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急呼叫终端呼叫多台调度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8339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紧急呼叫终端呼叫多台调度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紧急呼叫终端呼叫调度台1,调度台1收到呼叫提示,同时调度台1将呼叫提示发给调度台2以及后续多个调度台;步骤二,调度台1是否接听;步骤三,在步骤二中,若调度台1接听,则调度台1通知调度台2以及其后的调度台呼叫已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多台调度台均在极短时间内收到了紧急呼叫终端的呼叫提示。相比轮询呼叫,不存在呼叫得不到及时处理的情况。当其中一台调度台处理此呼叫后,其它调度台立即解除对此呼叫的处理。相比组呼方案,呼叫处理调度员明确,无需多位调度员在通话前或者在通话内沟通,不存在权责不清晰、浪费时间和乘客体验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急呼叫终端呼叫多台调度台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
,具体为一种紧急呼叫终端呼叫多台调度台的方法。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地铁上,为了解决乘客在紧急情况下呼叫地铁工作人员的需求,车厢内自动门旁安装了紧急呼叫终端,在控制中心安装了乘客调度台。当乘客遇到紧急情况时,通过紧急呼叫终端对乘客调度台进行可视语音呼叫,由地铁工作人员接听通话,通过语音和视频了解乘客的紧急需求。有的地铁线路乘客流量大,所以设置了2台以上的乘客调度台。紧急呼叫终端如何呼叫多台乘客调度台,之前的通用方式是:(1)轮询呼叫。紧急呼叫终端呼叫调度台1,如果10s内无人接听,则紧急呼叫终端挂断与调度台1的呼叫,开始呼叫调度台2。以此类推。(2)组呼方案。由紧急呼叫终端发起组呼,调度台1和调度台2都加入组呼。方式(1)的缺点是:存在呼叫接听得不到及时处理的情况。在调度台1无调度员值守或者调度台1已经在处理紧急呼叫的时候,乘客可能会反馈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甚至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方式(2)的缺点是:由于调度台都加入了组呼,由哪个调度台负责处理,需要在通话前或者通话内沟通,存在权责不清晰、浪费时间和乘客体验不好的问题。同时多位调度员同时介入,也会导致人员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紧急呼叫终端呼叫多台调度台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急呼叫终端呼叫多台调度台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紧急呼叫终端呼叫多台调度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紧急呼叫终端呼叫第一调度台,第一调度台收到呼叫提示,同时第一调度台将呼叫提示发给第二调度台;步骤二,第一调度台监测是否有调度员接听;步骤三,在步骤二中,若第一调度台监测到有接听,则第一调度台通知第二调度台以及其后的调度台呼叫已处理,第一调度台与乘客建立呼叫;步骤四,在步骤三中,若第一调度台未接听,则判断第二调度台是否有接听并通知第一调度台已处理。可选地,第二调度台接听的方式是:由第二调度台向紧急呼叫终端发起呼叫,紧急呼叫终端收到呼叫后停止与第一调度台的呼叫,自动接听与第二调度台的呼叫,第二调度台与乘客建立呼叫,并通知第一调度台已处理。可选地,在步骤一中,第一调度台收到呼叫提示的同时,通过以太网建立与第二调度台的TCPSOCKET,发送call_alerting消息至第二调度台以及后面多个调度台;第一调度台、第二调度台和后面多个调度台均在监听TCPSOCKET,以获取消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可选地,在步骤一中第一调度台、第二调度台以及后续多个调度台,同时在调度台软件上提示有呼叫进入,并给出音视频提示。可选地,在步骤三中,如果第一调度台有调度员值守并且接听了呼叫,则将呼叫已处理信息call_processed通过以太网以基于SOCKET的消息机制发给第二调度台以及后续多个调度台。可选地,在步骤四中,如果第一调度台无调度员值守,第二调度台的调度员接听呼叫,第二调度台则将呼叫已处理信息call_processed发送给第一调度台。可选地,紧急呼叫终端在呼叫呼出且未接听的call_outcoming状态,此时收到来电call_alerting通知,则停止呼叫第一调度台的流程,同时自动接听第二调度台或后续某个调度台的呼叫。可选地,在步骤一中,第一调度台还将呼叫提示发给后续一个或多个调度台。可选地,后续呼叫台重复上述步骤二至步骤四的过程,直至其中一个调度台接听紧急呼叫终端的呼叫。可选地,已处理信息call_processed的调度台灰化或停止提示呼叫进入,停止音视频提示。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多台调度台均在极短时间内收到了紧急呼叫终端的呼叫提示。相比轮询呼叫,不存在呼叫得不到及时处理的情况。当其中一台调度台处理此呼叫后,其它调度台立即解除对此呼叫的处理。