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引擎盖振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0852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引擎盖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引擎盖振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引擎盖CATIA数据;建立引擎盖关闭状态有限元模型;引擎盖振动响应点确定;引擎盖振动响应分析;计算结果后处理,当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时,重复步骤S1;当计算结果满足要求时,设计冻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立引擎盖关闭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在左右铰链端和锁扣端施加路面激励,计算得到引擎盖振动响应结果,对结果后处理得到引擎盖振动变形量,达到控制引擎盖振动目的。为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依据后处理计算表达式编写自动后处理程序,对计算结果进行批量处理,极大提高了效率。极大提高了效率。极大提高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引擎盖振动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引擎盖振动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引擎盖振动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NVH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汽车振动和车内噪声性能越来越受到各大汽车企业的重点关注。汽车在实际道路行驶过程中,由于受到路面的激励会造成引擎盖产生振动,影响驾驶员视角和长久的震动容易导致失效,因此,对引擎盖振动进行预测和控制非常重要。
[0003]目前,对引擎盖振动的控制仅仅是在实车制造出来后,主观去评估和感受,若引擎盖振动水平太差,主要依靠工程师的经验对引擎盖调整以达到对振动的改善,浪费人力和物力,所以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引擎盖振动,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能更好对引擎盖的振动进行控制。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对引擎盖振动控制的一种方法,建立引擎盖关闭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在左右铰链端和锁扣端施加路面激励,计算得到引擎盖振动响应结果,对结果后处理得到引擎盖振动变形量,达到控制引擎盖振动目的。为提高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依据后处理计算表达式编写自动后处理程序,对计算结果进行批量处理,极大提高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控制引擎盖振动的方法,对引擎盖振动进行控制,将引擎盖的振动变形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正向指导引擎盖的设计开发。
[0006]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引擎盖振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S1,收集引擎盖CATIA数据;
[0009]步骤S2,建立引擎盖关闭状态有限元模型;
[0010]步骤S3,引擎盖振动响应点确定;
[0011]步骤S4,引擎盖振动响应分析;
[0012]步骤S5,计算结果后处理,当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时,重复步骤S1;当计算结果满足要求时,设计冻结。
[0013]所述步骤S1中,CATIA数据包括内外板、加强板、铰链、锁扣、密封条和缓冲块的材料牌号、焊点数据、连接方式、缓冲块刚度、密封条刚度。
[0014]所述步骤S2中,有限元模型包括内外板、加强板、锁扣、铰链、密封条与缓冲块,所述锁扣设置于引擎盖的下表面前端中部,所述引擎盖通过锁扣与车身相连,所述引擎盖的下表面后端两侧均设有用于与车身铰接的铰链;所述缓冲块设置于所述引擎盖的下表面前端两侧,所述密封条设置于所述引擎盖的下表面后端,所述引擎盖关闭时,缓冲块与密封条与车身接触,且对锁扣及铰链与车身连接、密封条及缓冲块与车身接触都采用弹簧单元进
行模拟,采用一个刚性单元对弹簧单元自由一端进行连接。
[0015]所述步骤S3中,振动响应点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侧铰链上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设置于锁扣上的第三节点、设置于引擎盖后端中部的第四节点、设置于引擎盖中心的第五节点、设置于引擎盖前端两侧的第六节点和第七节点、设置于引擎盖两侧振幅最大区域的第八节点和第九节点、设置于左侧缓冲块上、下的第十节点和第十一节点以及设置于右侧缓冲块上、下的第十二节点和第十三节点。
[0016]所述步骤S4中,振动响应分析包括设定响应边界: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结束全部自由度,第三节点约束Y/Z平动自由度,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分别施加路面Z方向激励载荷,提交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0017][0018]上式中,[M]表示质量矩阵;[C]表示阻尼矩阵;[K]表示刚度矩阵;{F}表示外载荷矢量矩阵;表示节点加速度;节点速度;{u}表示节点位移矢量;(t)表示载荷作用时间;按上述响应边界,重复施加6条相同路面的激励载荷,最终得到6个振动响应结果。
