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预穿管线且带有隐藏式送风末端的送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170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预穿管线且带有隐藏式送风末端的送风结构,包括一端与空调接通的送风风管,送风风管的另一端设于静压箱内,送风风管的外侧与静压箱密封连接,静压箱的两侧均设有可供管线贯穿静压箱的管线孔,静压箱的底部为与天花板相连且在连接处做气密处理的送风末端,送风末端通过天花板与舱室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静压箱的基础上,设置了可预穿管线的套管,既能满足设计条件,又能实现施工便利,方便施工过程中的管线套装,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船舶舱室天花板上方布置的有序性。静压箱的下方可设置多样化的送风末端,与天花板气密连接,从而形成了一体化的隐藏式送风末端,提高了空调系统送回风舒适性及天花板上的视觉美感。天花板上的视觉美感。天花板上的视觉美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预穿管线且带有隐藏式送风末端的送风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预穿管线且带有隐藏式送风末端的送风结构,属于船舶制造


技术介绍

[0002]静压箱,是一种给送风系统减少动压,增加静压,稳定气流的一种必要配件,它可以使送风效果更加理想。目前,船舶上广泛使用的送风静压箱一般设置于甲板与舱室吊顶之间,电缆管线等也布设在甲板与舱室吊顶之间。某些大型船舶的公共舱室,所需要的空调风量较大,因而静压箱的尺寸较大。对于某些空间狭窄的船舶,舱室层高较低,天花板与甲板间的距离极其有限,给设计施工带来了困难,例如当静压箱腔体体积较大时,天花板上方管线的布置空间就受到限制。同时,通常送风末端安装在天花板上,增加了天花板开孔以及视觉突兀感,且温度场欠均匀,人体吹风感强,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天花板上方综合布置管线和静压箱,如何优化布置,降低施工难度,同时避免天花板开孔的视觉突兀感。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可预穿管线且带有隐藏式送风末端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与空调箱连通的送风风管,送风风管的另一端设于静压箱内,送风风管的外侧与静压箱密封连接,静压箱的两侧均设有可供管线贯穿静压箱的管线孔,静压箱的底部为与天花板相连且在连接处做气密处理的送风末端,送风末端通过天花板与舱室连通。
[0005]优选地,所述的送风末端与天花板上的孔相匹配;送风末端与天花板齐平;送风末端的边缘与天花板上孔的边缘密封连接。/>[0006]优选地,所述的送风末端为条形送风口、孔板或喷口。
[0007]优选地,所述的送风末端为孔板,孔板上均布有多个孔,开孔的孔径为1.8 mm~2mm。
[0008]优选地,所述的送风风管上位于静压箱内的端部设有多个小孔。
[0009]优选地,所述的静压箱内设有可供管线穿过的穿孔管,穿孔管的两端设于静压箱两侧的管线孔内,穿孔管的外侧与管线孔密封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的穿孔管的外侧包覆有保温层。
[0011]优选地,所述的保温层的厚度不小于20mm。
[0012]优选地,所述的静压箱内部的四周铺设消音层。
[0013]优选地,所述的消音层的厚度大于50mm。
[0014]本技术在现有静压箱的基础上,设置了可预穿管线的套管,既能满足设计条件,又能实现施工便利,方便施工过程中的管线套装,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船舶舱室天花板上方布置的有序性。静压箱的下方可设置多样化的送风末端,与天花板气密连接,从而
形成了一体化的隐藏式送风末端,提高了天花板上的视觉美感。同时,确保了整个空调送回风系统温度场均匀,无吹风感,舒适度好。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合理有序地布置了船舶上有限吊顶空间中的空调送回风静压箱和各管线;
[0017]2.预设可穿管线的静压箱,方便了施工过程中管线线路的走向设计和安装;
[0018]3.在静压箱内部送风风管端部开孔,提高送风均匀性,有效降低噪音;
[0019]4.在静压箱内部铺设吸音棉,进一步降低空调送风的噪音;
[0020]5.天花板成为送风末端的一部分,确保整个舱室温度场均匀,无吹风感,舒适度好。
[0021]6.形成了一体化的空调送风末端,与天花板齐平,降低了视觉突兀感,提高了舱室天花板布置的美观性;
[0022]7.降低了吊顶空间内安装空调送风静压箱和布设管线的空间需求;
[0023]通过本技术的送风结构,既能实现技术设计的功能,又能降低施工过程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一种可预穿管线且带有隐藏式送风末端的送风结构的示意图(送风末端为喷口);
