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冷系统以及家电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927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以及家电设备,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该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其内部具有换热介质;换热翅片,与换热管固定连接,以用于与吹向换热翅片的风热交换;扰流件,设置在换热翅片上,且凸出于换热翅片,以用于对吹向换热翅片的风进行扰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换热器、制冷系统以及家电设备增强空气侧的扰动,使得换热管外空气的湍流度增大,且所设置的扰流件还可以提高换热面积,以便于吹向换热翅片的风可以与换热管内部的换热介质之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从而可以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制冷系统以及家电设备
本技术涉及家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以及家电设备。
技术介绍
换热器作为家电设备中进行热交换的部件,用于通过对流来实现热交换功能。现有的换热器装配时,一般需要在换热翅片上设置固定孔,再将换热管套入换热翅片的固定孔中,换热翅片中固定孔可以加强空气侧扰动,由此使得换热器的换热系数有一定的提升,但固定孔的存在又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换热翅片的换热面积,导致换热器整体的热交换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以及家电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存在的热交换性能较低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设备机架;换热管,其内部具有换热介质;换热翅片,与所述换热管固定连接,以用于与吹向所述换热翅片的风热交换;扰流件,设置在所述换热翅片上,且凸出于所述换热翅片,以用于对吹向所述换热翅片的风进行扰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呈板状,所述扰流件与所述换热翅片的表面之间形成有夹角。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与所述换热翅片的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度到90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设置为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换热翅片的两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翅片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扰流件沿所述固定孔周侧的部位向外延伸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的面积小于所述固定孔围成区域的面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为冲压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翅片有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翅片依次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翅片的表面相对设置;对于相邻的第一换热翅片和第二换热翅片,所述扰流件自第一换热翅片朝第二换热翅片延伸,且所述扰流件凸出于所述第一换热翅片的距离,与第一换热翅片与第二换热翅片之间的间距相当。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风机,以及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一侧,且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是沿与所述换热管中的换热翅片的表面平行的方向。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家电设备,所述家电设备冰箱、空调或烘干机,所述家电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或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制冷系统。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通过凸出于换热翅片设置的扰流件可以增强空气侧的扰动,使得换热管外空气的湍流度增大,且所设置的扰流件还可以提高换热面积,以便于吹向换热翅片的风可以与换热管内部的换热介质之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从而可以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扰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扰流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换热器;11、换热管;12、换热翅片;121,固定孔;13、扰流件。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扰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扰流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包括换热管11、换热翅片12以及扰流件13,换热器10为实现换热功能的部件,可以应用于多种需要进行热交换的设备中,具体可以为蒸发器、冷凝器等。换热管11的内部具有用于实现换热功能的换热介质;换热翅片12与换热管11固定连接,换热翅片12由具有良好导热效果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铜或者铝等金属材料制成,扰流件13设置在换热翅片12上,且凸出于换热翅片12设置。在需要对换热管11内部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时,可以朝向与换热翅片12的表面平行的方向吹风,由于向换热翅片12所吹的风与换热管11内部的换热介质之间存在温度差,由此使得吹向换热翅片12的风会通过换热翅片12进行热传递,进而使得吹向换热翅片12的风与换热管11内部的换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进行热交换的目的。相较于未设置扰流件13的换热器10,通过凸出于换热翅片12设置的扰流件13可以增加吹向换热翅片12的空气侧的扰动,使得换热管10外空气的湍流度增大,以便于吹向换热翅片12的风可以与换热管11内部的换热介质之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从而可以提高换热器10的热交换性能。可选的,扰流件13也可以由具有良好导热效果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铜或者铝等金属材料制成,相较于未设置扰流件13的换热器10,多出扰流件13还可以有效增加换热面积,由此提升了换热器10进行热交换的效率,进而提高换热器10的热交换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扰流件13可以呈块状,具体可以设置为方形块状、圆形块状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扰流件13还可以呈板状,扰流件13与换热翅片12的表面之间形成有夹角,通过将扰流件13为板状,且使得扰流件13为与换热翅片12的表面之间形成有一定的夹角,可以使得扰流件13对所吹向的换热翅片12的风具有更强的扰流效果,使得换热管11外空气的湍流度增大,提高了换热器10的热交换性能。可选的,扰流件13与换热翅片12的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可以为0度到60度之间,具体可以为15度、30度或45度,具体数值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扰流件13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扰流件13可以分布于换热翅片12的两侧,扰流件13可以是对称分布于换热翅片12的两侧,也可以为随机分布于换热翅片12的两侧。通过在换热翅片12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扰流件13,可以进一步提高扰流件13的扰流效果,有效提升换热器10的热交换性能。可选的,多个扰流件13也可以分布于换热翅片12的同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不作限定。可选的,多个扰流件13在换热翅片12的同一侧或两侧分布时,在沿吹向换热翅片12的风的运动方向上,扰流件13可以是均匀分布的,也可以是由疏到密进行分布的,即在换热翅片12越靠近出风口的部位处,对应的扰流件13分布越稀疏。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翅片12上可以开设有固定孔121,换热管11可以穿设于固定孔121内,扰流件13沿固定孔121周侧的部位向外延伸设置。可选的,固定孔121可以设置为条形孔,条形孔的端部设置为圆弧面,条形孔的圆弧面与换热管11相适配,扰流件13可以沿靠近固定孔121一侧边的部位向外延伸设置。换热管11的管道外径可以略大于固定孔121两侧边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换热管11和换热翅片12上的固定孔121之间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换热管,其内部具有换热介质;/n换热翅片,与所述换热管固定连接,以用于与吹向所述换热翅片的风热交换;/n扰流件,设置在所述换热翅片上,且凸出于所述换热翅片,以用于对吹向所述换热翅片的风进行扰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管,其内部具有换热介质;
换热翅片,与所述换热管固定连接,以用于与吹向所述换热翅片的风热交换;
扰流件,设置在所述换热翅片上,且凸出于所述换热翅片,以用于对吹向所述换热翅片的风进行扰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呈板状,所述扰流件与所述换热翅片的表面之间形成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与所述换热翅片的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0度到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设置为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换热翅片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扰流件沿所述固定孔周侧的部位向外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科帅董安琪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