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管全自动包胶泥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69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管全自动包胶泥的设备,包括机架、穿设于机架的送料机构、设置于送料机构上的下料机构,位于送料机构旁且沿支撑管输送方向顺次设置的剥料机构、剪切机构、转台机构、以及设置于送料机构上并与转台机构平行正对设置的推料机构;所述剪切机构旁还设有覆标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备可根据支撑管外形尺寸,调整胶泥切断尺寸,并通过剥料机构、推料机构、剪切机构、转台机构及覆标机构协同配合,实现了支撑管外部的全自动包覆胶泥工艺,以代替人工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管全自动包胶泥的设备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管全自动包胶泥的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电力、通讯等
,需要使用各种电力线缆、通信线缆来传输电能、信号,通信设备、电力设备通过线缆连接器与线缆连接,连接时需要进行密封保护,以防水、防潮、防尘、防损坏。现有技术中,主要使用冷缩套管进行密封。冷缩管利用弹性材料制成冷缩护套,护套内置支撑管,使之扩径。使用时,将冷缩管套在电力线缆或通讯线缆的末端或线缆与线缆连接器的连接处或其他部位,再抽出支撑管芯部,具有弹性的冷缩护套即自然回弹,压紧贴合在线缆、线缆连接器等其他部件上。为了实现冷缩护套与线缆之间更好的密封效果,使水、尘土等不能进入密封部位,需要在冷缩护套与支撑管之间设置内置胶泥,当抽出支撑管时,内置胶泥可填补冷缩护套与线缆之间的缝隙。生产过程中,设置在支撑管上的内置胶泥一般是通过人手工将一对硅胶泥片按照尺寸要求固定在工作台上,旋转支撑管,将其附在支撑管上,然后再用刀片切掉多余的硅胶泥,以去除多余的硅胶泥。因此,整个生产过程不仅耗时较长,操作人员需求量大,并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管全自动包胶泥的设备。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技术效果的:一种支撑管全自动包胶泥的设备,包括机架、穿设于机架的送料机构、设置于送料机构上的下料机构,位于送料机构旁且沿支撑管输送方向顺次设置的剥料机构、剪切机构、转台机构、以及设置于送料机构上并与所述转台机构平行正对设置的推料机构;所述剪切机构旁设有覆标机构。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剥料机构与剪切机构相接,所述转台机构与剪切机构、覆标机构足够靠近。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送料机构用于传送支撑管;所述剥料机构用于传送胶泥卷以及剥离胶泥;所述剪切机构用于切断胶泥并将其输送至覆标机构工位处;所述推料机构用于将支撑管推送到转台机构上;所述转台机构用于将支撑管输送至覆标机构工位处,且与胶泥接触;所述覆标机构施加压力将胶泥包覆在支撑管外表面上。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胶泥卷包括胶泥以及相贴合的隔离介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支撑管全自动包胶泥的设备还包括取料机构,所述取料机构设置于送料机构上且位于推料机构旁;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滑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二驱动机构输出端的夹具。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下料机构包括料斗及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料斗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转动时,带动料斗下料。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送料机构为传送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剥料机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本领域的贴标机上的剥料机构,或者撕膜机上的剥料机构都可使用,只要能将复合有隔离介质的胶泥卷传送至剪切机构并预先剥离隔离介质即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剥料机构包括底座、垂直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两个第四驱动机构、设置于两个所述第四驱动机构之间的收卷轴、通过第二固定板安装于收卷轴旁的剥胶辊、设置于剥胶辊旁的硅胶定位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端部并与所述硅胶定位轴同轴的硅胶泥卷悬挂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两个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下两端;所述收卷轴与剥胶辊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剪切机构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一端口的刀口向下的两个剪切刀、设置于支撑架上且位于两个所述剪切刀前方的小型皮带输送机、以及设置于小型皮带输送机侧部的第一感应开关。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剪切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五驱动机构,每个所述第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剪切刀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覆标机构设置在剪切机构上;优选设置在小型皮带输送机输送方向的末端上方。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覆标机构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若干第六驱动机构、设置于每个第六驱动机构输出端的滚轮;所述支架固定在剪切机构的支撑架上,且可使得滚轮抬起压下。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转台机构包括固定座、垂直设置于固定座上的转台及用于驱动转台转动的电机、水平设置于转台上的若干气胀轴、以及设置于转台旁的第七驱动机构;所述第七驱动机构输出端的第一齿轮与气胀轴顶部的第二齿轮啮合。第七驱动机构转动时,带动气胀轴转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支撑管全自动包胶泥的设备还包括若干第二感应开关,每个所述第二感应开关均设置于气胀轴上,用于控制气胀轴的开关来进行打气。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推料机构包括第八驱动机构、设置于第八驱动机构输出端的推料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装置可根据支撑管外形尺寸,调整胶泥切断尺寸,自动包覆胶泥,代替人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送料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剥料机构与剪切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覆标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取料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转台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转台机构与推/取料结构关系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机架;2、下料机构;201、料斗;202、第三驱动机构;3、送料机构;4、剥料机构;401、第四驱动机构;402、第二固定板;403、收卷轴;404、第一固定板;405、剥胶辊;406、硅胶定位轴;407、硅胶泥卷悬挂轴;408、底座;5、推料机构;501、第八驱动机构;502、推料板;6、取料机构;601、第一驱动机构;602、第二驱动机构;603、夹具;7、转台机构;701、第七驱动机构;702、固定座;703、转台;704、气胀轴;8、剪切机构;801、支撑架;802、剪切刀;803、光电感应开关;804、小型皮带输送机;805、第五驱动机构;9、覆标机构;901、支架;902、滚轮;903、第六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管全自动包胶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穿设于机架的送料机构、设置于送料机构上的下料机构,位于送料机构旁且沿支撑管输送方向顺次设置的剥料机构、剪切机构、转台机构、以及设置于送料机构上并与所述转台机构平行正对设置的推料机构;所述剪切机构旁还设有覆标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管全自动包胶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穿设于机架的送料机构、设置于送料机构上的下料机构,位于送料机构旁且沿支撑管输送方向顺次设置的剥料机构、剪切机构、转台机构、以及设置于送料机构上并与所述转台机构平行正对设置的推料机构;所述剪切机构旁还设有覆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剥料机构与剪切机构相接,所述转台机构与剪切机构、覆标机构足够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用于传送支撑管;所述剥料机构用于传送胶泥卷以及剥离胶泥与隔离膜;所述剪切机构用于切断胶泥并将其输送至覆标机构工位处;所述推料机构用于将支撑管推送到转台机构上;所述转台机构用于将支撑管输送至覆标机构工位处,且与胶泥接触;所述覆标机构施加压力将胶泥包覆在支撑管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取料机构,所述取料机构设置于送料机构上且位于推料机构旁;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滑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二驱动机构输出端的夹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包括料斗及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料斗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转动时,带动料斗下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剥料机构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两个第四驱动机构、设置于两个所述第四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米牙朱思友宋家画周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科创新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