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49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包括砌块主体,砌块主体包括顺次相接形成矩形框体结构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第一侧壁相对第三侧壁的方位为前,以第二侧壁相对第四侧壁的方位为右;砌块主体具有内腔,内腔的顶部敞开,内腔包括前腔部和后腔部,前腔部的底部设有底板,底板与砌块主体固接,后腔部的底部敞开。使用时,把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堆砌在河坡上,当雨天沙土滑落时,沙土从上方滑落到内腔内,滑落的沙土被第一侧壁和底板阻挡而不能继续滑落,雨水可从后腔部渗入土地;植物能在内腔扎根,植物的根系能从后腔部深入土壤,使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与土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
技术介绍
传统的河道挡墙或护坡一般都采用石块堆垒、混凝土现浇等方式修筑,不仅施工比较麻烦,成本较高,而且建成后因其上不能生长植物而使河岸缺乏生机,破坏河道中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因此,现有技术中仍存在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包括砌块主体,所述砌块主体包括顺次相接形成矩形框体结构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第一侧壁相对第三侧壁的方位为前,以第二侧壁相对第四侧壁的方位为右;所述砌块主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的顶部敞开,所述内腔包括前腔部和后腔部,所述前腔部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砌块主体固接,所述后腔部的底部敞开。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可用于坡度为30°至60°的河坡,使用时,把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堆砌在河坡上,砌块主体呈矩形框状使其能紧凑堆砌,砌块主体的第一侧壁面向河道,第三侧壁的底部插入河坡的土中;当雨天沙土滑落时,沙土从上方滑落到内腔内,滑落的沙土被第一侧壁和底板阻挡而不能继续滑落,雨水可从后腔部渗入土地,防止水土流失;此外,植物能在内腔扎根,植物的根系能从后腔部深入土壤,使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与土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凑,防止滑坡。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设有凸沿,所述凸沿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前方。凸沿能给鸟类停靠,给予鸟类休息空间,营建鸟类友好型城市栖息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拼接结构,所述第四侧壁上设有第四拼接结构,所述第二拼接结构与所述第四拼接构呈左右镜像对称,所述第二拼接结构包括第二竖孔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二竖孔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二竖孔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后侧,所述第二支脚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底部,所述第二支脚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前侧,所述第二支脚呈竖向设置的柱状,所述第二支脚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竖孔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堆砌时,多个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能上下层叠,位于上侧的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称为上砌块,位于下侧的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称为下砌块,上砌块的第二支脚能插入下砌块的第二竖孔内,堆砌起的护坡结构紧凑、不易松动滑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拼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竖板,所述第二竖板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二竖板设于所述第二竖孔的前方,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支脚的距离称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竖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二竖孔的距离称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距离。下砌块的第二竖板能从前至后抵住上砌块,防止上砌块向前滑移掉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砌块主体上设有第一拼接结构,所述第一拼接结构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一凸棱,所述第一凹槽竖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右端面上;所述第一凸棱竖向延伸,所述第一凸棱设于所述第四侧壁的左端面上,所述第一凸棱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左方,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凸棱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堆砌时,多个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能左右并排,位于左侧的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称为左砌块,位于右侧的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称为右砌块,右砌块的第一凸棱能插入左砌块的第一凹槽内,堆砌起的护坡结构紧凑、不易松动滑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为开口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部穿出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穿出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底部。右砌块的第一凸棱能从上至下插入左砌块第一凹槽内,便于护坡的施工铺设。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侧壁的底部设有第五支脚,所述第五支脚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后端,所述第四侧壁底部设有第六支脚,所述第六支脚设于所述第四侧壁的后端。铺设砌块主体时,第五支脚和第六支脚能插入泥土中,砌块主体的位置更稳固、不易滑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侧壁100、凸沿110、底板120、第二侧壁200、第一凹槽210、第五支脚220、第二竖板230、第二支脚240、第二竖孔250、第三侧壁300、第四侧壁400、第一凸棱410、第六支脚4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包括砌块主体,所述砌块主体包括顺次相接形成矩形框体结构的第一侧壁100、第二侧壁200、第三侧壁300和第四侧壁400,以第一侧壁100相对第三侧壁300的方位为前,以第二侧壁200相对第四侧壁400的方位为右;所述砌块主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的顶部敞开,所述内腔包括前腔部和后腔部,所述前腔部的底部设有底板120,所述底板120与所述砌块主体固接,所述后腔部的底部敞开。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砌块主体呈矩形框状,砌块主体的轴线竖向延伸,前腔部和后腔部均呈长方体状,前腔部设置在后腔部的前方,内腔由前腔部和后腔部组成;第一侧壁100、第二侧壁200、第三侧壁300、第四侧壁400和底板120可为一体成型构件,黏土制胚一次烧结成型。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可用于坡度为30°至60°的河坡,使用时,把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堆砌在河坡上,砌块主体呈矩形框状使其能紧凑堆砌,砌块主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砌块主体,所述砌块主体包括顺次相接形成矩形框体结构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第一侧壁相对第三侧壁的方位为前,以第二侧壁相对第四侧壁的方位为右;所述砌块主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的顶部敞开,所述内腔包括前腔部和后腔部,所述前腔部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砌块主体固接,所述后腔部的底部敞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砌块主体,所述砌块主体包括顺次相接形成矩形框体结构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第一侧壁相对第三侧壁的方位为前,以第二侧壁相对第四侧壁的方位为右;所述砌块主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的顶部敞开,所述内腔包括前腔部和后腔部,所述前腔部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砌块主体固接,所述后腔部的底部敞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设有凸沿,所述凸沿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中通式生态砖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拼接结构,所述第四侧壁上设有第四拼接结构,所述第二拼接结构与所述第四拼接结构呈左右镜像对称,所述第二拼接结构包括第二竖孔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二竖孔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二竖孔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后侧,所述第二支脚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底部,所述第二支脚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前侧,所述第二支脚呈竖向设置的柱状,所述第二支脚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竖孔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中通式生态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淳之何司彦廖辉罗自真杨瑞兰何南麦嘉渝孙延军林石狮何秀玲黎劼罗佳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