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消毒机器人的隐藏式雷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236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消毒机器人的隐藏式雷达结构,包括:顶壳以及升降设置于顶壳的雷达机构,顶壳包括下顶壳以及固定于下顶壳上的上顶壳,雷达机构包括雷达主体,上顶壳中部开设有与雷达主体匹配的升降孔,雷达机构工作时,雷达主体由升降孔升起,雷达机构停止工作时,雷达主体沿着升降孔下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隐藏式雷达结构,通过将雷达主体升降设置于顶壳内,当雷达机构工作时,雷达主体升起,雷达机构停止工作时,雷达主体下降,实现对雷达主体进行保护,避免雷达主体在消毒机器人不工作时长期暴露在机壳外,延长雷达机构的使用寿命,有效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有效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有效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消毒机器人的隐藏式雷达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消毒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消毒机器人的隐藏式雷达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消毒机器人是一种可以杀灭病菌的机器人,市面上的消毒机器人一般具备移动机构以及雷达机构,通过移动机构提供消毒机器人的移动能力,配合雷达机构对路面环境勘测,使得消毒机器人具有避障功能。但是,上述的消毒机器人的雷达机构一般是固定于消毒机器人顶部,雷达的勘测范围广,但是,当消毒机器人长时间不使用,容易使得雷达机构附着有灰尘等杂质,影响雷达机构的正常运作,同时,由于雷达长时间暴露在机壳外部,容易存在硬物撞击雷达机构的事故发生,导致雷达机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消毒机器人的雷达机构容易附着灰尘、损坏风险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稳定、应用于消毒机器人的隐藏式雷达结构。
[0004]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应用于消毒机器人的隐藏式雷达结构,包括:顶壳以及升降设置于顶壳的雷达机构,顶壳包括下顶壳以及固定于下顶壳上的上顶壳,雷达机构包括雷达主体,上顶壳中部开设有与雷达主体匹配的升降孔,雷达机构工作时,雷达主体由升降孔升起,雷达机构停止工作时,雷达主体沿着升降孔下降。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雷达机构停止工作时,雷达主体沿着升降孔下降至于上顶壳齐平。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雷达机构还包括:升降驱动电以及升降齿条,升降驱动电与升降驱动电机啮合,升降齿条与雷达主体连接。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雷达机构还包括:垂直设置于下顶壳的多个导向运动副,多个导向运动副顶部与雷达主体连接。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导向运动副包括:垂直设置于下顶壳的限位套筒以及穿设于限位套筒内的导向杆,导向杆顶部与雷达主体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导向杆上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与限位套筒抵接。
[0010]本技术的隐藏式雷达结构,通过将雷达主体升降设置于顶壳内,当雷达机构工作时,雷达主体升起,雷达机构停止工作时,雷达主体下降,实现对雷达主体进行保护,避免雷达主体在消毒机器人不工作时长期暴露在机壳外,延长雷达机构的使用寿命,有效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中消毒机器人的剖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中消毒机器人的爆炸结构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中臭氧发生管的安装示意图之一。
[0014]图4为本技术中臭氧发生管的安装示意图之二。
[0015]图5为本技术中顶壳的升降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中升降电机以及升降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本技术中雷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8]图8为本技术中雷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9]图9为本技术中移动机构以及清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申请为有关于一种应用于消毒机器人的隐藏式雷达结构,本申请的应用于消毒机器人的隐藏式雷达结构可应用于消毒机器人中。为使更易理解,以下实施方式将一并带入消毒机器人的说明,接着再进一步说明隐藏式雷达结构于消毒机器人中的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好处。
[0021]请参考图1至2所示。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消毒机器人,其主要用于对环境进行消毒除菌,消毒机器人主要包括机壳100、雷达机构200、消毒机构300、送风机构400以及移动机构500,其中雷达机构200用于感测环境障碍,消毒机构300用于生成臭氧并对环境消毒,送风机构400用于为消毒机构300提供空气并将臭氧排放至环境中进行消毒,移动机构500用于消毒机器人移动并配合雷达机构200实现避障。
[0023]具体的,机壳100采用扁平圆柱形,其中雷达机构200、消毒机构300、送风机构400以及移动机构500由上至下依序设置于机壳100。其中,消毒机构300包括臭氧发生腔310以及设置于臭氧发生腔310内的臭氧发生管320,送风机构400包括送风腔410以及送风涡轮420,臭氧发生腔310与送风腔410连通,臭氧发生腔310以及送风腔420均与机壳100外部连通,具体的,送风涡轮420设置于臭氧发生腔310与送风腔420连通处。
[0024]消毒机器人工作时,空气由机壳100外部进入送风腔410后,送风涡轮420将送风腔420内的空气输送至臭氧发生腔310内,并通过臭氧发生管320处理生成臭氧,然后再由臭氧发生腔310输出至机壳100外部,利用具有臭氧的空气对环境进行大范围、快速消杀。
[0025]其中,通过臭氧发生腔310以及送风腔420形成臭氧产生以及输送的专用空气流道,使得空气在消毒机器人上流通更加顺畅,有效减少臭氧在消毒机器人内部的残留,防止消毒机器人在停止工作后,散发刺鼻性气味,有效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0026]具体应用时,消毒机构300还包括与臭氧发生腔310分隔的安装腔330以及设置于安装腔330内的高压包340,其中高压包340与臭氧发生管320电性连接,通过高压包340驱动臭氧发生管320工作产生臭氧,通过安装腔330对高压包340进行隔离,有效避免臭氧对高压包340的氧化作用,当然的,消毒机器人的其他电器元件亦可安装至安装腔330内,使得不耐受氧化的电器元件与臭氧发生腔310以及送风腔420形成的空气流道分隔开,有效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
[0027]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2所示,消毒机构300还包括设置于机壳100内的固定壳350以及设置于固定壳350上的顶壳360,通过固定壳350与顶壳360之间形成臭氧发生腔310,通过固定壳350与机壳100之间形成安装腔340,结构简单,设计成本低。具体的,
顶壳360采用为内凹状,如此一来,使得固定壳350与顶壳360之间形成的臭氧发生腔310横截面为U形,有效使得具有臭氧的空气从臭氧发生腔310输出至机壳100外部时,流通过程更加顺畅,流出方向更加发散,有效扩大消毒机器人的消毒范围。
[0028]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考图3至4所示,固定壳350上开设有安装孔351,其中臭氧发生管320设置有导电连接杆321,臭氧发生管320通过导电连接杆321卡设于安装孔351内,并且臭氧发生管320通过导电柱321与高压包340电性连接,实现臭氧发生管320的快速安装,有效提高消毒机器人的组装效率。具体应用时,臭氧发生管320上具有两个导电连接杆321,两个导电连接杆321分别对应臭氧发生管320的电源正极和负极,高压包340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柱341,连接柱341与高压包340的正极或负极对应,至少一个导电连接杆321穿过安装孔351后卡设于连接柱341内,具体的,导电连接杆321与连接柱341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实现臭氧发生管320与高压包340之间的快速连接,并且有效较少线材的使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消毒机器人的隐藏式雷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壳以及升降设置于所述顶壳的雷达机构,所述顶壳包括下顶壳以及固定于下顶壳上的上顶壳,所述雷达机构包括雷达主体,所述上顶壳中部开设有与所述雷达主体匹配的升降孔,所述雷达机构工作时,所述雷达主体由所述升降孔升起,所述雷达机构停止工作时,所述雷达主体沿着升降孔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雷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机构停止工作时,所述雷达主体沿着升降孔下降至于上顶壳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雷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机构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宇杨天鸿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宇林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