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凹面造型的软触饰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1027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凹面造型的软触饰件,涉及内饰件技术领域,其包括光源系统、骨架层、图案层、软触层以及表面装饰层,骨架层部分区域的材质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且骨架层位于光源系统上方,图案层包括有透光部分和不透光部分且图案层位于骨架层的上方,软触层位于骨架层与图案层之间以用于提供软触手感,软触层的材质为半透光材质,以使可见光能够通过软触层射入图案层;且软触层的正面和背面均覆盖有全透或半透胶膜,以使软触层的两侧分别通过胶膜与骨架层和图案层粘接在一起;通过实施本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应用现有软触饰件在凹面或者大面积样件上容易出现包覆鼓包、松动及褶皱问题,可有效保证形成图案清晰且细腻。可有效保证形成图案清晰且细腻。可有效保证形成图案清晰且细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凹面造型的软触饰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饰件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可用于凹面造型的软触饰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及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开始由纯粹的出行工具向移动生活空间发展;现在的汽车消费者不但对汽车在驾驶性和安全性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汽车的车内空间要求也在不断升级,车内空间可用于家庭娱乐、车家互联、车机互联、人车互联等用途,从而提供更丰富的用户体验,既满足良好的装饰效果,赋予整车情感,同时具备全新的人机交互性能是汽车内饰的发展趋势。
[0003]现有汽车内饰表面基本功能单一,每个样件表面功能局限于触感、美观、功能需求等一个方面,无法满足汽车内饰对情感、功能级个性定制方面的集成化需求,即便有车内氛围灯,也往往是通过导光管直接将光投射在零件的表面或直接显示,而现有技术中类似的软质透光技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造型限制大,多用于平面或凸面造型上,透光面积较小,在凹面或者大面积透光产品上应用时容易出现鼓包、松动、褶皱等问题;其二花纹图案不清晰,花纹不清晰,在汽车内饰上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凹面造型的软触饰件,可有效解决应用现有软触饰件在凹面或者大面积样件上容易出现包覆鼓包、松动及褶皱问题,当光源被点亮时,表面图案清晰、明暗均匀的显现;当光源关闭时,表面呈现普通皮革或织物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可用于凹面造型的软触饰件,包括
[0007]光源系统,所述光源系统用于提供均匀可见光;
[0008]骨架层,所述骨架层至少部分区域的材质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且所述骨架层位于光源系统上方,以使光源系统发出的可见光能够通过所述骨架层;
[0009]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有透光部分和不透光部分,且所述图案层位于骨架层的上方,以使可见光通过所述图案层后能够形成所需的发光图案;
[0010]软触层,所述软触层位于骨架层与图案层之间以用于提供软触手感,所述软触层的材质为半透光材质,以使可见光能够通过软触层射入图案层;且所述软触层的正面和背面均覆盖有全透或半透胶膜,以使软触层的两侧分别通过胶膜与骨架层和图案层粘接在一起。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软触饰件还包括表面装饰层,且表面装饰层采用的材质为半透PVC或TPU或织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用于提升软触饰件表面质感;所述图案层通过油墨附着在装饰表皮背面,减少光线在形成图案后的折射与散射,保证形成图案清晰度以及细腻度。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图案层的不透光部分至少为通过黑色油墨或油漆形成图案中的一种,所述图案层的透光部分至少为通过丝印或者移印或者镭雕工艺成型图形中的一种;作为优选,选用的丝印线条最小宽度做到0.35mm,选用的镭雕线条最小宽度可做到0.2mm,以保证呈现的图案清晰,线条明暗均匀的显现。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系统包括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的光源、反光膜、导光板和匀光膜,其中所述反光膜和匀光膜分别位于导光板的底部下表面和顶部上表面,且反光膜和匀光膜分别与导光板粘接在一起,以使光源提供的光线照射至导光板上并通过匀光膜形成均匀可见光进入骨架层;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光源通过安装支架设置在导光板的侧向,通过反射与折射使光源发出的可见光能够均匀的从匀光膜一面射出。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在靠近反光膜的底部表面非均匀布置有半球形或菱形反光微齿,由通过反光微齿破坏光线在光导区域内全反射,将光线均匀反射至光导无微齿结构的顶部表面,均匀透出以使能够提供均匀可见光。