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颌骨升支前缘取骨导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1283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颌骨升支前缘取骨导板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导板包括牙列支撑部、连接杆和取骨定位圈;所述牙列支撑部设置有与下颌牙列匹配的腔体;所述取骨定位圈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牙列支撑部相连;所述取骨定位圈在远离所述牙列支撑部的侧面为弧形曲面,所述弧形曲面与下颌骨的升支前缘表面弧度匹配;所述牙列支撑部安装在所述下颌牙列上时,所述取骨定位圈位于待取骨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取骨的安全边缘,降低术中临近牙齿及神经组织遭受损伤的风险。的风险。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颌骨升支前缘取骨导板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下颌骨升支前缘取骨导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外伤、增龄性改变、龋坏、牙周炎,牙槽突裂等原因,会出现牙列缺损,造成咬合不佳。种植修复作为牙列缺损的重要修复手段,其对于牙槽骨的宽度及高度均有一定要求。常规的牙槽嵴增宽及增高术有牙槽嵴牵引术,骨粉+骨膜,自体骨移植术等。而自体骨移植对于骨质植入区域的塑形有一定要求。自体骨移植采用的取骨区域有升支前缘、下颌骨外斜线处骨质、下颌角外侧板、下颌骨升支前缘、髂骨等。以上取骨区域除髂骨外,均为皮质骨,而对于皮质骨而言,为了美观需要,上述手术大多采用口腔内手术入路实施。由于手术视野有限,手术空间狭小,外科医生在升支前缘取骨的过程中难以确定准确的截骨区域,术中可能因为升支前缘切除过多或不足,与植入区域的缺损相差较大从而需要反复磨除取下的骨,影响最终的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颌骨升支前缘取骨导板及其制作方法,能够确保取骨的安全边缘,降低术中临近牙齿及神经组织遭受损伤的风险。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下颌骨升支前缘取骨导板,包括牙列支撑部、连接杆和取骨定位圈;所述牙列支撑部设置有与下颌牙列匹配的腔体;所述取骨定位圈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牙列支撑部相连;所述取骨定位圈在远离所述牙列支撑部的侧面为弧形曲面,所述弧形曲面与下颌骨的升支前缘表面弧度匹配;所述牙列支撑部安装在所述下颌牙列上时,所述取骨定位圈位于待取骨区域。
[0005]所述牙列支撑部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取骨定位圈连接。
[0006]所述牙列支撑部、连接杆和取骨定位圈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7]所述腔体设有多个牙槽部,所述牙槽部的内部用于卡接所述下颌牙列的外部。
[0008]所述牙列支撑部、连接杆和取骨定位圈采用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述下颌骨升支前缘取骨导板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1)获得患者的头颅CT数据,按照阈值分割进行三维重建得到初始牙列数据;
[0011](2)获得患者牙列的精确数据;
[0012](3)采用所述患者牙列的精确数据替换所述初始牙列数据,得到牙列模型;
[0013](4)根据牙列模型上的缺损大小及缺损区域的厚度选取升支前缘的位置和取骨区域,并进行标记;
[0014](5)根据所述牙列模型的下颌牙列设计所述牙列支撑部,使得所述牙列支撑部的腔体与所述下颌牙列相匹配;
[0015](6)根据所述升支前缘的取骨区域的表面弧度对所述取骨定位圈进行设计;
[0016](7)设计所述连接杆将所述牙列支撑部和所述取骨定位圈连接成整体,得到导板设计数据;
[0017](8)根据所述导板设计数据进行3D打印得到成品。
[0018]有益效果
[0019]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牙列支撑部的腔体与患者的下颌牙列相配合,利用患者下颌牙列与取骨区域位置关系的唯一性,从而能够确保取骨定位圈定位取骨区域的唯一性和准确性,高效定位,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另外,取骨定位圈的设置确保了取骨的安全边缘,降低了术中临近牙齿及神经组织遭受损伤的风险,有利于减少去骨量,降低对患者造成的不必要伤害。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下颌骨升支前缘取骨导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牙列支撑部1、连接杆2和取骨定位圈3。
