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86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火电缆,涉及电缆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包括有电缆套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电缆套内部的电线,所述电缆本体的两端分别为插入端以及连接端,所述插入端上固定设置有环形块,所述连接端上开有供环形块插入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开设于电缆本体;所述插入端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半圆固定杆,所述半圆固定杆的远离插入端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连接端上固定设置有圆形卡接块,所述圆形卡接块朝远离连接端端口的一侧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保护两个电缆的连接处,使得两个电缆的连接更加稳定,且具有避免雨水进入至两个电缆的连接处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火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火电缆。
技术介绍
目前,电缆通常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在导线外层通常会包覆绝缘层,以及在绝缘层外会套上护套使得导线不易被破坏。现有的,公开(公告)号为CN207381155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防火电缆,包括由内芯构成的缆芯、隔氧层和外护套层;所述缆芯、所述隔氧层和所述外护套层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所述隔氧层采用陶瓷化硅橡胶材料,所述隔氧层与所述外护套层之间,还填充有玻纤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若是当使用的电缆的长度不够长时,此时若是需要将两个较短的电缆连接在一起,一般工作人员是采用电工胶布对两个电缆进行固定的,可采用电工胶布并不能保证两个电缆连接的稳定性。且在雨天时,雨水容易透过电工胶布对两个电缆相互连接的部分进行渗透打湿,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防火电缆,其能够保护两个电缆的连接处,使得两个电缆的连接更加稳定,且具有避免雨水进入至两个电缆的连接处的作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火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包括有电缆套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电缆套内部的电线,所述电缆本体的两端分别为插入端以及连接端,所述插入端上固定设置有环形块,所述连接端上开有供环形块插入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开设于电缆本体;所述插入端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半圆固定杆,所述半圆固定杆的远离插入端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连接端上固定设置有圆形卡接块,所述圆形卡接块朝远离连接端端口的一侧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电缆相互靠近,使得环形块朝向凹陷槽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环形块插入至凹陷槽内部。在随着环形块的移动时,两个半圆固定杆也朝向圆形卡接块凸起的方向移动,当环形块完全插入至凹陷槽内后,两个固定块恰好与圆形卡接块的测壁进行抵接,以此固定两个电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半圆固定杆朝向圆形卡接块的一端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半圆固定杆于圆形卡接块进行接触后,此时橡胶层也实现与圆形卡接块进行接触,橡胶层的一端与半圆固定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圆形卡接块进行贴合起到减小雨水进入两个电缆连接处的几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块先插入至环形槽的一端为弧形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端具有引导环形块插入环形槽内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块朝向环形槽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凸起块,所述连接端上开有供凸起块插入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与环形槽相互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环形块朝向环形槽的槽底进行移动时,凸起块随着环形块的移动也朝向凹陷槽的方向进行移动,当凸起块插入至凹陷槽内后,凸起块的外轮廓与凹陷槽的内侧壁进行接触,起到避免两个电缆发生转动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端靠近圆形卡接块凸起的一端开有供固定块插入的环形接触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电缆相互靠近的端头接触时,两个固定块恰好插入至环形接触槽内,此时固定块与环形接触槽的槽底进行接触,通过固定块与环形接触槽的配合具有阻止两个电缆分离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半圆固定杆上均开设有拉手槽,所述拉手槽内设置有拉动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需要分开两个电缆时,可以通过握住拉动把手找到施力点,拉动把手便于工作人员拉动半圆固定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手槽的内槽壁上开有转动槽,所述拉动把手的两端固定设置有插入至转动槽内的转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无需使用拉动把手拉动半圆固定杆时,可将拉动把手转入至拉手槽内,使得拉动把手不用妨碍工人施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槽设置于所述拉手槽远离插入端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要将两个电缆进行分开时,工作人员对拉动把手施加的作用力相较于将转动槽开在靠近插入槽的一端要相对省力;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拉动把手将半圆固定杆拉动。