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297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焊接系统,所述焊接系统包括焊接架(2000)、焊枪(3000)以及衬垫移动装置(1000);所述焊接架(2000)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并配置为用于向焊接对象(4000)提供支撑;所述焊枪(3000)位于所述焊接对象(4000)的上方并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以对所述焊接对象(4000)实施焊接;所述衬垫移动装置(1000)位于所述焊接对象(4000)的下方并包括衬垫本体(1100),所述衬垫移动装置(1000)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衬垫本体(1100)与所述焊枪(3000)同步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焊接系统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焊接,有效提高焊接效率。有效提高焊接效率。有效提高焊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焊接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焊接
,具体地涉及一种焊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单面焊双面成型工艺领域中,一般采用横焊,在横焊的过程中,焊接的铁水会沿着焊缝向下渗出,因此需要在拼接板的下部放置衬垫用于接住渗出的铁水,直至铁水冷却后,再拆除衬垫。而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方式则分为人工焊接和自动焊接两种方式。
[0003]由于人工焊接方式需要进行打底焊接和盖面焊接两道工序,其工序复杂,作业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差。而自动焊接仍然需要人为干涉在拼接板下面放置衬垫,无法做到全自动化,严重影响焊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焊接系统,该焊接系统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焊接,有效提高焊接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焊接系统,所述焊接系统包括焊枪以及衬垫移动装置;所述焊枪位于焊接对象的上方并配置为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以对所述焊接对象实施焊接;所述衬垫移动装置位于所述焊接对象的下方并包括衬垫本体,所述衬垫移动装置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衬垫本体与所述焊枪同步移动。
[0006]可选的,所述衬垫移动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第一检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衬垫移动装置的行驶轨迹并将轨迹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轨迹值调节所述衬垫移动装置的行驶方向。
[0007]可选的,所述焊接系统包括焊接架,所述焊接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并配置为用于向所述焊接对象提供支撑,所述焊接架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第一检测单元配置为能够检测其与所述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并将该最小距离的数值作为所述轨迹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0008]可选的,所述侧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壁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分别位于所述衬垫移动装置的两侧,所述衬垫移动装置位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所述第一检测单元配置为能够检测其与所对应的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并将该最小距离的数值作为所述轨迹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0009]可选的,所述衬垫移动装置包括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衬垫移动装置的行驶速度并将速度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速度值调节所述衬垫移动装置的行驶速度。
[0010]可选的,所述衬垫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单元和升降机构;所述移动单元内部具有容纳腔室,所述移动单元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容纳腔室连通的敞口;所述升降机构配置为能够驱使所述衬垫本体下降至所述容纳腔室内部或者驱使所述衬垫本体穿过所述敞口上升至所述移动单元外部。
[0011]可选的,所述衬垫移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垫本体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被构造为在其与所述焊接对象的底面接触时保证所述衬垫本体与所述焊接对象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
[0012]可选的,所述衬垫本体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的冷却液源,所述冷却通道的另一端用于排出冷却液。
[0013]可选的,所述衬垫移动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所述衬垫本体,多个所述衬垫本体的所述冷却通道依次连通,所述衬垫本体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孔,相邻两个所述衬垫本体的长孔对应设置并通过销轴连接,其中,所述销轴被构造为能够沿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移动。
[0014]可选的,所述衬垫移动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行驶组件,所述行驶组件包括行驶轮和用于驱使所述行驶轮转动的驱动件;优选地,所述行驶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行驶轮两侧的两个辅助轮,两个所述辅助轮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衬垫移动装置能够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衬垫本体与所述焊枪同步移动,因此,当所述焊枪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以对所述焊接对象实施焊接时,位于所述焊接对象下方的所述衬垫移动装置也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焊枪同步移动,这使得在所述焊枪实施焊接的位置的下方始终有所述衬垫本体接住焊缝渗出的铁水,上述工作过程无需人工铺设衬垫,本技术的焊接系统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焊接,有效提高焊接效率。
[0016]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焊接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焊接系统的衬垫移动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焊接系统的衬垫移动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焊接系统的衬垫本体和焊接对象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焊接系统的多个衬垫本体的俯视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焊接系统的衬垫本体的剖视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00

衬垫移动装置,1100

衬垫本体,1110

冷却通道,1120

长孔,1130

销轴,1200

移动单元,1300

升降机构,1400

支撑单元,1500

行驶组件,1510

行驶轮,1520

驱动件,1530

辅助轮,2000

焊接架,3000

焊枪,4000

焊接对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水平方向”是指图1或图6中的左右方向,即实际中平行于地面的方向。“竖直方向”是指图1或图6中的上下方向,即实际中垂直于地面的方向。
[0027]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焊接系统包括焊接架2000、焊枪3000以及衬垫移动装置1000;焊接架2000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并配置为用于向焊接对象4000提供支撑;焊枪3000位于焊接对象4000的上方并配置为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以对焊接对象4000实施焊接;衬垫移动装置1000位于焊接对象4000的下方并包括衬垫本体1100,衬垫移动装置1000配置为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以使衬垫本体1100与焊枪3000同步移动。
[0028]在本技术中,由于衬垫移动装置1000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以使衬垫本体1100与焊枪3000同步移动,因此,当焊枪3000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以对焊接对象4000实施焊接时,位于焊接架2000下方的衬垫移动装置1000也沿第一水平方向与焊枪3000同步移动,这使得在焊枪3000实施焊接的位置的下方始终有衬垫本体1100接住焊缝渗出的铁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系统包括焊枪(3000)以及衬垫移动装置(1000);所述焊枪(3000)位于焊接对象(4000)的上方并配置为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以对所述焊接对象(4000)实施焊接;所述衬垫移动装置(1000)位于所述焊接对象(4000)的下方并包括衬垫本体(1100),所述衬垫移动装置(1000)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衬垫本体(1100)与所述焊枪(3000)同步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移动装置(1000)包括控制器以及第一检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衬垫移动装置(1000)的行驶轨迹并将轨迹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轨迹值调节所述衬垫移动装置(1000)的行驶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系统包括焊接架(2000),所述焊接架(2000)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并配置为用于向所述焊接对象(4000)提供支撑;所述焊接架(2000)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第一检测单元配置为能够检测其与所述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并将该最小距离的数值作为所述轨迹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壁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分别位于所述衬垫移动装置(1000)的两侧,所述衬垫移动装置(1000)位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所述第一检测单元配置为能够检测其与所对应的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并将该最小距离的数值作为所述轨迹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移动装置(1000)包括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衬垫移动装置(1000)的行驶速度并将速度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速度值调节所述衬垫移动装置(1000)的行驶速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移动装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罗志敏刘延斌李德智薛丁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