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经龙专利>正文

一种直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191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线器,该直线器用于将松开的双绞线捋直,双绞线由两根芯线缠绕形成,直线器包括松线组件和压紧件,松线组件开设有开口;压紧件与松线组件活动连接,压紧件能够运动至开口处与松线组件形成凹型的捋直腔,其中,在双绞线往外拉出经过捋直腔时,双绞线被捋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直线器通过凹型的捋直腔不断改变芯线的弯曲角度从而达到快速地将松开的双绞线变为捋直状态。的双绞线变为捋直状态。的双绞线变为捋直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线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直线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直线器。

技术介绍

[0002]双绞线是一种弱电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导线组成的。把两根含绝缘层的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出来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有效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双绞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端部接上端头才可以作为信号传输线使用,但是双绞线中的每根芯线都是为螺旋状态无法快速与端头接上。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型局域网的布线中高质量网线将得到更广泛应用,双绞线高效率、高质量被捋直问题也将日渐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器以解决双绞线的端部部分为螺旋状态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直线器,该直线器用于将松开的双绞线捋直,双绞线由两根芯线缠绕形成,直线器包括松线组件和压紧件,松线组件开设有开口;压紧件与松线组件活动连接,压紧件能够运动至开口处与松线组件形成凹型的捋直腔,其中,在双绞线往外拉出经过捋直腔时,双绞线被捋直。
[0005]可选地,压紧件能够运动至开口处与松线组件形成线型的复直腔,其中,在双绞线往外拉依次经过捋直腔、复直腔后,双绞线被捋直和复直。
[0006]可选地,松线组件开设有与开口连通的松线腔,松线腔用于卡紧双绞线,其中,在双绞线穿过开口进入松线腔卡紧后,松线组件自转并且双绞线逐步向所述松线腔内部推进以逐步松开双绞线。<br/>[0007]可选地,松线腔包括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第一子腔分别与第二子腔和开口连通,第一子腔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双绞线的直径,第二子腔的高度小于双绞线的直径,且大于芯线的直径。
[0008]可选地,捋直腔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芯线的直径。
[0009]可选地,复直腔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芯线的直径。
[0010]可选地,松线组件包括手持件和上配件,手持件开设有开口,上配件与手持件连接围设形成有松线腔,压紧件与手持件转动连接,压紧件与手持件围设形成有捋直腔。
[0011]可选地,松线组件包括手持件、上配件和下配件,手持件开设有开口,上配件、下配件与手持件连接围设形成松线腔,压紧件与手持件转动连接,压紧件、下配件与手持件围设形成有捋直腔。
[0012]可选地,捋直腔由多个凹型腔组成。
[0013]可选地,直线器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分别与松线组件和压紧件连接;其中,在压
紧件被按压时,压紧件运动至开口处与松线组件形成捋直腔,弹性件呈变形状态。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器通过凹型的捋直腔不断改变芯线的弯曲角度从而达到快速地将松开的双绞线变为捋直状态。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线器在松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线器在捋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线器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线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线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线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线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线器100在松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线器100在捋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线器100的
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0029]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器100用于将松开的双绞线捋直,双绞线由两根芯线缠绕形成。
[0030]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器100包括松线组件10和压紧件20。松线组件10开设有开口30,压紧件20与松线组件10活动连接,可以是转动连接,也可以是滑动连接,压紧件20能够运动至开口30处与松线组件10形成凹型的捋直腔50,其中,在双绞线往外拉出经过捋直腔50时,双绞线被捋直。人工可以通过手指抓住双绞线逆向转动双绞线将双绞线松开;人工也可以通过松线组件10逆向转动双绞线将双绞线松开。捋直腔50呈凹型。一种情况就是松线组件10形成有凹槽,压紧件20形成有凸起;另一种情况就是松线组件10形成有凸起,压紧件20形成有凹槽。这两种情况下的凹槽和凸起不直接接触,二者之间形成有一个凹型腔体,即捋直腔50。
[0031]以下将以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讲解,但不对本方案构成任何限定:
[0032]处于松开状态的双绞线穿设开口,首先推动压紧件20向开口30的方向运动,压紧件20运动至开口30处与松线组件10形成凹型的捋直腔50,处于松开状态的双绞线的部分被压在捋直腔50中;然后向外拉双绞线,在处于松开状态的双绞线经过凹型的捋直腔50时,捋直腔50不断改变芯线的弯曲角度,以使处于螺旋状态的芯线被捋直,即双绞线的多根芯线相互平行排列。
[0033]压紧件20能够运动至开口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器(100),所述直线器(100)用于将松开的双绞线捋直,双绞线由两根芯线缠绕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器(100)包括:松线组件(10),开设有开口(30);压紧件(20),与所述松线组件(10)活动连接,所述压紧件(20)能够运动至所述开口(30)处与所述松线组件(10)形成凹型的捋直腔(50),其中,在所述双绞线往外拉出经过所述捋直腔(50)时,所述双绞线被捋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20)能够运动至所述开口(30)处与所述松线组件(10)形成线型的复直腔(46),其中,在所述双绞线往外拉依次经过所述捋直腔(50)、所述复直腔(46)后,所述双绞线被捋直和复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线组件(10)开设有与所述开口(30)连通的松线腔(40),所述松线腔(40)用于卡紧双绞线,其中,在所述双绞线穿过所述开口(30)进入所述松线腔(40)卡紧后,所述松线组件(10)自转并且双绞线逐步向所述松线腔内部推进以逐步松开双绞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线腔(40)包括第一子腔(42)和第二子腔(44),所述第一子腔(42)分别与所述第二子腔(44)和所述开口(30)连通,所述第一子腔(42)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双绞线的直径,所述第二子腔(44)的高度小于双绞线的直径,且大于芯线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捋直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经龙
申请(专利权)人:梁经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