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锅炉的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915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粉锅炉的上料装置,包括填料斗、输送绞龙和行走底座,所述填料斗下端的出料口位于输送绞龙的进料口内,填料斗的头部内侧分别设有倒V形板和挡尘板,填料斗顶端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固定有挂板,两所述挂板的相对侧端分别铰连有挡尘板,所述挡尘板自然下垂,所述填料斗的斗颈内设有通料组件,所述行走底座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上分别固定有支撑板和气缸。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煤粉上料时,不会出现煤粉堵塞的情况;且上料时,特殊的防尘结构,使得上料时不会的粉尘从填料斗内跑出;针对不同高度的煤粉锅炉,上料的高度可便捷的进行调节,使用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粉锅炉的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粉锅炉上料
,具体是指一种煤粉锅炉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煤粉锅炉,由炉膛,燃烧器,点火装置等构成,锅炉系统立体化、智能化,基本靠电脑程序自控运行,可以实现集中远程控制,终端供热站点几乎不需要值守人员。和老锅炉相比,储煤储灰系统都是自动运行塔式结构,全封闭,无污染。另外,新锅炉炉体体积小于传统锅炉,但性能是原先的两倍。通过改造的燃烧器,首次点火经历电-气-油-粉四个过程,之后由电控制煤粉燃烧。整个过程只需要2个人通过电脑操作,15秒钟即可完成锅炉点火过程。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用于煤粉锅炉的上料装置,其在上料时容易出现煤粉堵塞上料的情况,且上料装置无法更具不同锅炉的高度不同,而调节上料的高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再次提出了一种煤粉锅炉的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困难,提供一种上料时不会出现堵塞现象,且上料的高度可调的一种煤粉锅炉的上料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煤粉锅炉的上料装置,包括填料斗、输送绞龙和行走底座,所述填料斗下端的出料口位于输送绞龙的进料口内,填料斗的头部内侧分别设有倒V形板和挡尘板,填料斗顶端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固定有挂板,两所述挂板的相对侧端分别铰连有挡尘板,所述挡尘板自然下垂,所述倒V形板位于两挡尘板的下端部之间,倒V形板前后两侧分别与填料斗头部的前后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倒V形板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挡尘板贴合,所述填料斗的斗颈内设有通料组件,所述行走底座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上分别固定有支撑板和气缸,所述支撑板上端与输送绞龙下侧左部铰连,所述气缸的活塞轴端与输送绞龙下侧右部铰连。作为改进,所述通料组件包括转轴和疏通板,所述转轴设置于填料斗的斗颈壁上,转轴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电机安装于填料斗的斗颈外壁上,底座板上设有蓄电池,电机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疏通板。作为改进,所述填料斗的出料口处与输送绞龙的进料口处之间通过防尘罩连接。起到防尘作用。作为改进,所述底座板底部设有若干个自锁万向轮。方便移动装置整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煤粉上料时,不会出现煤粉堵塞的情况;且上料时,特殊的防尘结构,使得上料时不会的粉尘从填料斗内跑出,有效防止了粉尘污染环境;针对不同高度的煤粉锅炉,上料的高度可便捷的进行调节,使用更加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煤粉锅炉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填料斗,2、输送绞龙,3、倒V形板,4、挡尘板,5、挂板,6、底座板,7、支撑板,8、气缸,9、转轴,10、疏通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煤粉锅炉的上料装置,包括填料斗1、输送绞龙2和行走底座,所述填料斗1下端的出料口位于输送绞龙2的进料口内,填料斗1的头部内侧分别设有倒V形板3和挡尘板4,填料斗1顶端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固定有挂板5,两所述挂板5的相对侧端分别铰连有挡尘板4,所述挡尘板4自然下垂,所述倒V形板3位于两挡尘板4的下端部之间,倒V形板3前后两侧分别与填料斗1头部的前后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倒V形板3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挡尘板4贴合,挡尘板4与填料斗1头部的前后两侧内壁之间的间隙很小,填料时,填料斗1内的粉尘几乎不会从间隙中跑出,且挂板5的前后两侧与填料斗1头部的前后两侧内壁之间也是固定连接,所述填料斗1的斗颈内设有通料组件,所述行走底座包括底座板6,所述底座板6上分别固定有支撑板7和气缸8,所述支撑板7上端与输送绞龙2下侧左部铰连,所述气缸8的活塞轴端与输送绞龙2下侧右部铰连。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输送绞龙2和气缸8均为现有技术,均是市场上可以直接购买到的机器,两者的使用和点连接等也均为现有技术。所述通料组件包括转轴9和疏通板10,所述转轴9设置于填料斗1的斗颈壁上,转轴9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电机安装于填料斗1的斗颈外壁上,所述转轴9上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疏通板10。不断转动的疏通板10可不断的将煤粉向填料斗1的下方运输。所述填料斗1的出料口处与输送绞龙2的进料口处之间通过防尘罩连接。防止有粉尘从两者的连接处跑出。所述底座板6底部设有若干个自锁万向轮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将煤粉添加到填料斗1内,煤粉先是落到倒V形板3上,然后顺着倒V形板3向下落,煤粉下落时会推挤挡尘板4,使得挡尘板4向左右两侧倾斜,煤粉进而会顺利从倒V形板3上落到填料斗1内部,然后没有煤粉的推挤作用,挡尘板4借助重力的作用便又重新自然下垂并与倒V形板3的左右两端贴合,防止填料斗1内粉尘跑出,通料组件能够保证煤粉不断且顺畅的从填料斗1的斗颈向下运输,输送绞龙2将煤粉向上输送到煤粉锅炉的填料口处;当需要调节上料的高度时,启动气缸8,气缸8的伸缩便带动上料高度的调节;通过行走底座可方便的移动装置整体。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粉锅炉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填料斗(1)、输送绞龙(2)和行走底座,所述填料斗(1)下端的出料口位于输送绞龙(2)的进料口内,填料斗(1)的头部内侧分别设有倒V形板(3)和挡尘板(4),填料斗(1)顶端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固定有挂板(5),两所述挂板(5)的相对侧端分别铰连有挡尘板(4),所述挡尘板(4)自然下垂,所述倒V形板(3)位于两挡尘板(4)的下端部之间,倒V形板(3)前后两侧分别与填料斗(1)头部的前后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倒V形板(3)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挡尘板(4)贴合,所述填料斗(1)的斗颈内设有通料组件,所述行走底座包括底座板(6),所述底座板(6)上分别固定有支撑板(7)和气缸(8),所述支撑板(7)上端与输送绞龙(2)下侧左部铰连,所述气缸(8)的活塞轴端与输送绞龙(2)下侧右部铰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粉锅炉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填料斗(1)、输送绞龙(2)和行走底座,所述填料斗(1)下端的出料口位于输送绞龙(2)的进料口内,填料斗(1)的头部内侧分别设有倒V形板(3)和挡尘板(4),填料斗(1)顶端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固定有挂板(5),两所述挂板(5)的相对侧端分别铰连有挡尘板(4),所述挡尘板(4)自然下垂,所述倒V形板(3)位于两挡尘板(4)的下端部之间,倒V形板(3)前后两侧分别与填料斗(1)头部的前后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倒V形板(3)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挡尘板(4)贴合,所述填料斗(1)的斗颈内设有通料组件,所述行走底座包括底座板(6),所述底座板(6)上分别固定有支撑板(7)和气缸(8),所述支撑板(7)上端与输送绞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达赵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卓泰油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