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828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属于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包括料斗、双层锁风阀、方变圆、止回阀、导料管、加料管、增压吹风器、安全阀、风管、压力平衡阀、鼓风机、制惰性气体设备,还包括移动台以及能够调整移动台位置的固定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添加的物料被漂浮在脱杂锅表面而造脱杂时间延长的问题。利用惰性气体输送,既解决锡的氧化,还提高锡液的翻腾,减少脱杂时间。提高粗锡的脱杂效率及效果,降低残渣的产生而减少残渣处理成本。同时,保障了员工的安全,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大和现场作业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
本技术属于金属冶炼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精炼通常采用脱杂锅对粗金属中的砷、铁、锑、铜等杂质进行脱除,按照杂质不同,需要分别添加铝粒、硫磺、氯化铵和锯末等物料,使脱杂剂与砷、锑、铜等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高熔点、低密度的废渣而漂浮在金属液表面,通过捞渣作业进而实现砷、铁、锑、铜等杂质的脱除。铝粒、硫磺、氯化铵和锯末等脱杂剂通常采用人工添加的方式,用铁锹铲入脱杂锅内,再通过搅机搅动,使脱杂剂与不同杂质充分反应而实现杂质的脱除。目前使用的脱杂剂添加装置存在以下缺陷:①所添加的脱杂剂容易飘在脱杂锅表面,通过搅机的搅动而进入脱杂锅的中下部,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搅拌才能达到熔化或者完全反应的效果,脱杂时间也相对较长,生产效率较低。②经常出现脱杂剂未完全与杂质反应就被捞出的情况,造成脱杂剂的利用率较低而增加了直接生产成本。③脱杂剂一般密度比金属液低,搅机搅拌时有部分脱杂剂(约30%)仍悬浮在金属液表面,高温下该部分脱杂剂易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或燃烧挥发),造成脱杂剂的利用率较低而增加了直接生产成本。④同时添加两种或多种脱杂剂时,会造成锡液飞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⑤目前人工操作的方式,劳动强度大,现场作业环境较差,如果采用捞渣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现有的模式也无法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实现锡精炼多种脱杂剂精确添加,提高锡精炼脱杂效果及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作业安全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包括料斗1、双层锁风阀2、方变圆3、止回阀4、导料管5、加料管6、吹风管7、安全阀8、风管9、压力平衡阀10、鼓风机11、制惰性气体设备12,所述的料斗1的出料口安装有双层锁风阀2,双层锁风阀2的出料口安装有方变圆3,方变圆3与导料管5连接,导料管5的出料口与止回阀4连接,止回阀4的出料口与加料管6连接,止回阀4的进料口端还与吹风管7的出风口连接,吹风管7的进风端与安装安全阀8的出口连接,安全阀8的进口与压力平衡阀10的出口连接,压力平衡阀10的进口与鼓风机11的出风口连接,鼓风机11的进风口通过风管9与制惰性气体设备12。进一步,所述的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还包括移动台13以及能够调整移动台13位置的固定调节装置14,鼓风机11与吹风管7固定安装在移动台13上。进一步,所述的固定调节装置14包括移动底座15、移动柱16、悬臂17、丝杠Ⅰ18、电机Ⅰ19、滑轨20、滑动块21、丝杠Ⅱ22、贯穿式直线丝杠电机23、电机Ⅱ24、齿轮传动机构25,所述的移动柱16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底座15上,移动柱16上采用套接的形式安装有悬臂17,悬臂17上开设有一个与移动柱16平行的螺纹孔,移动柱16的顶部安装有电机Ⅰ19,电机Ⅰ19的输出端与丝杠Ⅰ18连接,丝杠Ⅰ18与悬臂17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悬臂17上安装有相互平行的滑轨20与丝杠Ⅱ22,滑轨20上安装有滑动块21,且滑动块21上开设有与丝杠Ⅱ22螺纹连接的螺孔,滑动块21上安装有与丝杠Ⅱ22连接的贯穿式直线丝杠电机23,滑动块21上安装有移动台13,移动底座15内安装有电机Ⅱ24,电机Ⅱ24的动力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25与移动柱16的下端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固定调节装置14还包括控制模块26,电机Ⅰ19、贯穿式直线丝杠电机23、电机Ⅱ24、双层锁风阀2、止回阀4、安全阀8、压力平衡阀10、鼓风机11、制惰性气体设备12分别通过继电器与控制模块26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吹风管7为管径一端大一端小的变径管;大端与安装安全阀8的出口连接,小端与止回阀4的进料口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解决了添加的物料被漂浮在脱杂锅表面而造脱杂时间延长的问题。