综上所述,本技术中,当要将两个电缆进行连接固定时,通过将电缆的插入端与另一个电缆的连接端相互靠近,在两个电缆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先将凸起块与凹陷槽对准,再将两个电缆相互靠近,使得凸起块插入至凹陷槽内。当将凸起块插入至凹陷槽内后,环形块插入至环形槽内,最后当插入端与连接端接触后,固定块插入至环形接触槽内以实现两个电缆之间的固定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凸显凸起块处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凸显转动槽处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电缆本体;2、电缆套;3、电线;4、插入端;5、连接端;6、环形块;7、环形槽;8、半圆固定杆;9、固定块;10、圆形卡接块;11、橡胶层;12、弧形端;13、凸起块;14、凹陷槽;15、环形接触槽;16、拉手槽;17、拉动把手;18、转动槽;19、转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新型公开的一种防火电缆,包括有电缆本体1,所述电缆本体1包括有电缆套2以及套设于电缆套2内部的电线3。电缆本体1的两端分别为插入端4以及连接端5,工人通过将两个电缆的插入端4与连接端5相互靠近使得两个电缆相互固定连接。参照图2、图3缆的插入端4处固定设置有环形块6,环形块6将电线3包裹于环形块6内部,且在电缆的连接端5开有供环形块6插入的环形槽7,环形槽7开设于电缆套2上。环形块6在朝向环形槽7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凸起块13,而连接端5上开设有供凸起块13插入的凹陷槽14,凹陷槽14位于电缆套2上并使得凹陷槽14与环形槽7相互连通。将两个电缆相互靠近,使得两个电缆进行连接固定时,先通过将凸起块13与凹陷槽14相互对齐,再将凸起块13朝向凹陷槽14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得凸起块13插入至凹陷槽14内。在随着凸起块13的移动,此时,环形块6也朝向凹陷槽14进行移动继而插入至凹陷槽14内部。且环形块6朝向凹陷槽14的一端设置为具有引导环形块6插入至凹陷槽14的弧形端12。由于凸起块13插入至凹陷槽14内时,凹陷槽14的槽壁与凸起块13的外侧壁进行接触,使得两个电缆的连接处不易随意转动,通过凸起块13与凹陷槽14的配合,具有加强两个电缆连接稳定性的作用。参照图2、图3,在插入端4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半圆固定杆8,两个半圆固定杆8远离连接端5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朝向电缆本体1轴心线方向延伸的固定块9。在连接端5处固定设置有圆形卡接块10,且圆形卡接块10朝向远离连接端5端口的一端凸起,在连接端5靠近圆形卡接块10凸起的一端开有供固定块9插入的环形接触槽15。在将两个电缆相互靠近时,此时固定块9先于圆形卡接块10进行接触,随着两个电缆靠近,使得两个半圆固定杆8的形变量逐渐增大,直至将连接端5于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火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所述电缆本体(1)包括有电缆套(2)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电缆套(2)内部的电线(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本体(1)的两端分别为插入端(4)以及连接端(5),所述插入端(4)上固定设置有环形块(6),所述连接端(5)上开有供环形块(6)插入的环形槽(7),所述环形槽(7)开设于电缆本体(1);所述插入端(4)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半圆固定杆(8),所述半圆固定杆(8)的远离插入端(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块(9),所述连接端(5)上固定设置有圆形卡接块(10),所述圆形卡接块(10)朝远离连接端(5)端口的一侧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火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所述电缆本体(1)包括有电缆套(2)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电缆套(2)内部的电线(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本体(1)的两端分别为插入端(4)以及连接端(5),所述插入端(4)上固定设置有环形块(6),所述连接端(5)上开有供环形块(6)插入的环形槽(7),所述环形槽(7)开设于电缆本体(1);所述插入端(4)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半圆固定杆(8),所述半圆固定杆(8)的远离插入端(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块(9),所述连接端(5)上固定设置有圆形卡接块(10),所述圆形卡接块(10)朝远离连接端(5)端口的一侧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半圆固定杆(8)朝向圆形卡接块(10)的一端上均固定设置有橡胶层(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块(6)先插入至环形槽(7)的一端为弧形端(12)。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梁赵洪周侠冷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瑞鑫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