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管及漏液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243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防脱管及漏液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包括主管体,所述主管体置入端固定连接有导入头,所述主管体靠近所述导入头一端外侧表面开设有排液孔,所述主管体中部位置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主管体排液端密封连接有引流接头,所述引流接头右侧设有充气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主管体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且气囊通过气腔连接于充气管道,使该种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充气管道端头的气阀向气囊中注入空气,使气囊充起膨胀,然后将主管体稍拉出来一点,使气囊正好卡在腹壁处,一方面能够防止胸腹腔引流管轻易滑脱,另一方面气囊也可以挡住引流管周围,避免伤口位置发生渗液现象。避免伤口位置发生渗液现象。避免伤口位置发生渗液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管及漏液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防脱管及漏液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的胸腹腔引流管为一根光滑细腻的空心套管,使用时先用穿刺针刺穿胸腹膜后,回抽胸腹腔积液,再穿入钢丝芯,再套入引流管并留置10

15cm在胸腹腔内,最后用缝线或贴膜固定引流管,但由于引流管为光滑软管,当长时间留置引流管,引流口径会逐渐变大,胸腹腔积液会从引流管周围流出,贴膜及缝线亦难以固定住,有脱管风险,临床上一旦发生渗液,医生需经常给患者换药清洁,不仅增加工作量,还有胸腹腔感染风险,危害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脱管及漏液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脱管及漏液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包括主管体,所述主管体置入端固定连接有导入头,所述主管体靠近所述导入头一端外侧表面开设有排液孔,所述主管体中部位置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主管体排液端密封连接有引流接头,所述引流接头右侧设有充气管道,且所述充气管道连接于所述主管体,所述充气管道一段固定连接有气阀。
[0005]优选的,所述主管体内部为双腔结构,包括引流腔与气腔,所述引流腔两端分别贯穿连接于所述排液孔与所述引流接头,所述气腔端分别贯穿连接于所述气囊与所述充气管道。
[0006]优选的,所述引流接头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侧翼,且所述引流接头左端内部设有内螺纹。
[0007]优选的,所述主管体外侧表面印有刻度点。
[0008]优选的,所述气囊在未充气状态下紧贴于所述主管体外侧表面,且所述气囊容量为3毫升。
[0009]优选的,所述导入头为半球硅胶形结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通过在主管体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且气囊通过气腔连接于充气管道,使该种防脱管及漏液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充气管道端头的气阀向气囊中注入空气,使气囊充起膨胀,然后将主管体稍拉出来一点,使气囊正好卡在腹壁处,一方面能够防止胸腹腔引流管轻易滑脱,另一方面气囊也可以挡住引流管周围,避免伤口位置发生渗液现象,满足使用需求,同时该气囊在未充水状态下会紧贴于主管体外侧表面,从而保证主管体可以顺畅置入。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脱管及漏液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中气囊未撑起膨胀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脱管及漏液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中气囊撑起膨胀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主管体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主管体;2、导入头;3、排液孔;4、气囊;5、引流接头;6、充气管道;7、气阀;8、引流腔;9、气腔;10、侧翼。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脱管及漏液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包括主管体1,主管体1置入端固定连接有导入头2,主管体1靠近导入头2一端外侧表面开设有排液孔3,主管体1中部位置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4,主管体1排液端密封连接有引流接头5,引流接头5右侧设有充气管道6,且充气管道6连接于主管体1,充气管道6一段固定连接有气阀7。
[0020]具体的,主管体1内部为双腔结构,包括引流腔8与气腔9,引流腔8两端分别贯穿连接于排液孔3与引流接头5,气腔9端分别贯穿连接于气囊4与充气管道6;同时设有双腔结构的主管体1,使该种引流管能够通过同时满足引流液排出以及气囊4注水,满足使用需求。
[0021]具体的,引流接头5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侧翼10,且引流接头5左端内部设有内螺纹;通过在引流接头5左端内部设有内螺纹,便于该引流管连接于外接引流袋。
[0022]具体的,主管体1外侧表面印有刻度点;进一步保证医生准确控制置入尺寸,满足使用需求。
[0023]具体的,气囊4在未充水状态下紧贴于主管体1外侧表面,且气囊4容量为4毫升;从而保证主管体1可以顺畅置入和拔出。
[0024]具体的,导入头2为半球硅胶形结构;避免端头位置对患者内部结构发生戳伤现象。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先用穿刺针刺穿胸腹膜后,回抽胸腹腔积液,将引流管置入患者胸腹腔中,在置入过程中,主管体1表面的刻度点能够帮助医生准确控制置入尺寸,置入完成后,使用注射器通过充气管道6端头的气阀7向气囊4中注入空气,气囊4充气后会充起膨胀,此时将主管体1稍拉出来一点,使气囊4正好卡在腹壁处,这样一方面能够防止胸腹腔引流管轻易滑脱,另一方面气囊4也可以挡住引流管周围,避免伤口位置发生渗液现象,满足使用需求,最后再用贴膜把体外的主管体1固定在皮肤上,通过引
流接头5连接于外接引流容器,当需要拔出腹腔引流管时,通过注射器将气囊4中的空气抽出,此时该气囊4在未充气状态下会紧贴于主管体1外侧表面,从而保证主管体1可以顺畅拔出。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7]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管及漏液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包括主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置入端固定连接有导入头(2),所述主管体(1)靠近所述导入头(2)一端外侧表面开设有排液孔(3),所述主管体(1)中部位置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4),所述主管体(1)排液端密封连接有引流接头(5),所述引流接头(5)右侧设有充气管道(6),且所述充气管道(6)连接于所述主管体(1),所述充气管道(6)一段固定连接有气阀(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管及漏液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内部为双腔结构,包括引流腔(8)与气腔(9),所述引流腔(8)两端分别贯穿连接于所述排液孔(3)与所述引流接头(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玲慧张华李要超陆文斌邓建忠王芳王月杨玉薇李文晶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