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00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壳体、绕线部和承载件,绕线部设于壳体,绕线部用于绕设电连接线;承载件设于绕线部,绕线部位于壳体和承载件之间,承载件凸出绕线部的至少部分边沿,承载件与壳体之间限定出绕线区域;承载件上设有供电连接线嵌入的限位槽。限位槽对电连接线进行限位,也使得插头不易晃动以及避免插头脱离脱落。用户在挪动家用电器时,不需要对插头进行扶持,也避免用户频繁将脱离绕线部的电连接线再绕设至绕线部上,提高用户对家用电器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家用电器
本技术属于电器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家用电器的电线绕设在绕线架上之后,在挪动家用电器时,插头会相对绕线架晃动或脱落,为用户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壳体;绕线部,设于壳体,绕线部用于绕设电连接线;承载件,设于绕线部,绕线部位于壳体和承载件之间,承载件凸出绕线部的至少部分边沿,承载件与壳体之间限定出绕线区域;承载件上设有供电连接线嵌入的限位槽。本技术提供的家用电器包括壳体、绕线部和承载件,为了便于对电连接线进行收纳,可以将电连接线绕设在绕线部上,为了便于对电连接线进行绕设,可以将绕线部设置为柱状,具体地,将绕线部设置为圆柱状,电连接线能够与圆柱状的绕线部表面紧密贴合,增大电连接线和绕线部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连接线绕设至绕线部上的稳定性。承载件凸出绕线部的至少部分边沿,凸出绕线部边沿的部分承载件对连接线进行限位,避免电连接线脱离绕线部,提高绕线的稳定性。绕线部安装在壳体上,具体地,绕线部安装在壳体的侧壁上,从而方便用户对电连接线进行绕设,电连接线与壳体内部的电器件连接,部分电连接线伸出壳体并能够绕设在绕线部上。将电连接线绕设在绕线部上之后,将接近插头部分的电连接线嵌入至限位槽内,限位槽对电连接线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电连接线不易相对绕线部晃动,以及电连接线不易脱离绕线部,而且,限位槽对电连接线进行限位,也使得插头不易晃动以及避免插头脱离脱落。用户在挪动家用电器时,不需要对插头进行扶持,也避免用户频繁将脱离绕线部的电连接线再绕设至绕线部上,提高用户对家用电器使用的便利性,提高用户对家用电器的使用体验。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家用电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承载件包括:本体,设于绕线部;弯折部,设于本体,弯折部向背离壳体的方向弯折,弯折部和壳体之间限定出绕线区域。在该设计中,可以设置本体凸出绕线部的部分边沿,也可以设置只有弯折部凸出绕线部的部分边沿,通过设置弯折部,能够增大承载件和壳体之间的绕线空间,使得更多的电连接线能够绕线在绕线部上,避免部分电连接线散落的情况发生。而且弯折的承载件也能够对电连接线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便于用户将电连接线绕设壳体和承载件之间的绕线部上,进一步提高绕线过程的便利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位槽设于弯折部。在该设计中,由于弯折部远离壳体,在将电连接线嵌入限位槽时,弯折部和壳体之间留出充足的空间,避免壳体对用户的手部造成干涉,提高将电连接线嵌入限位槽的便利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家用电器还包括:电连接线,位于绕线区域内,电连接线绕设于绕线部,电连接线嵌装至限位槽;插头,设于电连接线的端部,插头位于承载件背离壳体的一侧。在该设计中,将电连接线绕设在绕线部上之后,将接近插头部分的电连接线嵌入至限位槽内,限位槽对电连接线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电连接线不易相对绕线部晃动,以及电连接线不易脱离绕线部,而且,限位槽对电连接线进行限位,也使得插头不易脱落。用户在挪动家用电器时,不需要对插头进行扶持,也避免用户频繁将脱离绕线部的电连接线再绕设至绕线部上,提高用户对家用电器使用的便利性,提高用户对家用电器的使用体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家用电器还包括:通孔,设于壳体的底壁或设于壳体的侧壁与壳体的底壁的连接处,电连接线穿设通孔。在该设计中,电连接线从壳体的底壁穿出,使得电连接线不易对用户使用家用电器的过程产生干涉,提高用户对家用电器的使用便利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位槽包括:第一槽体;第二槽体,连通第一槽体,第二槽体贯穿承载件的边沿,第二槽体的最小槽宽小于第一槽体的最大槽宽。在该设计中,限位槽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为了能够对电连接线进行稳定地限位,设置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尺寸不同,具体地,第一槽体的最大槽宽大于第二槽体的最小槽宽,第二槽体贯穿承载件的外沿,需要对电连接线进行收纳时,将电连接线经第二槽体再嵌入至第一槽体内,第二槽体的槽宽较小,具体可以设置第二槽体的槽宽小于电连接线的线径,将电连接线嵌入至第一槽体内之后,第二槽体能够对电连接线进行限位,使得电连接线不易经过第二槽体脱离承载件,提高限位槽对电连接线的限位稳定性。