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30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用以在保证光学防抖与自动对焦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摄像头模组的制作成本,提升摄像头模组的可靠性。摄像头模组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转光构件、透镜组、感光元件以及马达,其中:壳体具有进光口;透镜组包括进光侧和出光侧;转光构件位于进光侧一侧,且转光构件设置于进光口处,用于将由进光口入射的光线转向并射入进光侧;感光元件位于出光侧一侧;马达包括支架、载体以及八条线材,八条线材的两端分别与载体和支架连接,且线材的长度可伸缩;载体通过八条线材悬浮设置于支架上,用于承载透镜组,并在线材的长度伸缩时驱动透镜组平移或转动,以调整透镜组与感光元件的相对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到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为了提升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竞争力,集成长焦摄像头模组已成为当前电子设备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由于长焦摄像头模组的焦距相对较长,对应的光学系统在光轴方向需要更长的结构空间,因而在将长焦摄像头模组应用于手机等尺寸相对较小的电子设备上时,为了不增加电子设备的厚度,通常将长焦摄像头模组设计为潜望式结构。对于潜望式摄像头模组,要实现自动对焦与光学防抖功能需要配置多个音圈马达,而由于受到电子设备内部安装空间对模组的整体尺寸的限制,音圈马达的设计也将受到较大限制,这样就会影响摄像头模组的对焦与防抖效果;此外,配置多个音圈马达不仅导致摄像头模组的制作成本提高,还增加了摄像头模组的故障概率,致使摄像头模组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用以在保证光学防抖与自动对焦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摄像头模组的制作成本,并提升摄像头模组的可靠性。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该摄像头模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转光构件、透镜组、感光元件和马达,其中,壳体上开设有进光口;透镜组位于转光构件与感光元件之间,且透镜组包括位置相对的进光侧和出光侧;转光构件位于透镜组的进光侧一侧,并且转光构件还设置于进光口处,以将由进光口入射的光线转向并射入透镜组的进光侧;感光元件位于透镜组的出光侧一侧,以使得由出光侧射出的光线可投射至感光元件上成像;马达可用于驱动透镜组产生运动,以调整透镜组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或者调整感光元件表面的成像位置。具体设置时,马达可包括支架、载体以及八条线材,其中,八条线材的两端分别与载体和支架连接,且线材的长度可伸缩,载体可通过八条线材悬浮设置于支架上,该载体可用于承载透镜组,并可在线材伸缩时驱动透镜组平移或转动,从而可以调整透镜组与感光元件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透镜组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或者调整感光元件表面的成像位置。在上述方案中,通过马达驱动透镜组平移或转动,可调整透镜组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或者调整感光元件表面的成像位置,从而使摄像头模组既能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又能实现光学防抖功能,即三轴防抖功能可通过一个马达实现,因此可以简化摄像头模组的整体结构,降低其制作成本,并且由于摄像头模组的结构得以简化,因此发生故障的风险也可以降低。在将线材与载体和支架连接时,每条线材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与载体连接,第二端与支架连接。为了提高各条线材与载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马达还可包括用于将线材的第一端与载体连接的固定片,利用固定片来提高线材与载体的连接强度。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案中,线材的第二端也可通过固定片与支架连接,以提高线材与支架的连接强度。具体设置载体时,载体可以为六面体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连接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第三面、第四面、第五面、第六面,其中,第三面与第五面位置相对,第四面与第六面位置相对,第三面与第四面相交于第一棱,第五面与第六面相交于第二棱。其中,第一面朝向转光构件设置,第二面朝向感光元件设置,载体上可设置有由第一面穿射至第二面的通路,透镜组即可设置于该通路内;在将线材连接于载体上时,八条线材可两两一组分为四组,四组线材分别连接于第三面、第四面、第五面和第六面上,从而可以使载体的受力较为均衡,使载体能够可靠地悬浮设置于支架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支架可包括两部分,分别为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第一支架设置于第四面的一侧,第二支架设置于第六面的一侧;以第三面与第五面的排列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支架可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四面相对设置,第二侧壁为沿第一方向超出第五面的一端侧壁;第二支架包括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与第六面位置相对,第四侧壁为沿第一方向超出第三面的一端侧壁。在该方案中,在保证马达的结构可靠性的前提下,支架的结构相对简单,且体积较小,因此有利于减小摄像头模组的整体体积与重量。在具体设置八条线材时,八条所述线材分别为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七号线和八号线,其中:所述一号线和所述二号线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面上靠近所述第一棱的位置,所述一号线和所述二号线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四侧壁,且所述一号线和所述二号线在所述第三面上的投影交叉设置;所述三号线和所述四号线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五面上靠近所述第二棱的位置,所述三号线和所述四号线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且所述三号线和所述四号线在所述第五面上的投影交叉设置;所述五号线和所述六号线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四面上靠近所述第一棱的位置,所述五号线和所述六号线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且所述五号线和所述六号线在所述第四面上的投影交叉设置;所述七号线和所述八号线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六面上靠近所述第二棱的位置,所述七号线和所述八号线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且所述七号线和所述八号线在所述第六面上的投影交叉设置。上述方案中,一号线与三号线、二号线与四号线、五号线与七号线、六号线与八号线分别以载体的中心为对称点,呈中心对称设置,在稳定状态下,载体所受到的合力是可以相互平衡的,因此载体可通过这八条线材可靠地悬浮设置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为了降低线材可伸缩性能的实现难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八条线材可分别由形状记忆合金制备而成;此外,为了便于控制线材的温度,摄像头模组还可包括基板,基板上可设置有加热回路,线材可连接于对应的加热回路中,这样,通过控制加热回路的通断即可控制线材的温度,进而控制线材的形变状态。