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送方法和数据传送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87019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中央处理器通过32位数据总线传送数据例如音频数据的一种配置中,需要重新配备格式转换装置和格式转换程序区。此外,根据预定系统,将具有第一位宽度(32位宽度)的输入数据转换成具有第二位宽度(24位宽度)的输出数据,从而改善了在传输数据时总线的使用效率;因此,能够减少多媒体处理所需要的数据存储器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过数据总线执行数据处理的数据传送方法和数据传送设备
技术介绍
在中央处理器(CPU)经过32位总线执行数据传送处理的情况下,例如,在执行音频数据发送/接收处理上,当音频数据具有16位宽度时,读取和写入操作是针对每两个数据,在32位寄存器中高阶和低阶半字上执行。当数据具有18、20、24等位宽度时,读取和写入操作针对每一个数据,在32位寄存器中高阶或者低阶位上执行。然而,在数据具有18、20、24等位宽度的情况下,使高阶或低阶的剩余位(14、12、8位)中的数据为零。由于这个原因,中央处理器利用的数据总线接口使用效率变坏。此外,因为中央处理器对音频数据执行编码/解码等处理,所以用于存储音频数据的存储器使用效率也变坏。将来,便携式终端、数字摄像机等中的中央处理器将会执行多媒体的处理,比如音频、图像和数据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一条总线由许多接口共享,以至于改善总线的使用效率就变得很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数据传送时总线的使用效率,这在将来会变得更重要,以及减少中央处理器执行多媒体处理所需要的数据存储器区域。这些目的不局限于音频数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及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通过以下描述将变得更清楚。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下列装置。主要地,依据预定系统,将具有第一位宽度的输入数据转换为具有第二位宽度的输出数据。下面的描述将讨论多个构成装置;然而,这些装置可能是由硬件或软件构成,或者可能是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来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通过N位总线处理数据的本专利技术的数据传送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将M位格式数据转换为N位格式数据;以及将转换的N位格式数据传送给数据处理装置。对应于这种数据传送方法的通过N位总线来处理数据的数据传送设备设置有以下装置将M位格式数据转换到N位格式数据的装置,和将转换的N位格式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装置的装置。在此,N位通常是用32位来举例说明。M位通常是用24位、20位和18位来举例说明。然而,这些位的数量仅仅是一些实例,并且可以使用其他数量的位。M位小于N位。一般说来,N不能够被M除尽。数据处理装置接收外部数据的输入并且向外输出数据(再现)。当将在存储器中基于M位记录并且压缩/展开的数据通过N位总线传送到数据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在传送之前,M位格式数据预先地格式转换成N位格式的数据。将已经格式转换的N位格式数据经过N位总线传送到数据处理装置。经过N位总线传送的数据不是M位格式的数据,而是N位格式的数据。这种方法能够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有效地利用N位总线。换句话说,总线的使用效率得到很好地改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通过N位总线处理数据的本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的数据传送方法具有以下步骤从数据处理装置传送N位格式数据;和将传送的N位格式数据转换成M位格式数据。对应于这种数据传送方法的通过N位总线处理数据的数据传送设备设置有以下装置从数据处理装置传送N位格式数据的装置;和将传送的N位格式数据转换成M位格式数据的装置。这里,N位和M位的状态是用如上所述同样的方法来设置。这些通常是用N=32和M=24来举例说明。在通过N位总线从数据处理装置传送的N位格式数据记录或者数据压缩在主存储器中的情况下,将该数据预先地格式-转换成M位格式数据。然后,对已经格式转换的M位格式数据进行记录和数据压缩。基于M位来执行记录和数据压缩处理。在此,当接收从数据处理装置经过N位总线传送的数据时,该数据不是M位格式的数据,而是N位格式的数据。这种方法能够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有效地利用N位总线。换句话说,总线的使用效率得到很好地改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通过N-比特总线处理数据的本专利技术的数据传送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将N位格式数据转换到为M位格式数据;和将已经转换的M位格式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中。对应于这种数据传送方法的通过N位总线处理数据的数据传送设备设置有以下装置将N位格式数据转换为M位格式数据的装置,以及将已经转换的M位格式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中的装置。在此,N位和M位的状态是用如上所述同样的方法来设置。这些通常是用N=32和M=24来举例说明。由数据处理装置通过N位总线接收的数据是N位格式的数据。然而,在外部输出(再现)数据时,数据处理装置基于M位在该数据上执行并行/串行转换。因此,将接收的N位格式数据格式-转换成M位格式的数据。结果数据被传送到缓冲存储器,并且还经过并行/串行转换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通过N-比特总线处理数据的本专利技术的数据传送方法具有以下步骤从缓冲存储器读取M位格式数据;以及将读取的M位格式数据转换到N位格式数据。对应于这种数据转换方法的通过N位总线处理数据的数据转换设备设置有以下装置从缓冲存储器读取M位格式数据的装置和将读取的M位格式数据转换到N位格式数据的装置。在此,N位和M位的状态是用如上所述同样的方法设置。这些通常是用N=32和M=24来举例说明。外部输入到数据处理装置和串行/并行转换的数据是M位格式的数据。该M位格式数据被写入缓冲存储器。此外,从缓冲存储器读取的M位格式数据被格式转换成N位格式数据,并且被传送到N位总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在将M位格式数据转换为N位格式数据时,本专利技术的数据传送方法输入由第一、第二和第三分组组成的第一数据,由第四、第五和第六分组组成的第二数据,由第七、第八和第九分组组成的第三数据,和由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分组组成的第四数据。此外,该数据传送方法提供有输出由第一、第四、第二和第五分组构成的第五数据的第一控制过程,输出由第三和第六分组构成的第六数据的第二控制过程;输出由第七、第十、第八和第十一分组构成的第七数据的第三控制过程;输出由第九和第十二分组构成的第八数据的第四控制过程;以及输入第六数据与第八数据和输出由第三、第六、第九和第十二分组构成的第九数据的第五控制过程。对应于这种数据传送方法的数据传送设备包括从M位格式数据到N位格式数据的转换系统,该系统输入由第一、第二与第三分组构成的第一数据,由第四、第五与第六分组构成的第二数据,由第七、第八与第九分组构成的第三数据,由第十、第十一与第十二分组构成的第四数据。此外,该转换系统提供有输出由第一、第四、第二与第五分组构成的第五数据的第一控制装置,输出由第三与第六分组构成的第六数据的第二控制装置,输出由第七、第十、第八与第十一分组构成的第七数据的第三控制装置,接收第六数据与第八数据以及输出由第三、第六、第九与第十二分组构成的第九数据的第四控制装置。在这种情况下,M位与N位之间的关系通过M∶N=3∶4来表示。即,例如通过24位和32位来表示该关系。当传送数据,中央处理器执行将M位格式数据转换为N位格式数据时,仅仅需要执行5条指令,因此能够减少施加给中央处理器的负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在将N位格式数据转换到M位格式数据时,本专利技术的数据传送方法输入由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分组构成的第一数据,由第五、第六、第七与第八分组构成的第二数据,以及由第九、第十、第十一与第十二分组构成的第三数据。此外,该数据传送方法提供有输出由第一、第五与第二分组构成的第四数据的第一控制过程;输出由第三、第七、和第四分组构成的第五数据的第二控制过程;在执行向右移位一个分组的过程后,输入第二数据以及输出由第六、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N位总线处理数据的数据传送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M位格式数据转换到N位格式数据;以及将转换的N位格式数据传送给数据处理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木秀宪川口谦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