需要将电连接线嵌入至限位槽内时,挤压电连接线,使得变形后的电连接线能够插入至第二槽体内,穿过第二槽体并嵌入至第一槽体内,电连接线恢复原状,从而使得电连接线不易脱离限位槽,需要将电连接线移出限位槽时,同样需要对电连接线进行挤压,从而能够将电连接线拉出限位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相较于第一槽体,第二槽体远离壳体。在该设计中,第二槽体更加远离壳体,使得第二槽体与壳体的间距较大,用户将电连接线嵌装至限位槽内时,壳体不易产生阻挡,提高用户对家用电器的使用便利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槽体的形状与电连接线相适配。在该设计中,具体对第一槽体的形状进行限定,第一槽体和电连接线的形状适配,也就使得电连接线能够和第一槽体的槽壁贴合,避免电连接线和第一槽体内壁不平整处刮碰而损坏的情况发生,提高电连接线的收纳稳定性。能够理解的是,电连接线的截面通常被设置为圆形,从而可以将第一槽体的槽壁设置为弧状,降低点连接线的磨损速度。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承载件的相对两侧凸出于绕线部。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承载件相对于绕线部的凸出部分,即承载件相互远离的两侧凸出于绕线部,能够理解的是,如果承载件只有一侧凸出于绕线部,承载件只有一侧能够对电连接线进行限位,为了避免电连接线经过承载件的另一侧脱离绕线部,使得承载件的两侧均能够对电连接线进行限位。而且,通过承载件的两侧对电连接线进行限位就能够使得电连接线不易脱离绕线部,从而不需要设置承载件凸出绕线部一侧的全部外沿,减小承载件的尺寸,进而减小绕线部和承载件的占用空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位槽为至少两个。在该设计中,承载件的多个位置均设置有绕线槽,从而不需要将电连接线绕设至预定位置再将电连接线嵌入至绕线槽,而是可以根据绕线后的插头的位置,将电连接线嵌入至绕线槽内,避免电连接线绕线过紧或绕线较松的情况发生,提高绕线过程的便利性。具体地,本技术中限定承载件的相对两侧凸出绕线部的边沿,从而可以设置承载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限位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承载件的边沿设有倒圆角。在该设计中,由于承载件的边沿设置有倒圆角,在将电连接线绕设至绕线部或分离于绕线部时,承载件的边沿不易将电连接线刮碰损坏,提高绕线过程的稳定性。而且用户在绕线或挪动家用电器时,用户也不易被承载件刮伤,提高用户对家用电器的使用体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家用电器还包括:插接孔,设于承载件上,插头的插片能够插接于插接孔内。在该设计中,将电连接线嵌入至限位槽之后,再将插头的插片插入至插接孔内,插接孔对插片进行限位,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绕线部,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绕线部用于绕设电连接线;/n承载件,设于所述绕线部,所述绕线部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承载件之间,所述承载件凸出所述绕线部的至少部分边沿,所述承载件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绕线区域;/n所述承载件上设有供所述电连接线嵌入的限位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绕线部,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绕线部用于绕设电连接线;
承载件,设于所述绕线部,所述绕线部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承载件之间,所述承载件凸出所述绕线部的至少部分边沿,所述承载件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绕线区域;
所述承载件上设有供所述电连接线嵌入的限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
本体,设于所述绕线部;
弯折部,设于所述本体,所述弯折部向背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弯折,所述弯折部和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所述绕线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弯折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还包括:
所述电连接线,位于所述绕线区域内,所述电连接线绕设于所述绕线部,所述电连接线嵌装至所述限位槽;
插头,设于所述电连接线的端部,所述插头位于所述承载件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还包括:
通孔,设于所述壳体的底壁或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徐书理舒满怀杜祖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