相比组呼方案,呼叫处理调度员明确,无需多位调度员在通话前或者在通话内沟通,不存在权责不清晰、浪费时间和乘客体验不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要点包括:1)多台调度台之间呼叫提示信息的同步;多台调度台以基于SOCKET的消息机制相互通信,进行呼叫提示信息的同步。2)多台调度台之间呼叫已处理信息的同步;多台调度台以基于SOCKET的消息机制相互通信。当调度台1处理完成该呼叫后,通知其它调度台该呼叫已被受理。3)调度台将呼叫接听流程,变成呼叫发起流程。调度台支持呼叫的发起和接听。紧急呼叫终端每次均呼叫到调度台1。当调度台2处理该呼叫时,直接接听是无法成功的。需要调度台2主动呼叫紧急呼叫终端,紧急呼叫终端会自动释放原来呼叫调度台1的呼叫,并自动接听调度台2的呼叫。4)紧急呼叫终端在呼叫发起并且未接听状态下,收到调度台呼入的呼叫提示,自动接听呼叫。地铁LTE-M网络支持来电提醒功能。紧急呼叫终端的软件,可以获取当前呼叫的状态,根据呼叫状态决定是否自动接听呼入的呼叫。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1)某一紧急呼叫终端呼叫调度台1,调度台1收到呼叫类型和来电号码;(2)调度台1收到呼叫提示的同时,通过以太网建立与调度台2的TCPSOCKET,发送call_alerting消息至调度台2;调度台1和调度台2均在监听TCPSOCKET,以获取消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3)此时调度台1和调度台2,同时在调度台软件上提示有呼叫进入,并给出音视频提示;(4)如果调度台1有调度员值守并且接听了呼叫,则将呼叫已处理信息call_processed通过以太网以基于SOCKET的消息机制发给调度台2。调度台2收到call_processed消息后,灰化或停止提示呼叫进入,停止音视频提示;(5)如果调度台1无调度员值守,调度台2的调度员接听呼叫;(6)调度台2,则将呼叫已处理信息call_processed发送给调度台1。调度台1灰化或停止提示呼叫进入,停止音视频提示;(7)调度台2的接听呼叫流程,变成呼叫发起流程,主动呼叫紧急呼叫终端;(8)紧急呼叫终端在呼叫呼出且未接听的call_outcoming状态,此时收到来电call_alerting通知,则停止呼叫调度台1的流程,同时自动接听调度台2的呼叫;(9)存在3台及以上的调度台时,以此类推。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1)某一紧急呼叫终端呼叫调度台1;(2)调度台1收到呼叫提示的同时,通过以太网建立与调度台2的TCPSOC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急呼叫终端呼叫多台调度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紧急呼叫终端呼叫第一调度台,第一调度台收到呼叫提示,同时第一调度台将呼叫提示发给第二调度台;/n步骤二,第一调度台监测是否有调度员接听;/n步骤三,在步骤二中,若第一调度台监测到有接听,则第一调度台通知第二调度台以及其后的调度台呼叫已处理,第一调度台与乘客建立呼叫;/n步骤四,在步骤三中,若第一调度台未接听,则判断第二调度台是否有接听并通知第一调度台已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急呼叫终端呼叫多台调度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紧急呼叫终端呼叫第一调度台,第一调度台收到呼叫提示,同时第一调度台将呼叫提示发给第二调度台;
步骤二,第一调度台监测是否有调度员接听;
步骤三,在步骤二中,若第一调度台监测到有接听,则第一调度台通知第二调度台以及其后的调度台呼叫已处理,第一调度台与乘客建立呼叫;
步骤四,在步骤三中,若第一调度台未接听,则判断第二调度台是否有接听并通知第一调度台已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急呼叫终端呼叫多台调度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调度台接听的方式是:由第二调度台向紧急呼叫终端发起呼叫,紧急呼叫终端收到呼叫后停止与第一调度台的呼叫,自动接听与第二调度台的呼叫,第二调度台与乘客建立呼叫,并通知第一调度台已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急呼叫终端呼叫多台调度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第一调度台收到呼叫提示的同时,通过以太网建立与第二调度台的TCPSOCKET,发送call_alerting消息至第二调度台以及后面多个调度台;第一调度台、第二调度台和后面多个调度台均在监听TCPSOCKET,以获取消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急呼叫终端呼叫多台调度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第一调度台、第二调度台以及后续多个调度台,同时在调度台软件上提示有呼叫进入,并给出音视频提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耿雷印峰顾晓峻寇晓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桑达无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