[0019]步骤S5中,计算结果后处理为依据后处理计算表达式编写后处理自动处理程序,运行编写的后处理自动处理程序,最终得到引擎盖响应点振动变形量。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建立引擎盖关闭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在左右铰链端和锁扣端施加路面激励,计算得到引擎盖振动响应结果,对结果后处理得到引擎盖振动变形量,达到控制引擎盖振动目的。为提高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依据后处理计算表达式编写自动后处理程序,对计算结果进行批量处理,极大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引擎盖的仿真模型;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引擎盖振动响应点设置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利用自动后处理程序处理结果;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引擎盖有限元模型;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模态结果确定示意图。
[0028]图中,1第一节点,2第二节点,3第三节点,4第四节点,5第五节点,6第六节点,7第七节点,8第八节点,9第九节点,10第十节点,11第十一节点,12第十二节点,13第十三节点,14铰链,15锁扣,16密封条,17缓冲块,18引擎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0]参见图1

图6。
[003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引擎盖振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2]1)收集引擎盖CATIA数据,包括内外板、加强板、铰链14、锁扣15、密封条16、缓冲块17,收集相应零件的材料牌号、焊点数据、连接方式、缓冲块刚度、密封条刚度等。
[0033]2)采用壳单元对引擎盖18进行网格划分,对内外板、加强板以及铰链14赋予钢的材料。依据焊点数据和连接方式对模型进行连接,完成的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
[0034]3)对锁扣15及铰链14与车身连接、密封条16及缓冲块17与车身接触都采用弹簧单元进行模拟,采用一个刚性单元对弹簧单元自由一端进行连接。左右铰链14端节点1、节点2和锁扣15端节点3作为激励加载点,模型如图2所示。
[0035]4)模态分析。左右铰链14的第一节点1、第二节点2约束全部自由度,锁扣15的第三节点3约束X/Y/Z平动自由度,计算得到绕X轴方向扭转模态,引擎盖18两侧边沿Z方向振幅最大位置。如图6所示,引擎盖18上第六节点6和第七节点7为振幅最大区域。
[0036]5)响应点确定。采用具有代表性响应点评估引擎盖18整体振动效果,通过对引擎盖18结构详细研究,采用引擎盖18左右最前角点,中心最后边沿点,引擎盖18中心点,以及通过模态结果图6确定的左右两侧振幅最大两个点,确定振动响应点如图3所示。
[0037]6)振动响应分析。动力学表达式:
[0038][0039][M]表示质量矩阵;[C]表示阻尼矩阵;[K]表示刚度矩阵;{F}表示外载荷矢量矩阵;表示节点加速度;节点速度;{u}表示节点位移矢量;(t)表示载荷作用时间。
[0040]7)模态瞬态响应分析。设定响应边界:左右两铰链14的第一节点1、第二节点2约束全部自由度,锁扣15的第三节点3约束Y/Z平动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引擎盖振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收集引擎盖CATIA数据;步骤S2,建立引擎盖关闭状态有限元模型;步骤S3,引擎盖振动响应点确定;步骤S4,引擎盖振动响应分析;步骤S5,计算结果后处理,当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时,重复步骤S1;当计算结果满足要求时,设计冻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引擎盖振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CATIA数据包括内外板、加强板、铰链、锁扣、密封条和缓冲块的材料牌号、焊点数据、连接方式、缓冲块刚度、密封条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引擎盖振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有限元模型包括内外板、加强板、锁扣、铰链、密封条与缓冲块,所述锁扣设置于引擎盖的下表面前端中部,所述引擎盖通过锁扣与车身相连,所述引擎盖的下表面后端两侧均设有用于与车身铰接的铰链;所述缓冲块设置于所述引擎盖的下表面前端两侧,所述密封条设置于所述引擎盖的下表面后端,所述引擎盖关闭时,缓冲块与密封条与车身接触,且对锁扣及铰链与车身连接、密封条及缓冲块与车身接触都采用弹簧单元进行模拟,采用一个刚性单元对弹簧单元自由一端进行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引擎盖振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晴邓磊陈东段龙杨黄晖余显忠黄路炜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