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116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救援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包括无人机设备、救援配套设备和地面控制中心,所述无人机设备安装有远控模块,所述远控模块连接有计算模块、音频识别模块和声源识别模块,所述无人机设备安装有第一电源、麦克风、第一发声喇叭、无线电发射器和摄像机,所述第一电源、麦克风、第一发声喇叭、无线电发射器和摄像机均与远控模块电连接,所述救援配套设备包括手环、声音设备、可见光发生器和烟雾产生设备、第二电源、控制模块和蓝牙及通信模块,所述地面控制中心与无人机设备安装有通信模块,所述地面控制中心安装有第三电源、主控模块和信标机。机。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救援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要求也从能用就好的老旧思维,变得相当细腻和要求,唯有不断进步或创新的构想,产生新的形态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才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考验下生存。电力系统的定期巡视、维护、作业是保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由于大量电力系统设备如杆塔线路等分布在野外,因此有大量的野外巡视、维护和作业工作,野外作业所在地理环境一般较为复杂,有大量山区多为崇山峻岭,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恶劣,不少山区甚至为无人区,可能存在各种危险因素,造成作业人员、巡检人员等受伤、失联,甚至威胁到生命。野外作业者自我营救能力有限,加之地理形势的恶劣和大自然固有的不确定性,使野外作业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险情。当发生人员遇险或者失联事故时,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险情发生区域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搜救难度较大,救援效果不明显,而且野外、山区等环境存在大量通讯的盲区,作业人员在这些区域活动时,既无法使用手机通话和网络,也没有卫星、GPS信号,一旦发生意外,救援人员无法与作业人员取得联络,也无法获知救援人员的大致方位,给搜救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作业人员在发生意外后,有可能已经失去意识,即使所在的区域有通讯信号,也无法回应救援人员的联络,救援人员也不得不主动去寻找失联人员。搜救时面临的环境、时间、气候多变,一旦需要进行搜救,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面临地形陡峭的区域,都需要尽快找到失联人员。因此即使确定了失联所在的大致区域,也需要技术手段尽快找到失联人。面对这些问题,传统地毯式搜索方式和通用航空人眼观测搜索方式受客观环境和人主观意识影响大;现有机载探测器大多以航拍、红外成像、热成像和图像识别等光学设备为主,其搜索方式同样受客观环境和自身算法的影响大,且多适用于草原、沙漠等遮挡物较低、较少的空旷地区。
[0003]综上所述,野外作业人员遇险时的搜救关系着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被搜寻目标所处位置不确定,而且环境较复杂,现阶段依靠人眼搜寻的方法以及地毯式搜寻方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找到的成功率很低。若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失联人员,搜救工作将没有任何意义,投入的大量人力、精力、财力将付之东流;若遇险人员没能搜救成功,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可能会受到威胁,公司将会承受人员牺牲的惨痛代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包括无人机设备、救援配套设备和
地面控制中心,所述无人机设备安装有远控模块,所述远控模块连接有计算模块、音频识别模块和声源识别模块,所述无人机设备安装有第一电源、麦克风、第一发声喇叭、无线电发射器和摄像机,所述第一电源、麦克风、第一发声喇叭、无线电发射器和摄像机均与远控模块电连接,所述救援配套设备包括手环、声音设备、可见光发生器和烟雾产生设备,所述手环、声音设备、可见光发生器和烟雾产生设备均安装有第二电源、控制模块和蓝牙及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蓝牙及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手环上的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有GPS定位模块、声音识别模块、无线电接收模块和生命体征监测模块,所述声音设备还安装有第二发声喇叭,所述可见光发生器还安装有可见光模块,所述地面控制中心与无人机设备均安装有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蓝牙及通信模块信号连接,所述地面控制中心安装有第三电源、主控模块和信标机。
[0007]进一步限定,所述无人机设备预设的最高飞行高度为五百米,这样的设计,保证无人机设备的声波信号可辐射的地面范围。
[0008]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发声喇叭与第二发声喇叭发出的声音为区别于环境音的尖锐声音,这样的设计,增加识别度。
[0009]进一步限定,所述无线电发射器与信标机有两种不同的声波信号,这样的设计,便于识别。
[0010]进一步限定,所述无人机设备还搭载有红外热像仪,这样的设计,能远距离监控。
[0011]进一步限定,所述摄像机为红外摄像机,这样的设计,能全天候监控。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为可充电电源,这样的设计,可重复使用。
[0013]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能为被困于环境复杂的山区且丧失自主搜救能力的被困作业人员提供精准快速定位,提高救援速度,且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5]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实施例的无人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实施例的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实施例的声音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实施例的可见光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实施例的烟雾产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实施例的地面控制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实施例的线路框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实施例的辅助计算图;
[00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5]无人机设备1、远控模块101、计算模块102、音频识别模块103、声源识别模块104、第一电源105、麦克风106、第一发声喇叭107、无线电发射器108、摄像机109、救援配套设备2、手环20、GPS定位模块201、声音识别模块202、无线电接收模块203、生命体征监测模块204、声音设备21、第二发声喇叭211、可见光发生器22、可见光模块221、烟雾产生设备23、第二电源24、控制模块25、蓝牙及通信模块26、地面控制中心3、通信模块31、第三电源32、主控模块33、信标机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包括无人机设备1、救援配套设备2和地面控制中心3,无人机设备1安装有远控模块101,远控模块101 连接有计算模块102、音频识别模块103和声源识别模块104,无人机设备1安装有第一电源 105、麦克风106、第一发声喇叭107、无线电发射器108和摄像机109,第一电源105、麦克风106、第一发声喇叭107、无线电发射器108和摄像机109均与远控模块101电连接,救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模态定位的无人机配套救援装置,包括无人机设备(1)、救援配套设备(2)和地面控制中心(3),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设备(1)安装有远控模块(101),所述远控模块(101)连接有计算模块(102)、音频识别模块(103)和声源识别模块(104),所述无人机设备(1)安装有第一电源(105)、麦克风(106)、第一发声喇叭(107)、无线电发射器(108)和摄像机(109),所述第一电源(105)、麦克风(106)、第一发声喇叭(107)、无线电发射器(108)和摄像机(109)均与远控模块(101)电连接,所述救援配套设备(2)包括手环(20)、声音设备(21)、可见光发生器(22)和烟雾产生设备(23),所述手环(20)、声音设备(21)、可见光发生器(22)和烟雾产生设备(23)均安装有第二电源(24)、控制模块(25)和蓝牙及通信模块(26),所述控制模块(25)与蓝牙及通信模块(26)电连接,所述手环(20)上的所述控制模块(25)还连接有GPS定位模块(201)、声音识别模块(202)、无线电接收模块(203)和生命体征监测模块(204),所述声音设备(21)还安装有第二发声喇叭(211),所述可见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云峰杨扬邓益民叶代亮翁舟波赵志勇胡晓波高巨华毛春涛潘王新吴涛费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