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61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包括有主控电路和用于供电的电源处理电路,主控电路连接有霍尔板连接端口、温度传感器连接端口、水满开关连接端口、NTC热敏电阻连接端口、步进电机连接端口、负离子发生器连接端口、显示屏及按键连接端口、加热体驱动电路、主风机驱动电路、转盘及罩极小电机驱动电路、WIFI通信电路,显示屏及按键连接端口连接的显示屏及按键电路,简化了除湿机控制电路上的整体结构,简化各电路之间的布线连接,大大降低了电路板的次品数量,同时设置多接口,可根据产品的实际需要连接对应需求功能的电路。能的电路。能的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
[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
[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除湿机控制电路,特别是设置于WIFI无线通信功能和负离子功能的,其整体电路结构复杂,电路之间布线麻烦复杂且容易出错,因此容易出现的次品电路板。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控电路和用于供电的电源处理电路,主控电路连接有霍尔板连接端口、温度传感器连接端口、水满开关连接端口、NTC热敏电阻连接端口、步进电机连接端口、负离子发生器连接端口、显示屏及按键连接端口、加热体驱动电路、主风机驱动电路、转盘及罩极小电机驱动电路、WIFI通信电路,显示屏及按键连接端口连接的显示屏及按键电路。
[0006]如上所述的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加热体驱动电路为两个,所述加热体驱动电路为继电器驱动电路。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NTC热敏电阻连接端口为两个且分别监控与加热体驱动电路连接的两加热体温度。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主风机驱动电路包括有光电耦合器U2、光电耦合器U3和光电耦合器U4,光电耦合器U2正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18与主控电路连接,光电耦合器U2负极输入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2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11分别与可控硅Q2一电源端、主风机连接,光电耦合器U2另一输出端与可控硅Q2控制端连接,可控硅Q2另一电源端与电源处理电路负极输出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3正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17与主控电路连接,光电耦合器U3负极输入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3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12分别与可控硅Q3一电源端、主风机连接,光电耦合器U3另一输出端与可控硅Q3控制端连接,可控硅Q3另一电源端与电源处理电路负极输出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4正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16与主控电路(1)连接,光电耦合器U4负极输入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4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13分别与可控硅Q4一电源端、主风机连接,光电耦合器U4另一输出端与可控硅Q4控制端连接,可控硅Q4另一电源端与电源处理电路负极输出端连接。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转盘及罩极小电机驱动电路包括有光电耦合器U5,光电耦合器U5正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15与主控电路连接,光电耦合器U5负极输入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5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6分别与可控硅Q5一电源端、转盘、罩极小电机连接,光电耦合器U5另一输出端与可控硅Q5控制端连接,可控硅Q5另一电源端与电源处理电路负极输出端连接。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WIFI通信电路包括有WIFI芯片U4,WIFI芯片U4引脚

与3.3V电源连接,WIFI芯片U4引脚

与主控电路连接,WIFI芯片U4引脚

分别与电阻R51一端、三极管Q50集电极连接,电阻R51另一端与3.3V电源连接,三极管Q50基极通过电阻R52与3.3V电源连接,三极管Q50发射极分别与主控电路、电阻R53一端连接,电阻R53另一端与5V电源连接,WIFI芯片U4引脚

接地。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简化了除湿机控制电路上的整体结构,简化各电路之间的布线连接,大大降低了电路板的次品数量,同时本技术电路板设置多接口,可根据产品的实际需要连接对应需求功能的电路。
[附图说明][0013]图1为本技术主控电路连接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WIFI通信电路连接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显示屏及按键电路连接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电源处理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7]下面结合附图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8]如图1

4所示,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包括主控电路1和用于供电的电源处理电路14,主控电路1连接有用于与霍尔传感器连接的霍尔板连接端口2、用于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端口3、用于与水满检测开关连接的水满开关连接端口4、用于与热敏电路连接的NTC热敏电阻连接端口5、用于与步进电机连接的步进电机连接端口6、用于负离子发生器连接的负离子发生器连接端口7、显示屏及按键连接端口8、用于驱动加热体工作的加热体驱动电路9、用于驱动主风机工作的主风机驱动电路10、用于驱动转盘和罩极小电机工作的转盘及罩极小电机驱动电路11、WIFI通信电路12,显示屏及按键连接端口8连接的显示屏及按键电路13;其中加热体驱动电路9为两个,所述加热体驱动电路9为继电器驱动电路;NTC热敏电阻连接端口5为两个且分别监控与加热体驱动电路9连接的两加热体温度。本案中的主控电路1设置有多个连接端口,便于与各功能部件电路插接,安装方便。
[0019]如图1所示,主风机驱动电路10的电路结构,包括有光电耦合器U2、光电耦合器U3和光电耦合器U4,光电耦合器U2正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18与主控电路1连接,光电耦合器U2负极输入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2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11分别与可控硅Q2一电源端、主风机连接,光电耦合器U2另一输出端与可控硅Q2控制端连接,可控硅Q2另一电源端与电源处理电路14负极输出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3正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17与主控电路1连接,光电耦合器U3负极输入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3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12分别与可控硅Q3一电源端、主风机连接,光电耦合器U3另一输出端与可控硅Q3控制端连接,可控硅Q3另一电源端与电源处理电路14负极输出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4正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16与主控电路1连接,光电耦合器U4负极输入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4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13分别与可控硅Q4一电源端、主风机连接,光电耦合器U4另一输出端与可控硅Q4控制端连接,可控硅Q4另一电源端与电
源处理电路14负极输出端连接,简化了主风机驱动电路10的整体结构和布线连接结构。
[0020]如图1所示,转盘及罩极小电机驱动电路11的电路结构,包括有光电耦合器U5,光电耦合器U5正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15与主控电路1连接,光电耦合器U5负极输入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5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6分别与可控硅Q5一电源端、转盘、罩极小电机连接,光电耦合器U5另一输出端与可控硅Q5控制端连接,可控硅Q5另一电源端与电源处理电路14负极输出端连接,简化了转盘及罩极小电机驱动电路11的整体结构。
[0021]如图2所示,WIFI通信电路12的电路结构,包括有WIFI芯片U4,WIFI芯片U4引脚...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控电路(1)和用于供电的电源处理电路(14),主控电路(1)连接有霍尔板连接端口(2)、温度传感器连接端口(3)、水满开关连接端口(4)、NTC热敏电阻连接端口(5)、步进电机连接端口(6)、负离子发生器连接端口(7)、显示屏及按键连接端口(8)、加热体驱动电路(9)、主风机驱动电路(10)、转盘及罩极小电机驱动电路(11)、WIFI通信电路(12),显示屏及按键连接端口(8)连接的显示屏及按键电路(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加热体驱动电路(9)为两个,所述加热体驱动电路(9)为继电器驱动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NTC热敏电阻连接端口(5)为两个且分别监控与加热体驱动电路(9)连接的两加热体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驱动负离子发生器的除湿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主风机驱动电路(10)包括有光电耦合器U2、光电耦合器U3和光电耦合器U4,光电耦合器U2正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18与主控电路(1)连接,光电耦合器U2负极输入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2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11分别与可控硅Q2一电源端、主风机连接,光电耦合器U2另一输出端与可控硅Q2控制端连接,可控硅Q2另一电源端与电源处理电路(14)负极输出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3正极输入端通过电阻R17与主控电路(1)连接,光电耦合器U3负极输入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3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12分别与可控硅Q3一电源端、主风机连接,光电耦合器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兴华周忠秋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嶛源数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