套(3)与外层钢丝套(5)旋向相同,中间层钢丝套(4)与内、外层钢丝套旋向相反,内层钢丝套(3)、中间层钢丝套(4)、外层钢丝套(5)的长度依次缩短;卡箍(6)由两个半环状的半箍(61)对扣而成,卡箍(6)的内孔包括位于中部的鼓形孔和鼓形孔两端的圆柱孔,卡箍(6)的中部外表面设有一圈环形凹槽(62);内鼓形套(1)的圆柱面内孔紧贴线缆(1

),内层钢丝套(3)紧密包裹在线缆(1

)和内鼓形套(1)的外表面且其两端通过第一管卡(7)卡紧,内鼓形套(1)位于内层钢丝套(3)的轴向中部,外鼓形套(2)套设在内层钢丝套(3)的外表面,且外鼓形套(2)的位置与内鼓形套(1)内外对应,中间层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李彦英翁铁秦卢峰邰乐何海涛崔海静杨彪徐海珍
申请(专利权)人:巨力索具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