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188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该中药颗粒由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组成:黄芪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风恢复期为患者预后及生活能力恢复的关键时期,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时期。但现代西医对于中风恢复期的治疗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多用溶栓、降纤、脑保护等疗法,由于灌注时间窗等问题限制,临床疗效欠佳。中医学强调辨证施治,整体调理,分期治疗与辨证治疗相结合,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
[0003]现代中成药制剂中,可用于治疗中风病的药物较多,立法各异,主要包括活血化瘀剂、益气活血剂和活血化痰息风剂三类。活血化瘀剂,市场上所售多为心脑舒通胶囊、银杏叶胶囊、灯盏细辛颗粒、通脉颗粒、血塞通、消栓通络胶囊、麝香抗栓胶囊、三七通舒胶囊等。益气活血剂,市场上所售多为血栓心脉宁胶囊、益脑宁片、通心络胶囊、消栓通颗粒、脑安颗粒、中风安口服液、脑络通胶囊、脑心通胶囊等。活血化痰息风剂,市场上所售多为脑脉康胶囔、脑得生胶囊、抗栓再造丸、益脑复健胶囊、脑血康胶囊、活血壮筋丸、华佗再造丸、豨莶通栓丸、天丹通络片等。
[0004]中医认为中风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而发病,其病因病机不外乎虚(阴虚、阳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热痰)、气(气逆、气虚)、血(血瘀、血热)六端。中风进入恢复期后病势已缓,虚象已显,然余邪未尽,标实证候依然存在,气虚血瘀络阻是中风恢复期的主要病机。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血行,气机不利则运血无力,不能正常推动血液运行,而致留滞成瘀,正如王清任所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无气,必停留而瘀”。气虚血瘀的产生,主要由气虚所引起,而血瘀又可加重气虚。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共七味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是治疗中风属气虚血瘀证的经典名方,备受历代医家重视并在临床沿用至今。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由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组成:
[0009]黄芪20

40份;当归5

10份;赤芍4

8份;燀桃仁4

8份;红花5

10份;丹参2

6份;鸡血藤10

15份;太子参2

6份;熟地黄3

8份;秦艽3

8份;桑枝3

8份。
[0010]进一步优选为:由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组成:
[0011]黄芪30份;当归8份;赤芍6份;燀桃仁6份;红花7份;丹参4份;鸡血藤12份;太子参4份;熟地黄5份;秦艽5份;桑枝5份。
[0012]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配料
[0014]按照上述任一所述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的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得到原料混合物;
[0015]S2、浸泡
[0016]在上述原料混合物中加入6

10倍原料混合物重量的水,浸泡40

80min,得到浸泡混合物;
[0017]S3、提取
[0018]将上述浸泡混合物倒入煎煮装置,在80

90℃下煎煮1.5

2.5h,过滤得到滤渣和一次滤液;在滤渣中加入6

10倍原料混合物重量的水,在80

90℃下煎煮1

2h,过滤得到残渣和二次滤液;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混合均匀后,得到药液;
[0019]S4、干膏粉的制备
[0020]将上述药液减压浓缩,得到60

70℃时相对密度为1.28

1.36的浸膏;将所述浸膏进行干燥,粉碎,得到干膏粉;
[0021]S5、制粒
[0022]按照干膏粉:糊精=1:(0.85

0.9)、干膏粉:润湿剂=1:(0.35

0.4)的质量比,在上述干膏粉中加入糊精和润湿剂,搅拌均匀,过筛制成湿颗粒;将湿颗粒在70

80℃下干燥4

6h,烘干后整粒,即得中药颗粒。
[0023]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润湿剂为乙醇。
[0024]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糊精为β

环糊精。
[0025]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煎煮装置包括煎煮锅、滤液混合锅、搅拌机构、中心管、电热盘管和出料管;
[0026]所述煎煮锅内固定有用于将所述煎煮锅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的隔板,所述电热盘管位于所述煎煮锅下腔室内,所述中心管由下往上插设在所述煎煮锅中部,所述出料管位于所述滤液混合锅内且与所述中心管管道连接,管道上安装有控制阀,所述中心管上开设有通孔;
[0027]所述煎煮锅上设置有残渣出口,所述滤液混合锅上设置有出液孔,所述搅拌机构安装在所述煎煮锅上且用于搅拌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煎煮锅之间的物料。
[0028]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中心管内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中心管内。
[0029]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过滤件包括筛网、弹片和支撑块;
[0030]所述弹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弹片分别固定在所述筛网的相对两侧,所述弹片下端与所述筛网固定,上端向所述筛网外侧倾斜且与所述支撑块固定,所述筛网用于插设在所述中心管内底部,以使所述弹片与所述中心管内壁接触,所述筛网插设在所述中心管时,所述支撑块支撑在所述中心管顶面。
[0031]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转轴、转动盘、搅拌桨和固定环;
[0032]所述煎煮锅为圆筒状且顶部为敞口设置,所述煎煮锅上固定有沿所述煎煮锅圆周方向设置的凸缘,所述凸缘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转动盘位于所述煎煮锅顶部上方且位于所述固定环中部,所述固定环底部固定有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滑条,所述滑条插设在所述滑槽内且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0033]所述转动轴下端与所述转动盘中心固定,上端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所述电机螺栓连接在所述煎煮锅上,所述搅拌桨包括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和所述第二搅拌桨上端均固定在所述转动盘底部,下端均插入所述煎煮锅与所述中心管之间,所述第一搅拌桨与所述转动盘中心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搅拌桨与所述转动盘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中药进口和进水口。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组成:黄芪20

40份;当归5

10份;赤芍4

8份;燀桃仁4

8份;红花5

10份;丹参2

6份;鸡血藤10

15份;太子参2

6份;熟地黄3

8份;秦艽3

8份;桑枝3

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组成:黄芪30份;当归8份;赤芍6份;燀桃仁6份;红花7份;丹参4份;鸡血藤12份;太子参4份;熟地黄5份;秦艽5份;桑枝5份。3.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按照权利要求1

2中任一所述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的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混合得到原料混合物;S2、浸泡在上述原料混合物中加入6

10倍原料混合物重量的水,浸泡40

80min,得到浸泡混合物;S3、提取将上述浸泡混合物倒入煎煮装置,在80

90℃下煎煮1.5

2.5h,过滤得到滤渣和一次滤液;在滤渣中加入6

10倍原料混合物重量的水,在80

90℃下煎煮1

2h,过滤得到残渣和二次滤液;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混合均匀后,得到药液;S4、干膏粉的制备将上述药液减压浓缩,得到60

70℃时相对密度为1.28

1.36的浸膏;将所述浸膏进行干燥,粉碎,得到干膏粉;S5、制粒按照干膏粉:糊精=1:(0.85

0.9)、干膏粉:润湿剂=1:(0.35

0.4)的质量比,在上述干膏粉中加入糊精和润湿剂,搅拌均匀,过筛制成湿颗粒;将湿颗粒在70

80℃下干燥4

6h,烘干后整粒,即得中药颗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剂为乙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糊精为β

环糊精。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煮装置包括煎煮锅(1)、滤液混合锅(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扶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真康复医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