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和定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865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不论目标物质的种类(电荷)地来分离目标物质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包括:使用含有目标物质的样品和固定有特异性识别上述目标物质的部位的第1受体的磁性粒子,形成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利用磁性和电泳来分离上述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和定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和定量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生物体内存在的肽中,有因疾病而导致存在量变化的肽,这些肽可以作为特定的疾病的标志物。例如,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的作用降低、分泌不足而导致的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血糖值)高的状态的疾病。如果长时间地维持高血糖值,则对肾脏、视网膜、末梢神经会有损害,对血管也会有损害,促进动脉硬化,成为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中,重要的是把握血糖值、与糖尿病有关的因子的血中成分浓度。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145680号公报中,报告了使用分子量大的2种受体来形成目标物质(例如作为胰岛素原的构成物质的血清C-肽)与受体的复合物,利用电泳下的分子量差来分离复合物和游离受体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作为受体优选的蛋白质具有规定的电荷。但是,由于受体与目标物质的电荷、分子量的大小关系,有时即使利用日本特开2014-145680号公报记载的方法也难以明确地分离复合物和受体。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分离目标物质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发现通过将电泳与基于磁性的分离进行组合,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即,通过使用下述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可以实现上述目的,该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包括:使用含有目标物质的样品和固定有特异性识别上述目标物质的部位的第1受体的磁性粒子,形成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利用磁性和电泳来分离上述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附图说明在图1-1中,图1A和B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工序图。在图1A和图1B中,2、3表示电极;4表示试剂;5表示电泳基材;6表示基板;7表示含有目标物质的样品;8表示磁铁。在图1-2中,图1C和D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工序图。在图1C和D中,2、3表示电极;5表示电泳基材;6表示基板;8表示磁铁;9表示目标物质-磁性粒子-标记物质的复合物。在图2中,图2A为实施例(填充泳动溶液的玻璃方管的制作)中的利用磁性回收前的玻璃方管的照片。图2B为实施例(填充泳动溶液的玻璃方管的制作)中的利用磁性回收后的玻璃方管的照片。图3为实施例(电泳)中使用的电泳装置的照片。图4为实施例(电泳)中在电泳前后用荧光扫描仪进行测定时的玻璃方管的照片。图5为表示实施例中荧光强度相对于H-FABP的终浓度的关系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是一种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包括:使用含有目标物质的样品和固定有特异性识别上述目标物质的部位的第1受体的磁性粒子,形成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利用磁性和电泳来分离上述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根据该方式,可以不论目标物质的种类(例如电荷、分子量)地分离目标物质。此外,根据该方式,可以分离难以检测的目标物质。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为一种目标物质的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将含有目标物质的样品、固定有特异性识别上述目标物质的部位的第1受体的磁性粒子、以及固定有特异性识别与上述目标物质的部位不同的部位的第2受体的标记物质进行混合,得到包含目标物质-磁性粒子-标记物质的复合物的混合物,利用磁性和电泳来分离上述目标物质-磁性粒子-标记物质的复合物后,检测上述目标物质-磁性粒子-标记物质的复合物的信号强度。根据该方式,可以不论目标物质的种类(例如电荷、分子量)地高精度地测定目标物质的量。此外,根据该方式,即使是难以检测的目标物质,也能够高精度地测定目标物质的量。在本说明书中,“特异性识别目标物质的部位的第1受体”也简称为“第1受体”。此外,“固定有特异性识别目标物质的部位的第1受体的磁性粒子”也简称为“固定有第1受体的磁性粒子”或“本专利技术的磁性粒子”。“特异性识别与目标物质的部位不同的部位的第2受体”是指第2受体特异性地识别与第1受体所识别的目标物质的部位不同的部位,也简称为“第2受体”。此外,“固定有特异性识别与目标物质的部位不同的部位的第2受体的标记物质”也简称为“固定有第2受体的标记物质”或“本专利技术的标记物质”。在本说明书中,表示范围的“X~Y”包含X和Y,是指“X以上Y以下”。此外,只要没有特别记述,操作和物性等的测定在室温(20~25℃)/相对湿度40~50%RH的条件下进行,但并不限于该条件。<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是一种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包括:使用含有目标物质的样品和固定有特异性识别上述目标物质的部位的第1受体的磁性粒子,形成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利用磁性和电泳来分离上述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如果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则经由第1受体而形成目标物质与磁性粒子的复合物(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通过磁性在规定的位置上捕捉该复合物所包含的磁性粒子。因此,如果在用磁性捕捉复合物时或在捕捉之后进行电泳,则复合物会因磁性而被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不移动。但是,复合物以外的成分(例如,血细胞等来自生物体的成分)进行移动,或不移动。因此,可以选择性地分离、回收目标物质(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使用磁性粒子来回收作为目的的目标物质的方法,因此,可以不论目标物质的种类(例如,电荷、等电点、分子量)地有效地分离目标物质。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进行说明。(含有目标物质的样品)目标物质可以根据目的(要诊断的疾病的种类)而适当选择。因此,作为目标物质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举出:胰岛素、胰岛素前体(例如,C-肽)、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脂联素、H-FABP(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质)、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BNP(脑钠利尿肽)、NT-ProBNP(N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等蛋白质、肽、糖链、核酸、低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它们的复合物等。其中,从有益性、通用性等的观点出发,目标物质优选为蛋白质或肽,更优选为可用于血液、尿等体液的检查的蛋白质、肽(例如,胰岛素、C-肽等)。应予说明,上述蛋白质或肽包含游离体、接受了磷酸基、甲基、乙酰基、糖链、脂质、腈基等的修饰的修饰体、与酸(例如无机酸、有机酸)或碱(例如碱金属盐)等的盐、与核酸结合的核蛋白质等与其他物质结合的蛋白质或肽。此外,上述蛋白质可以来自天然,也可以是合成物。在本说明书中,“蛋白质”是指10kDa以上的多肽,肽是指小于10kDa的多肽。含有目标物质的样品只要包含上述那样期望的目标物质,就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举出被检试样(血液、血浆、血清、组织、关节液、尿、淋巴液等)、细胞(培养细胞、细胞株等)、其培养上清液、它们的萃取物、它们的部分纯化组分等。在此,被检试样的来源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来自人或人以外的哺乳动物(例如,大鼠、小鼠、仓鼠、豚鼠等啮齿类;绵羊、猪、牛、马等家畜;兔、猫、狗等宠物;猕猴、绿猴、食蟹猴、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包括:使用含有目标物质的样品和固定有特异性识别所述目标物质的部位的第1受体的磁性粒子而形成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利用磁性和电泳来分离所述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26 JP 2018-2019081.一种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包括:使用含有目标物质的样品和固定有特异性识别所述目标物质的部位的第1受体的磁性粒子而形成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利用磁性和电泳来分离所述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得到含有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的混合物后,利用磁性将所述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集中在规定的位置,然后进行电泳,从而从所述混合物中分离所述目标物质-磁性粒子的复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泳为无载体电泳。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1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样品选自血液、间质液和尿。


5.一种目标物质的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将含有目标物质的样品、固定有特异性识别所述目标物质的部位的第1受体的磁性粒子、以及固定有特异性识别与所述目标物质的部位不同的部位的第2受体的标记物质进行混合,得到含有目标物质-磁性粒子-标记物质的复合物的混合物,利用磁性和电泳来分离所述目标物质-磁性粒子-标记物质的复合物后,检测所述目标物质-磁性粒子-标记物质的复合物的信号强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嘉哉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