具体实施时,基板可设置于感光元件背离透镜组的一侧,感光元件可与基板之间通过金线电连接,以将电信号通过基板传输至电子设备的图形处理器或者中央处理器中,从而实现对光学图像的获取、转换和处理等功能。为了将马达固定于壳体内,摄像头模组还可包括安装座,该安装座位于转光构件与感光元件之间,安装座固定于壳体内,马达则固定于安装座上。其中,安装座具体可包括底座和盖板,盖板可设置于底座背离感光元件的一侧,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马达的容纳空间。此外,盖板和底座上对应透镜组的位置还分别开设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通孔,以使光线能够顺利经过透镜组后投射至感光元件上。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摄像头模组还可包括滤光片,该滤光片可设置于透镜组的出光侧与感光元件之间,用于过滤光线中的红外光,有助于提高感光元件的有效分辨率和色彩还原性,使成像更加清晰、稳定。在将滤光片固定于壳体内时,摄像头模组还可包括支撑件,支撑件固定于壳体的内壁,滤光片则可设置于支撑件的一侧,支撑件上对应感光元件的位置开设有透光孔。此外,为了减小滤光片与支撑件组装之后的厚度,支撑件的一侧可开设有沉孔,沉孔的直径大于透光孔的直径,从而在沉孔与透光孔之间形成环形台阶结构,滤光片可设置于该环形台阶结构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转光构件可包括支撑架和棱镜,支撑架固定于壳体内,且支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转光构件、透镜组、感光元件以及马达,其中:/n所述壳体具有进光口;/n所述透镜组位于所述转光构件与所述感光元件之间,包括进光侧和出光侧;/n所述转光构件位于所述进光侧一侧,且所述转光构件设置于所述进光口处,用于将由所述进光口入射的光线转向并射入所述进光侧;/n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出光侧一侧;/n所述马达包括支架、载体以及八条线材,八条所述线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载体和支架连接,且所述线材的长度可伸缩;所述载体通过八条所述线材悬浮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用于承载所述透镜组,并在所述线材的长度伸缩时驱动所述透镜组平移或转动,以调整所述透镜组与所述感光元件的相对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转光构件、透镜组、感光元件以及马达,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进光口;
所述透镜组位于所述转光构件与所述感光元件之间,包括进光侧和出光侧;
所述转光构件位于所述进光侧一侧,且所述转光构件设置于所述进光口处,用于将由所述进光口入射的光线转向并射入所述进光侧;
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出光侧一侧;
所述马达包括支架、载体以及八条线材,八条所述线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载体和支架连接,且所述线材的长度可伸缩;所述载体通过八条所述线材悬浮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用于承载所述透镜组,并在所述线材的长度伸缩时驱动所述透镜组平移或转动,以调整所述透镜组与所述感光元件的相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每条线材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载体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支架连接;
所述马达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线材的第一端与所述载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片;和/或,所述马达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线材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架连接的固定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六面体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第三面、第四面、第五面、第六面,其中,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五面位置相对,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六面位置相对,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四面相交于第一棱,所述第五面与所述第六面相交于第二棱;
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转光构件设置,所述载体上设置有由所述第一面穿射至所述第二面的通路,所述透镜组设置于所述通路内;
八条所述线材两两一组分别与所述第三面、所述第四面、所述第五面及所述第六面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载体通过八条所述线材悬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四面的一侧,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四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为沿第一方向超出所述第五面的一端侧壁;
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六面的一侧,包括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六面相对设置,所述第四侧壁为沿第一方向超出所述第三面的一端侧壁;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五面的排列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八条所述线材分别为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七号线和八号线,其中:
所述一号线和所述二号线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面上靠近所述第一棱的位置,所述一号线和所述二号线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四侧壁,且所述一号线和所述二号线在所述第三面上的投影交叉设置;
所述三号线和所述四号线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五面上靠近所述第二棱的位置,所述三号线和所述四号线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且所述三号线和所述四号线在所述第五面上的投影交叉设置;
所述五号线和所述六号线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四面上靠近所述第一棱的位置,所述五号线和所述六号线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且所述五号线和所述六号线在所述第四面上的投影交叉设置;
所述七号线和所述八号线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六面上靠近所述第二棱的位置,所述七号线和所述八号线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且所述七号线和所述八号线在所述第六面上的投影交叉设置。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背离所述透镜组的一侧,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加热回路;
所述线材为形状记忆合金材质,八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李昕唐玮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