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3075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包括底部的第一、二纵管和顶部的第三、四纵管,第一、三纵管和第二、四纵管的后端分别通过第一立管连接,前端通过第二立管连接,构成左、右框架,两根第一立管通过第一横管连接,第一、二纵管的前端通过前连接板连接,中前部通过中连接板连接;左、右框架上分别设有侧封板,侧封板的前、后部分别设有前轴支撑板,前轴支撑板的外侧面上凸出设有轴套,第一、二纵管、第一横管和前连接板构成底部框架,底部框架底面固定有底部封板,第二立管的高度大于第三、四纵管的高度,构成前框架,前框架的前侧面上固定有前部封板。采用框架式结构减轻底盘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面移动机器人广泛地应用在军事、民用、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地面移动机器人按其工作环境可分为室外和室内两类,相较于室内移动机器人,室外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相对应的,由于室外环境及场地更为复杂,因此对室外移动机器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适应能力、底盘重量以及GPS定位信号干扰等问题。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1421519A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机器人的室外用移动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四只移动轮、四只减速电机、前悬架机构和后悬架机构;前悬架机构和后悬架机构为相同的悬架机构;每只减速电机驱动一只移动轮;悬架机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减震调节悬架机构、中间支架和连接架;所述减震调节悬架机构包括减震器、摆杆机构和调节杆机构;一对减震调节悬架机构形成两个独立悬架机构。移动运行时,一对减震器用于根据不同的路面颠簸程度调节流体阻尼,以适应不同的路面环境;每个移动轮对应的独立悬架机构实现缓冲来自路面对移动轮的冲击,提高了室外用机身的抗震性。现有的室外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存在以下缺陷:
[0004](1)底盘整体结构重量较大,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
[0005](2)驱动方式采用4个电机+减速机的形式,分为四个独立的驱动方式,成本高,底盘重量较大;
[0006](3)底盘在移动行驶的过程中,移动轮容易缠到杂草,造成设备损坏,降低使用寿命。
[0007]有鉴于此,急需对现的室外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进行改进,以便于减轻底盘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性能、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室外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整体结构重量较大,驱动方式采用4个电机+减速机的形式,分为四个独立的驱动方式,成本高,底盘重量较大;且底盘在移动行驶的过程中,移动轮容易缠到杂草,造成设备损坏,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采用框架式结构,所述移动底盘包括布置在底部左、右两侧的第一纵管和第二纵管,所述第一纵管的上方设有第三纵管,所述第二纵管的上方设有第四纵管,所述第一纵管、第三纵管和第二纵管、第四纵管的后端分别通过第一立管连接固定,前端则分别通过第二立管连接固定,左右两根所述第一立管的下端通过第一横管连接固定,所述第一
纵管和第二纵管的前端通过前连接板连接固定,中前部通过中连接板连接固定;
[0010]所述第一纵管、第三纵管和第二纵管、第四纵管通过所述第一立管、第二立管连接构成所述移动底盘的左、右两侧的左、右框架,所述左、右框架上分别设有侧封板,所述侧封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轴支撑板,所述前轴支撑板的外侧面上凸出设有轴套;
[0011]所述第一纵管、第二纵管、第一横管和前连接板构成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底面上固定有底部封板,两根所述第二立管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纵管和第四纵管的高度,构成前框架,所述前框架的前侧面上固定有前部封板。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前连接板与中连接板之间的左、右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中连接板与第二横管之间左、右部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板,左、右两根第二横管之间设有第三连接板。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底盘内设有:
[0014]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底盘内部的前端的左、右两侧,用于驱动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驱动轮;
[0015]电源装置,可抽拉的设置在所述移动底盘的后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后端抵接,用于向所述驱动装置供电。
[0016]上述方案中,左驱动装置和右驱动装置的结构相同,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驱动轴与前驱动轮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前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设有前同步带轮,所述后驱动轮的轮轴上固定设有后同步带轮,所述前同步带轮与所述后同步带轮上环套有同步带,通过同步带使得所述前驱动轮与后驱动轮同步转动。
[0017]上述方案中,所述前同步带轮与所述后同步带轮之间设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抵靠在所述同步带的内表面上,所述支撑轮的轮轴通过调整装置转动设置在左框架的支撑轮支架上。
[0018]上述方案中,所述前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中连接板和所述第一纵管、第二纵管的前部构成用于放置所述减速器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固定有减速器支座,所述减速器固定在所述减速器支座的内侧面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减速器的后端,所述驱动电机的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
[0019]上述方案中,所述前轴支撑板和所述减速器支座上分别设有同轴设置的轴孔,用于安装前驱动轮的轮轴和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
[0020]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底盘的后端设有后盖组件,所述后盖组件包括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可转动开关的后门,所述电源装置从所述后门处拉出。
[0021]上述方案中,所述驱动电机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电源装置的后端面抵接的第一橡胶件,所述后门的背面上设有与所述电源装置前端面抵接的第二橡胶件。
[0022]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底盘的前端设有防撞装置和声光报警装置。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移动底盘采用框架式结构,包括布置在底部左、右两侧的第一纵管和第二纵管,第一纵管的上方设有第三纵管,第二纵管的上方设有第四纵管,第一纵管、第三纵管和第二纵管、第四纵管的后端分别通过第一立管连接固定,前端则分别通过第二立管连接固定,左右两根第一立管的下端通过第一横管连接固定,第一纵管和第二纵管的前端通过前连接板连接固定,中前部通过中连接板连接固定;第一纵管、第三纵管和第二纵管、第四纵管通过第一立管、第二立管连接构成移动底盘的左、右两侧的左、
右框架,左、右框架上分别设有侧封板,侧封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轴支撑板,前轴支撑板的外侧面上凸出设有轴套,第一纵管、第二纵管、第一横管和前连接板构成底部框架,底部框架的底面上固定有底部封板,两根第二立管的高度大于第三纵管和第四纵管的高度,构成前框架,前框架的前侧面上固定有前部封板。减轻底盘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性能、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中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的内部结构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后盖组件的前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中后盖组件的后视图;
[0029]图6为本技术中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框架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中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采用框架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盘包括布置在底部左、右两侧的第一纵管和第二纵管,所述第一纵管的上方设有第三纵管,所述第二纵管的上方设有第四纵管,所述第一纵管、第三纵管和第二纵管、第四纵管的后端分别通过第一立管连接固定,前端则分别通过第二立管连接固定,左右两根所述第一立管的下端通过第一横管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纵管和第二纵管的前端通过前连接板连接固定,中前部通过中连接板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纵管、第三纵管和第二纵管、第四纵管通过所述第一立管、第二立管连接构成所述移动底盘的左、右两侧的左、右框架,所述左、右框架上分别设有侧封板,所述侧封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轴支撑板,所述前轴支撑板的外侧面上凸出设有轴套;所述第一纵管、第二纵管、第一横管和前连接板构成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底面上固定有底部封板,两根所述第二立管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纵管和第四纵管的高度,构成前框架,所述前框架的前侧面上固定有前部封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板与中连接板之间的左、右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中连接板与第二横管之间左、右部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板,左、右两根第二横管之间设有第三连接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盘内设有: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底盘内部的前端的左、右两侧,用于驱动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驱动轮;电源装置,可抽拉的设置在所述移动底盘的后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后端抵接,用于向所述驱动装置供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左驱动装置和右驱动装置的结构相同,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瀚懿葛斌林进峰黄磊陈松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翰宁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