利用惰性气体输送,既解决锡的氧化,还提高锡液的翻腾,减少脱杂时间。提高粗锡的脱杂效率及效果,降低残渣的产生而减少残渣处理成本。同时,保障了员工的安全,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大和现场作业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电路接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包括料斗1、双层锁风阀2、方变圆3、止回阀4、导料管5、加料管6、吹风管7、安全阀8、风管9、压力平衡阀10、鼓风机11、制惰性气体设备12,所述的料斗1的出料口安装有双层锁风阀2,双层锁风阀2的出料口安装有方变圆3,方变圆3与导料管5连接,导料管5的出料口与止回阀4连接,止回阀4的出料口与加料管6连接,止回阀4的进料口端还与吹风管7的出风口连接,吹风管7的进风端与安装安全阀8的出口连接,安全阀8的进口与压力平衡阀10的出口连接,压力平衡阀10的进口与鼓风机11的出风口连接,鼓风机11的进风口通过风管9与制惰性气体设备12。将脱杂剂盛放在料斗1内,然后打开鼓风机11,打开双层锁风阀2,脱杂剂经通过双层锁风阀2进入到方变圆3内,通过方变圆3将脱杂剂导入到导料管5中,脱杂剂沿着导料管5到达止回阀4的进口端,由于鼓风机11的作用,通过将制惰性气体设备12中的惰性气体导入到吹风管7中,在吹风管7的作用下,惰性气体将止回阀4进口端的脱杂剂吹向止回阀4,经过止回阀4的脱杂剂经过加料管6进入到脱杂锅27中,脱杂剂与脱杂锅27中的锡溶液进行反应。为防止输送过程气压力过大,增加了安全阀8、压力平衡阀10;在停机时,止回阀4可防止产生的液态锡回流。所述的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还包括移动台13以及能够调整移动台13位置的固定调节装置14,鼓风机11与吹风管7固定安装在移动台13上。所述的固定调节装置14包括移动底座15、移动柱16、悬臂17、丝杠Ⅰ18、电机Ⅰ19、滑轨20、滑动块21、丝杠Ⅱ22、贯穿式直线丝杠电机23、电机Ⅱ24、齿轮传动机构25,所述的移动柱16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底座15上,移动柱16上采用套接的形式安装有悬臂17,悬臂17上开设有一个与移动柱16平行的螺纹孔,移动柱16的顶部安装有电机Ⅰ19,电机Ⅰ19的输出端与丝杠Ⅰ18连接,丝杠Ⅰ18与悬臂17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悬臂17上安装有相互平行的滑轨20与丝杠Ⅱ22,滑轨20上安装有滑动块21,且滑动块21上开设有与丝杠Ⅱ22螺纹连接的螺孔,滑动块21上安装有与丝杠Ⅱ22连接的贯穿式直线丝杠电机23,滑动块21上安装有移动台13,移动底座15内安装有电机Ⅱ24,电机Ⅱ24的动力输出轴通过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包括料斗(1)、双层锁风阀(2)、方变圆(3)、止回阀(4)、导料管(5)、加料管(6)、吹风管(7)、安全阀(8)、风管(9)、压力平衡阀(10)、鼓风机(11)、制惰性气体设备(12),所述的料斗(1)的出料口安装有双层锁风阀(2),双层锁风阀(2)的出料口安装有方变圆(3),方变圆(3)与导料管(5)连接,导料管(5)的出料口与止回阀(4)连接,止回阀(4)的出料口与加料管(6)连接,止回阀(4)的进料口端还与吹风管(7)的出风口连接,吹风管(7)的进风端与安装安全阀(8)的出口连接,安全阀(8)的进口与压力平衡阀(10)的出口连接,压力平衡阀(10)的进口与鼓风机(11)的出风口连接,鼓风机(11)的进风口通过风管(9)与制惰性气体设备(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包括料斗(1)、双层锁风阀(2)、方变圆(3)、止回阀(4)、导料管(5)、加料管(6)、吹风管(7)、安全阀(8)、风管(9)、压力平衡阀(10)、鼓风机(11)、制惰性气体设备(12),所述的料斗(1)的出料口安装有双层锁风阀(2),双层锁风阀(2)的出料口安装有方变圆(3),方变圆(3)与导料管(5)连接,导料管(5)的出料口与止回阀(4)连接,止回阀(4)的出料口与加料管(6)连接,止回阀(4)的进料口端还与吹风管(7)的出风口连接,吹风管(7)的进风端与安装安全阀(8)的出口连接,安全阀(8)的进口与压力平衡阀(10)的出口连接,压力平衡阀(10)的进口与鼓风机(11)的出风口连接,鼓风机(11)的进风口通过风管(9)与制惰性气体设备(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还包括移动台(13)以及能够调整移动台(13)位置的固定调节装置(14),鼓风机(11)与吹风管(7)固定安装在移动台(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锡精炼脱杂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调节装置(14)包括移动底座(15)、移动柱(16)、悬臂(17)、丝杠Ⅰ(18)、电机Ⅰ(19)、滑轨(20)、滑动块(21)、丝杠Ⅱ(22)、贯穿式直线丝杠电机(23)、电机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云华王红彬李周华陈云吴红星唐都作徐万立袁海滨马松立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