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134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1:02
一种光纤测试装置,包括绕线结构、支撑结构、伺服驱动器、控制器、分析仪,绕线结构包括第一绕线轮、第一电机、第二绕线轮、第二电机,伺服驱动器设有两个且分别与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电连接,第一绕线轮包括第一螺纹槽、第一固定夹,第二绕线轮包括第二螺纹槽及第二固定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测试光纤时,光纤在第一绕线轮上按顺时针绕圈,避免了光纤在单向绕圈时产生的自行扭转以及光纤相互挤压的现象,消除光纤所绕圈直径误差,提高了测试精度;并且效率高,第一绕线轮或第二绕线轮可设定绕线速度和转数,无需人工手动缠绕光纤,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绕圈稳定。绕圈稳定。绕圈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纤
,尤其是涉及光纤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纤因其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宽带传输领域,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高质量的媒介。截止波长、宏弯损耗作为单模光纤的重要参数,对于光纤光缆制造厂商以及光缆的用户设计和使用光纤传输系统均有很大的意义,因此,在光纤的制作领域经常需要对上述两项参数进行测试。
[0003]现有的光纤测试装置仅能测试截止波长或宏弯损耗中的一个,无法在一个测试装置上对两项参数进行检测,使用范围有限;并且在对光纤进行测试时,由于主要通过人工绕线,一方面增大人工劳动强度,效率低,并且会发生光纤的自行扭转和压纤的现象,造成光纤的损坏和测试误差,不能满足实际的测试需求。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光纤测试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光纤测试装置,包括绕线结构、设置于所述绕线结构两侧的支撑结构,所述光纤测试装置还包括伺服驱动器、与所述伺服驱动器电连接的控制器、分析仪,所述绕线结构包括第一绕线轮、与第一绕线轮连接的第一电机、第二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伺服驱动器设有两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一绕线轮包括设置于其外圆周面上的第一螺纹槽、位于所述第一螺纹槽轴向端部的第一固定夹,所述第二绕线轮包括设置于其外圆周面上的第二螺纹槽及位于所述第二螺纹槽轴向端部的第二固定夹。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夹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螺纹槽轴向的两端,和/或所述第二固定夹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螺纹槽轴向的两端。
[0009]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的第三支撑杆及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的滚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绕线轮上设有位于其内部的第一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绕线轮之间的第一支撑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一端的第一连接杆。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绕线轮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线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轴向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绕线轮上设有位于其内部的第二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
轴与所述第二绕线轮之间的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轴端部的第二连接杆。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绕线轮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绕线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轴向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绕线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滚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第三螺纹槽。
[0016]优选地,所述分析仪上设有两个分别用于与光纤的两端电连接的接口。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光纤测试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0018]1)本技术在测试光纤时,光纤在第一绕线轮上按顺时针绕圈,避免了光纤在单向绕圈时产生的自行扭转以及光纤相互挤压的现象,消除光纤所绕圈直径误差,提高了测试精度;并且效率高,第一绕线轮或第二绕线轮可设定绕线速度和转数,无需人工手动缠绕光纤,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绕圈稳定。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光纤测试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光纤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光纤测试装置的底板、绕线结构及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本技术光纤测试装置的第一绕线轮的立体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本技术光纤测试装置的第二绕线轮的立体图;
[0024]图5为图1所示本技术光纤测试装置与光纤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5]1‑
底板;2

绕线结构;21

第一支撑板;22

第二电机;23

第二绕线轮;231

第二螺纹槽;232

第二固定夹;233

第二连接轴;234

第二支撑杆;235

第二连接杆;24

第一电机;25

第一连接轴;26

第一支撑杆;27

第一绕线轮;28

第一螺纹槽;29

第一固定夹;20

第一连接杆;3

支撑结构;31

第二支撑板;32

伺服驱动器;33

第三支撑杆;34

滚轮;4

控制器;5

分析仪;51

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光纤测试装置包括绕线结构2、设置于所述绕线结构2两侧的支撑结构3、伺服驱动器32、控制器4、分析仪5。所述光纤测试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绕线结构2下方的底板1。
[0027]如图1、图2及图5所示,所述底板1可以为长方体,亦可以为圆柱体,或者其他几何体,所述底板1可以放置在地面上,或桌面上,或其他支撑物上,所述底板1可以为木板或铁板等材料,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0028]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绕线结构2包括用于测试截止波长的第一绕线轮27及用于
测试宏弯损耗的第二绕线轮23,所述第一绕线轮27的轴向两端面相通,所述第一绕线轮27包括设置于其外圆周面上的若干圈第一螺纹槽28、设置于其内部的第一连接轴25、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轴25与所述第一绕线轮27之间的第一支撑杆26、在轴向山设置于所述第一螺纹槽28两侧的第一固定夹29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轴25轴向一端的第一连接杆20。所述第一螺纹槽28可以沿顺时针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线轮27的外圆周面上,且优选的居中设置,所述第一螺纹槽28的圈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中,优选的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测试装置,包括绕线结构、设置于所述绕线结构两侧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测试装置还包括伺服驱动器、与所述伺服驱动器电连接的控制器、分析仪,所述绕线结构包括第一绕线轮、与第一绕线轮连接的第一电机、第二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伺服驱动器设有两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一绕线轮包括设置于其外圆周面上的第一螺纹槽、位于所述第一螺纹槽轴向端部的第一固定夹,所述第二绕线轮包括设置于其外圆周面上的第二螺纹槽及位于所述第二螺纹槽轴向端部的第二固定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夹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螺纹槽轴向的两端,和/或所述第二固定夹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螺纹槽轴向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的第三支撑杆及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的滚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轮上设有位于其内部的第一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绕线轮之间的第一支撑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一端的第一连接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绕线轮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盼庄明杰陆俊富华炜琴郎默闻杨斌张文其陆春校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永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