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光膜为白色PET漫反射膜,用于将射出导光板底部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内,进而能够集中从导光板顶部表面投射,减少光线流失,增加模组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匀光膜基材为白色PET,主要依靠扩散层中随机分散且不同尺寸的散射粒子对进入扩散涂层内的入射光线进行充分散射,以使能够形成均匀面光源,对扩散膜下背光模组原件的瑕疵、光斑进行遮盖。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系统通过卡接、螺钉或焊接中的任何一种方式与所述骨架层连接,安装便捷,应用于汽车内饰中,既满足良好的装饰效果,赋予整车情感,安装便捷且操作方便。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为能够提供多色可见光的LED灯或者灯光模组;作为优选,光源为布置在导光板侧向的多颗RGB LED灯珠,并通过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控制光的颜色与亮度,其控制技术及灯光的呈现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其并不为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点,故在此不做赘述。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胶膜采用的材质为聚氨酯有机溶剂或者氯丁橡胶有机溶剂或者苯乙烯有机溶剂或者聚氨酯水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本技术方案通过在软触层正面和背面覆胶膜,并将位于骨架层和图案层之间的软触层分别与骨架层和图案层粘接在一起,胶膜的设计一方面可有效解决应用现有软触饰件在凹面或者大面积样件上容易出现包覆鼓包、松动、褶皱问题,另一方面胶膜采用全透或者半透材质能够减小光通量损失,保证形成图案清晰。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软触层采用的材质为3Dmesh或泡棉或织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该结构设计可使得软触饰件具有较好的软触手感,且光线通过软触层照射到图案层,可减少受表面装饰层折射或散射的影响而导致图案不清晰的情况。
[0020]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软触饰件将软触层设于骨架层与图案层之间,可有效避免传统图案层设计所导致光线经过图案层与软触层后受表皮层折射与散射而导致花纹边缘模糊化及花纹不清晰的问题,改进后的软触饰件减少了光线在形成图案后的折射与散射,可有效保证形成图案清晰且细腻。
[0022]2.本专利技术软触饰件在软触层正面和背面覆盖有全透或半透胶膜,以使软触层的两
侧分别通过胶膜与骨架层与图案层粘接在一起,可有效解决应用现有软触饰件在凹面或者大面积样件上容易出现包覆鼓包、松动及褶皱问题,适用于平面或凸面造型上,当光源被点亮时,表面图案清晰、明暗均匀的显现;当光源关闭时,表面呈现普通皮革或织物效果。
[0023]3.本专利技术软触饰件提供的光源系统通过合理布置光源位置以及导光板、反光膜和匀光膜位置,同时在导光板在靠近反光膜的底部表面非均匀布置有半球形或菱形反光微齿,能够实现在大型曲面上均匀发光,提供均匀可见光。
[0024]4.本专利技术软触饰件提供的图案层采用在表面装饰层背面通过油墨丝印或者镭雕工艺及其它形成大面积图案图形,且将图案层通过油墨附着在装饰表皮背面,丝印线条最小宽度做到0.35mm,镭雕线条最小宽度可做到0.2mm,可有效提升表面质感。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凹面造型的软触饰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系统,所述光源系统用于提供均匀可见光;骨架层,所述骨架层至少部分区域的材质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且所述骨架层位于光源系统上方,以使光源系统发出的可见光能够通过所述骨架层;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有透光部分和不透光部分,且所述图案层位于骨架层的上方,以使可见光通过所述图案层后能够形成所需的发光图案;软触层,所述软触层位于骨架层与图案层之间以用于提供软触手感,所述软触层的材质为半透光材质,以使可见光能够通过软触层射入图案层;且所述软触层的正面和背面均覆盖有全透或半透胶膜,以使软触层的两侧分别通过胶膜与骨架层和图案层粘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凹面造型的软触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触饰件还包括表面装饰层,且表面装饰层采用的材质为半透PVC或TPU或织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图案层通过油墨附着在装饰表皮背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于凹面造型的软触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层的不透光部分至少为通过黑色油墨或油漆形成图案中的一种,所述图案层的透光部分至少为通过丝印或者移印或者镭雕工艺成型图形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可用于凹面造型的软触饰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淑琼赵明刘军张莉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