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092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灯,灯包括发光组件、控制组件和固定组件。发光组件包括支撑件、透光件、电源和光源;电源位于支撑件内,光源与支撑件连接且朝向透光件。控制组件安装在发光组件上,控制组件包括控制芯片、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电源和光源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用于调节光源的发光模式。固定组件安装在发光组件的两端,用于固定发光组件,并与外界环境接触,以使得灯固定在外界环境中。其中,红外感应装置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间距为8毫米至10毫米。通过调整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间距,提高了灯的性能,解决了智能感应灯有效感应范围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
,具体涉及一种灯。
技术介绍
在人们生活当中,照明灯作为一种照明器具,广泛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使用。因为灯大多在自然光线不足的的场景下为人提供光线,现有技术中存在具有红外感应功能的灯,在人靠近时智能开启,在人远离后智能关闭。但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灯的有效感应范围较小,需要人非常接近照明灯才能起到智能开关的作用,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灯,解决灯的照明方向不便调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灯,包括:发光组件,包括支撑件、透光件、电源和光源;所述电源位于所述支撑件内,所述光源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且朝向所述透光件;控制组件,安装在所述发光组件上,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芯片、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所述开关和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源和所述光源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开关和所述红外感应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光源的发光模式;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发光组件的两端,用于固定所述发光组件,并与外界环境接触,以使得所述灯固定在外界环境中;其中,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间距为8毫米至10毫米。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开关和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均穿设于所述通孔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红外感应装置还包括红外滤光片,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均通过所述红外滤光片与外界交互;所述红外滤光片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发射器安装在两个所述定位孔中的其中一个内,所述接收器安装在两个所述定位孔中的另一个内。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发射器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接收器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径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径均大于所述定位孔的内径。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的形状呈弧面,所述第一端设有磁吸件。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第一端上设有沉槽,所述磁吸件与所述沉槽通过嵌件成型工艺一体设置;和/或,所述第一端上设有凸部,所述磁吸件与所述凸部通过嵌件成型工艺一体设置。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支撑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端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透光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端的形状相适配。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平面区,所述平面区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臂,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垂直于所述平面区,且沿朝向所述透光件的方向延伸。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弧面区,所述弧面区和所述平面区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源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弧面区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面上设有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电源相适配,用于固定所述电源。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灯包括发光组件、控制组件和固定组件。发光组件包括支撑件、透光件、电源和光源;电源位于支撑件内,光源与支撑件连接且朝向透光件。控制组件安装在发光组件上,控制组件包括控制芯片、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电源和光源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用于调节光源的发光模式。固定组件安装在发光组件的两端,用于固定发光组件,并与外界环境接触,以使得灯固定在外界环境中。其中,红外感应装置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间距为8毫米至10毫米。通过在灯中设置控制组件,并在控制组件中设置红外感应装置,同时将红外感应装置中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间距设计为8毫米至10毫米,能够有效增大灯的感应范围,灯的最大有效感应范围为9.5厘米至12厘米,在这个范围内既提升了灯的感应性能,又使得灯不会因为感应范围过大而导致异常开启。通过调整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间距,提高了灯的性能,解决了智能感应灯有效感应范围小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中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红外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固定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发光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3中支撑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灯;100、发光组件;110、支撑件;111、弧面区;1111、第二支撑臂;1112、第三支撑臂;11121、螺纹孔;112、平面区;1121、第一支撑臂;1122、第一分支;1123、第二分支;1124、第一凹槽;1125、第二凹槽;113、开口区;114、容纳空间;120、透光件;130、光源;140、电源;200、固定组件;210、端盖;211、凸部;212、沉槽;220、磁吸件;230、限位件;300、控制组件;310、支撑架;320、红外感应装置;321、红外滤光片;322、红外模组;3221、安装架;32211、定位孔;3222、发射器;3223、接收器;330、开关;340、控制芯片;350、充电接口;360、指示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灯10,灯10包括发光组件100、控制组件300和固定组件200。发光组件100包括支撑件110、透光件120、电源140和光源130;电源140位于支撑件110内,光源130与支撑件110连接且朝向透光件120。控制组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光组件,包括支撑件、透光件、电源和光源;所述电源位于所述支撑件内,所述光源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且朝向所述透光件;/n控制组件,安装在所述发光组件上,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芯片、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所述开关和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源和所述光源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开关和所述红外感应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光源的发光模式;/n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发光组件的两端,用于固定所述发光组件,并与外界环境接触,以使得所述灯固定在外界环境中;/n其中,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间距为8毫米至10毫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组件,包括支撑件、透光件、电源和光源;所述电源位于所述支撑件内,所述光源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且朝向所述透光件;
控制组件,安装在所述发光组件上,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芯片、开关和红外感应装置;所述开关和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源和所述光源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开关和所述红外感应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光源的发光模式;
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发光组件的两端,用于固定所述发光组件,并与外界环境接触,以使得所述灯固定在外界环境中;
其中,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间距为8毫米至10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开关和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均穿设于所述通孔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装置还包括红外滤光片,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均通过所述红外滤光片与外界交互;所述红外滤光片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发射器安装在两个所述定位孔中的其中一个内,所述接收器安装在两个所述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全怡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