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常压脱硫的喷淋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220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常压脱硫的喷淋脱硫塔,包括塔体、主管及多个喷淋管路单元;多个喷淋管路单元沿塔体高度方向间距设置;每个喷淋管路单元包括盘管、喷淋钢管、喷头、喷淋法兰、连接管和闸阀;喷淋钢管有多个,分别沿塔体周向设置,喷淋钢管包括多个短喷淋管、多个长喷淋管和一个中心喷淋管,同一个喷淋管路单元上的短喷淋管和长喷淋管交替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优化喷头布局,使喷头的喷射范围内雾滴分布均匀,无死角,提升了雾化喷淋效果。气液接触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煤气中二氧化碳对脱硫的影响。循环量和喷淋位置可依据硫化氢的高度随意调节。淋位置可依据硫化氢的高度随意调节。淋位置可依据硫化氢的高度随意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常压脱硫的喷淋脱硫塔


[0001]本技术涉及脱硫环保设备
,具体地指一种应用于常压脱硫的喷淋脱硫塔。

技术介绍

[0002]在湿式氧化法脱硫中,绝大多数都是选用填料塔做为吸收塔。随着化工生产的大型化、规模化越来越普遍,为满足生产需要,填料塔的塔径也越来越大,填料型脱硫塔容易堵塔的弊病也日渐突出。再加上高硫煤的大量使用,更加重了脱硫的负荷,一些企业往往因脱硫问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0003]空塔喷淋技术虽然很早就被运用在化肥行业的脱硫领域,但由于受塔内喷头的雾化技术及设计安装的合理性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该技术没有被继续推广。显然,要想保证喷淋空塔的脱硫效果,首先喷头的雾化技术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其次就是喷头安装的合理布局。而许多企业的喷头雾化效果差,且喷头布局不太合理,致使塔内气液接触不彻底,脱硫塔始终未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喷淋脱硫塔内喷头布局不合理导致的脱硫效果差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常压脱硫的喷淋脱硫塔,包括塔体、主管及多个喷淋管路单元;
[0005]多个所述喷淋管路单元沿所述塔体高度方向间距设置;每个所述喷淋管路单元包括盘管、喷淋钢管、喷头、喷淋法兰、连接管和闸阀;所述盘管设于所述塔体外周,并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闸阀设于所述连接管上;
[0006]所述喷淋钢管有多个,分别沿所述塔体周向设置,所述喷淋钢管内端位于所述塔体内,且该内端设有堵板,并设有唯一出口,并在该唯一出口设有喷头,所述喷淋钢管外端位于所述塔体外并与所述盘管连通,所述喷淋钢管通过所述喷淋法兰与所述塔体连接;
[0007]每个所述喷淋管路单元的所述喷淋钢管包括多个短喷淋管、多个长喷淋管和一个中心喷淋管,同一个所述喷淋管路单元上的所述短喷淋管和所述长喷淋管交替设置;所述中心喷淋管的内端位于所述塔体的竖直中心线上。
[0008]进一步,所述喷淋管路单元有四个,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喷淋管路单元、第二喷淋管路单元、第三喷淋管路单元和第四喷淋管路单元;所述第一喷淋管路单元上的短喷淋管和长喷淋管与第二喷淋管路单元上的短喷淋管和长喷淋管数量相同,设置位置相错开;所述第三喷淋管路单元上的短喷淋管和长喷淋管与所述第四喷淋管路单元上的短喷淋管和长喷淋管数量相同,设置位置相错开。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喷淋管路单元上设有8个长喷淋管和15个均匀分布的短喷淋管,相邻所述短喷淋管之间的夹角为24
°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三喷淋管路单元上设有8个均匀分布的长喷淋管和12个均匀分布的短喷淋管,相邻所述短喷淋管之间的夹角为30
°
,相邻所述长喷淋管之间的夹角为45
°