[0025]所述牙列支撑部1设置有与下颌牙列匹配的腔体11,所述腔体11设有多个牙槽部12,所述牙槽部12的内部用于卡接下颌牙列的外部,使得下颌牙列的外表面能够与牙槽部12的内壁贴合。
[0026]所述取骨定位圈3通过所述连接杆2与所述牙列支撑部1相连。所述取骨定位圈3在远离所述牙列支撑部1的侧面为弧形曲面,所述弧形曲面与下颌骨的升支前缘表面弧度匹配。当牙列支撑部1安装在所述下颌牙列上时,所述取骨定位圈3恰好位于待取骨区域4。
[002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牙列支撑部1仅仅一侧通过连接杆2与取骨定位圈3连接,为了使连接关系更为牢固,牙列支撑部1的两侧可以分别通过连接杆2与取骨定位圈3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牙列支撑部1、连接杆2和取骨定位圈3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均为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
[0028]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使用示意图。不难发现,本专利技术通过牙列支撑部的腔体与患者的下颌牙列相配合,利用患者下颌牙列与取骨区域位置关系的唯一性,从而能够确保取骨定位圈定位取骨区域的唯一性和准确性,高效定位,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另外,取骨定位圈的设置确保了取骨的安全边缘,降低了术中临近牙齿及神经组织遭受损伤的风险,有利于减少去骨量,降低对患者造成的不必要伤害。
[0029]下面提供一种上述的下颌骨升支前缘取骨导板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1)对患者下颌骨进行CT扫描得到Dicom格式数据,将所述Dicom数据导入至三维设计软件Proplan进行阈值分割并进行下颌骨的三维重建,此时可以得到初始牙列数据;
[0031](2)对患者牙列取模,或者通过iscan扫描患者口内牙列,获得患者的牙列精确数据;本实施方式激光扫描产生1:1STL三维下颌牙列模型。
[0032](3)将通过CT内Dicom数据重建的牙列替换为激光扫描模型的精确牙列,即将下牙列STL模型导入至下颌骨模型中进行匹配。
[0033](4)根据缺损大小及缺损区域的厚度来选取升支前缘合适的位置,合适的取骨区域,在Proplan中标记出大小。具体为:匹配后在Proplan重建的下颌骨三维模型升支前缘区域选取适合缺损大小的取骨区域,做好标记后,将上述文件分别导出Proplan,生成新的Stl。
[0034](5)根据下颌牙列模型设计牙列支撑部1,所述牙列支撑部1的腔体与下颌牙列相匹配;具体为:将标记取骨区域的下颌骨的Stl导入至geomagic studio 3.0内,通过geomagic studio 3.0对下颌牙列模型设计牙列支撑部;
[0035](6)根据设计的升支前缘取骨位置在下颌骨模型的颊侧确定下颌骨位点,根据待取骨区域下颌骨模型颊侧的表面弧度对取骨定位圈进行设计;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颌骨升支前缘取骨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牙列支撑部、连接杆和取骨定位圈;所述牙列支撑部设置有与下颌牙列匹配的腔体;所述取骨定位圈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牙列支撑部相连;所述取骨定位圈在远离所述牙列支撑部的侧面为弧形曲面,所述弧形曲面与下颌骨的升支前缘表面弧度匹配;所述牙列支撑部安装在所述下颌牙列上时,所述取骨定位圈位于待取骨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颌骨升支前缘取骨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列支撑部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取骨定位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颌骨升支前缘取骨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列支撑部、连接杆和取骨定位圈为一体成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颌骨升支前缘取骨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设有多个牙槽部,所述牙槽部的内部用于卡接所述下颌牙列的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颌骨升支前缘取骨导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飞吴锦阳陈阳田明张文斌史俊王旭东沈国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