[0025]图2为一种可预穿管线且带有隐藏式送风末端的送风结构的示意图(送风末端为条形送风口);
[0026]图3为一种可预穿管线且带有隐藏式送风末端的送风结构的示意图(送风末端为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8]实施例1
[002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预穿管线且带有隐藏式送风末端的送风结构,如图 3所示,其包括可预穿管线且用于送风的静压箱1、管线孔2、开有孔的送风风管3、送风末端4、消音棉5、保温棉6、天花板7。
[0030]一端与空调接通的送风风管3,送风风管3的另一端伸入静压箱1内,与静压箱1内腔接通且与静压箱1密封连接,送风风管3上位于静压箱1内开有多个小孔,可以降低气流阻力,起到较好的消音降噪功能,使得空调送风在静压箱1 中流速降低,动压减小。静压腔1由围板和送风末端4组成,静压箱1的两侧围板上预先设置管线孔2,管线孔2内预设穿孔管,用于施工过程中管线预先穿入穿孔管,管线孔2的孔径按实际情况设计,穿孔管的外侧包覆有保温棉6。静压箱1的内部四周铺设消音棉5,能够降低送风噪音,使得稳定、低噪的气流经过送风末端4送入舱室。静压箱1底部为送风末端4。静压箱1各开孔处做气密处理,防止漏风。在天花板7上开设与送风末端4相匹配的孔,送风末端4与天花板7齐平,使得整个送风末端4的边缘与天花板7上孔的边缘相连,连接处做气密处理。
[0031]其中,消音棉5的厚度大于50mm;保温棉6的厚度不小于20mm。
[0032]整个静压箱1与天花板7相连,结合处做气密处理,形成一种船舶上可预穿管线且带有隐藏式送风末端的送风结构。将管线、静压箱1和送风末端4一体化,隐藏至天花板上方,提高美观性,增强舒适性。
[0033]本实施例中,送风末端4可为孔板,孔板上均有多个孔,开孔率一般为10%,每个孔的孔径一般为1.8mm,可提高人员热舒适性。
[0034]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5]空调风经送风风管3送至静压箱1内,经送风末端4流向舱室内部。静压箱 1内的穿孔管上包覆有保温棉6,在施工过程中,先将静压箱1与送风风管3连接好,再将管线穿过管线孔2,在静压箱1的底部安装好送风末端4,形成本技术的送风结构。空调送风经过静压箱1的过程中,通过消音棉5进行减噪,从而降低室内噪音。静压箱1与天花板7连接,结合处保证气密,从而形成了一体化的隐藏式送风末端。
[0036]实施例2
[003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送风末端4为条形送风口。
[0038]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0039]实施例3
[004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送风末端4为喷口。
[0041]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0042]实施例4
[0043]本实施例中,送风末端4可为孔板,每个孔的孔径为2mm。
[0044]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预穿管线且带有隐藏式送风末端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与空调箱连通的送风风管(3),送风风管(3)的另一端设于静压箱(1)内,送风风管(3)的外侧与静压箱(1)密封连接,静压箱(1)的两侧均设有可供管线贯穿静压箱(1)的管线孔(2),静压箱(1)的底部为与天花板(7)相连且在连接处做气密处理的送风末端(4),送风末端(4)通过天花板(7)与舱室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预穿管线且带有隐藏式送风末端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风末端(4)与天花板(7)上的孔相匹配;送风末端(4)与天花板(7)齐平;送风末端(4)的边缘与天花板(7)上孔的边缘密封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预穿管线且带有隐藏式送风末端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风末端(4)为条形送风口、孔板或喷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预穿管线且带有隐藏式送风末端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风末端(4)为孔板,孔板上均布有多个孔,每个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烜宇陈安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零八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