[0011]进一步,所述长喷淋管上设置的喷头距所述塔体竖直中心线距离为所述短喷淋管上设置的喷头距所述塔体竖直中心线距离的一半。
[0012]进一步,所述中心喷淋管上端还设有角钢;所述角钢一端与所述中心喷淋管的内端连接,角钢另一端与所述喷淋法兰连接。
[0013]进一步,每个所述喷淋管路单元的所述短喷淋管和所述长喷淋管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中心喷淋管水平设于该同一水平面上方。
[0014]进一步,所述短喷淋管和所述长喷淋管所处的同一水平面与所述盘管保持竖向间距。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优化喷头布局,使喷头的喷射范围内雾滴分布均匀,无死角,提升了雾化喷淋效果。气液接触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煤气中二氧化碳对脱硫的影响。阻力小,彻底实现反应段零阻力,特别适应于低压脱硫(如焦炉煤气脱硫)。脱高硫能力强,特别是多级脱硫效果十分显著。通过闸阀与盘管的配合,循环量和喷淋位置可依据硫化氢的高度随意调节,不受任何其它因素的影响,这是现有填料脱硫塔无法比拟的优点,并且彻底解决了堵塔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应用于常压脱硫的喷淋脱硫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第一喷淋管路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第二喷淋管路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中第三喷淋管路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1中第四喷淋管路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塔体1、主管2、第一喷淋管路单元3、第二喷淋管路单元4、第三喷淋管路单元5、第四喷淋管路单元6、盘管7、闸阀8、喷头9、喷淋法兰10、连接管11、短喷淋管12、长喷淋管13、中心喷淋管14、角钢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3]如图1所示的一种应用于常压脱硫的喷淋脱硫塔,包括塔体1、主管2及多个喷淋管路单元。
[0024]多个喷淋管路单元沿塔体1高度方向间距设置;每个喷淋管路单元包括盘管7、喷淋钢管、喷头9、喷淋法兰10、连接管11和闸阀8;盘管7设于塔体1外周,并通过连接管11与主管2连通;闸阀8设于连接管11上。根据喷淋脱硫需求,可选择闸阀8的开闭并调节对应闸阀8的开闭大小。本实施例中,多个喷淋管路单元的高度方向的间距相等。
[0025]喷淋钢管有多个,分别沿塔体1周向设置,喷淋钢管内端位于塔体1内,且该内端设有堵板,并设有唯一出口,并在该唯一出口设有喷头9,喷淋钢管外端位于塔体1外并与盘管7连通,喷淋钢管通过喷淋法兰10与塔体1连接。
[0026]每个喷淋管路单元的喷淋钢管包括多个短喷淋管12、多个长喷淋管13和一个中心喷淋管14,同一个喷淋管路单元上的短喷淋管12和长喷淋管13交替设置;中心喷淋管14的内端位于塔体1的竖直中心线上。
[0027]本实施例中的喷淋管路单元有四个,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喷淋管路单元3、第二喷淋管路单元4、第三喷淋管路单元5和第四喷淋管路单元6;第一喷淋管路单元3上的短喷淋管12和长喷淋管13与第二喷淋管路单元4上的短喷淋管12和长喷淋管13数量相同,设置位置相错开;第三喷淋管路单元5上的短喷淋管12和长喷淋管13与第四喷淋管路单元6上的短喷淋管12和长喷淋管13数量相同,设置位置相错开。
[0028]长喷淋管13上设置的喷头9距塔体1竖直中心线距离为短喷淋管12上设置的喷头9距塔体1竖直中心线距离的一半。中心喷淋管14上端还设有角钢15;角钢15一端与中心喷淋管14的内端连接,角钢15另一端与喷淋法兰10连接。每个喷淋管路单元的短喷淋管12和长喷淋管13处于同一水平面,中心喷淋管14水平设于该同一水平面上方。短喷淋管12和长喷淋管13所处的同一水平面与盘管7保持竖向间距。
[0029]如图2所示,第一喷淋管路单元3上设有8个长喷淋管13和15个均匀分布的短喷淋管12,相邻短喷淋管12之间的夹角为24
°

[0030]如图3所示,第二喷淋管路单元4上设有8个长喷淋管13和15个均匀分布的短喷淋管12,8个长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常压脱硫的喷淋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主管(2)及多个喷淋管路单元;多个所述喷淋管路单元沿所述塔体(1)高度方向间距设置;每个所述喷淋管路单元包括盘管(7)、喷淋钢管、喷头(9)、喷淋法兰(10)、连接管(11)和闸阀(8);所述盘管(7)设于所述塔体(1)外周,并通过所述连接管(11)与所述主管(2)连通;所述闸阀(8)设于所述连接管(11)上;所述喷淋钢管有多个,分别沿所述塔体(1)周向设置,所述喷淋钢管内端位于所述塔体(1)内,且该内端设有堵板,并设有唯一出口,并在该唯一出口设有喷头(9),所述喷淋钢管外端位于所述塔体(1)外并与所述盘管(7)连通,所述喷淋钢管通过所述喷淋法兰(10)与所述塔体(1)连接;每个所述喷淋管路单元的所述喷淋钢管包括多个短喷淋管(12)、多个长喷淋管(13)和一个中心喷淋管(14),同一个所述喷淋管路单元上的所述短喷淋管(12)和所述长喷淋管(13)交替设置;所述中心喷淋管(14)的内端位于所述塔体(1)的竖直中心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常压脱硫的喷淋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路单元有四个,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喷淋管路单元(3)、第二喷淋管路单元(4)、第三喷淋管路单元(5)和第四喷淋管路单元(6);所述第一喷淋管路单元(3)上的短喷淋管(12)和长喷淋管(13)与第二喷淋管路单元(4)上的短喷淋管(12)和长喷淋管(13)数量相同,设置位置相错开;所述第三喷淋管路单元(5)上的短喷淋管(12)和长喷淋管(13)与所述第四喷淋管路单元(6)上的短喷淋管(12)和长喷淋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彤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九裕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