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无线供电的体内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813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无线供电的体内电子装置,包括控制主体和电极组,电极组与控制主体电连接,控制主体包括导电壳体和能量接收器,导电壳体内部安装有主机,能量接收器位于导电壳体外部;能量接收器包括磁体和环绕设置在磁体外周的接收线圈,接收线圈与主机电连接,接收线圈适于与体外设备无线耦合以实现对主机无线供电,控制主体还包括连接器组件,其位于导电壳体外部,连接器组件与主机电连接,电极组的电极线与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主机进行无线供电,可以省去体内电子装置内的电池,进一步减小体内电子装置的体积,提高体内电子装置的安全性,且可以支持更高的内部电路功耗,实现更多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无线供电的体内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供电
,尤其涉及可以无线供电的体内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体内电子装置是将电刺激递送到神经和组织以用于治疗各种生物失调,诸如用于帕金森、肌张力障碍、原发性震颤、癫痫等慢性疾病的治疗。现有的体内电子装置大多采用内置电池进行供电,有些还配备充电线圈对电池进行充电,但是,不管是普通电池还是充电电池,电池的寿命是有限的,当电池寿命快要到达时,需要及时做手术予以更换,对病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伤害,也会增加病人的使用成本。同时,内置电池还存在安全隐患,例如,电池损坏后内部液体渗漏或者因充电等因素发烫发热,极端情况可能会发生自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体内电子装置采用电池供电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无线供电的体内电子装置,通过将接收线圈与主机电连接,接收线圈通过与体外设备无线耦合获取对主机供电的电能,不需要在体内电子装置内设置电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减小体内电子装置的体积,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体内电子装置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无线供电的体内电子装置,包括控制主体和电极组,所述电极组与所述控制主体电连接,所述控制主体包括导电壳体和能量接收器,所述导电壳体内部安装有主机,所述能量接收器位于所述导电壳体外部;所述能量接收器包括磁体和环绕设置在所述磁体外周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主机电连接,所述接收线圈适于与体外设备无线耦合以实现对所述主机无线供电,所述控制主体还包括连接器组件,其位于所述导电壳体外部,所述连接器组件与所述主机电连接,所述电极组的电极线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无线供电的体内电子装置,通过接收线圈与体外设备无线耦合获取对主机供电的电能,可以省去体内电子装置内的电池,进一步减小体内电子装置的体积,提高体内电子装置的安全性,且可以支持更高的内部电路功耗,实现更多功能;电极线通过连接器与主机实现连接,可以提高产品的互换性。当只有电极组损坏或者体内电子装置主体需要更换时,只需将损坏或者需要更换的部分拆下即可,不需要将整个体内电子装置拆下,一方面可以减小对患者的伤害,另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的利用率。进一步,具体的,所述主机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电路模块,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模块设有降压稳压电路。接收线圈接收的能量直接给电路模块供电,获得的电压会随着接收线圈的晃动而变化,通过设计降压稳压电路将线圈电压转换为适于对电路板供电的稳定、恒定的电压,确保后级电路的稳定工作。进一步,具体的,所述主机还包括一馈通盘以及贯穿所述馈通盘的多个馈通引脚,所述馈通盘与所述导电壳体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馈通引脚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馈通引脚与所述接收线圈连接。每个馈通引脚均为独立式馈通引脚,每个馈通引脚与馈通盘之间通过陶瓷管焊接密封,一方面使得馈通引脚与馈通盘之间绝缘,另一方面使得电路模块所在的空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提高防水防护性能。进一步,具体的,所述连接器组件至少包括两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导电环以及设于两个所述导电环之间的密封环,每个所述导电环内设有一个斜圈弹簧,且所述斜圈弹簧与所述导电环内壁电接触,所述电极线穿过所述导电环且与所述斜圈弹簧内侧紧密接触。导电环的数量与电极组电极的数量相匹配,一个导电环与一个电极电连接,密封环设置在相邻两个导电环之间可以防止相邻两个导电环之间相互影响,斜圈弹簧上有多个触点,其外侧可以与导电环电接触,其内侧可以与电极线电接触,实现电极与导电环的电连接。进一步,具体的,每个所述导电环通过导线与所述主机电连接,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导线整体包覆有第一硅胶保护套,所述导线的数量与所述导电环的数量相同。一个导电环通过一根导线与主机连接,导电环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可以提高信号采集的准确性;连接器与导线整体包覆有第一硅胶保护套,可以提高产品的防护性及柔韧性。进一步,具体的,每个所述导电环内壁设有凹槽,所述斜圈弹簧的至少部分嵌于所述凹槽内。斜圈弹簧的一部分嵌入在该凹槽内,可以实现触点与导电环的紧密接触,提高导电率。进一步,具体的,每个所述密封环内设有用于导向和定位所述电极线的凸沿。在电极线穿入连接器内时,凸沿可以对电极线起导向作用,当电极线安装好后,凸沿可以对电极线进行定位,保持电极线的稳定,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导电壳体与所述能量接收器形成的整体外部包裹有第二硅胶保护套,所述第二硅胶保护套两侧还分别设有硅胶连接耳,每个所述硅胶连接耳内设有一塑料固定环,所述硅胶连接耳与所述塑料固定环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二硅胶保护套的底面为弧面。通过在第二硅胶保护套两侧设置硅胶连接耳,骨螺钉可以通过硅胶连接耳固定在颅骨上,可以提高控制主体固定的可调节性,使得控制主体与颅骨可以更好地贴合,提高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在硅胶连接耳内设有一体注塑的塑料固定环,塑料固定环可以提高骨螺钉固定处的硅胶连接耳的强度,使得硅胶连接耳不容易开裂。固定环优选为peek材料,peek材料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融性,材质轻便,强度可靠,且与硅胶具有很好的融合性;第二硅胶保护套的底面为弧面可以更好地与颅骨贴合。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导电壳体包括上壳和下盖,所述上壳与所述下盖之间固定连接以形成容纳腔,所述主机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上壳为钛合金壳体,下盖为圆柱形,体内电子装置在安装时可以在颅骨上开设与下盖匹配的圆柱形盲孔,从而实现对体内电子装置的定位。进一步,具体的,所述上壳的外表面嵌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下表面与所述上壳外表面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第二电极下表面与所述上壳外表面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外露于所述第二硅胶保护套。绝缘层可以是硅胶材质,实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上壳之间的绝缘,防止电信号之间的相互影响。由于导电壳体是被稳定固定在颅骨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上壳上,可以提高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稳定性,提高信号采集的准确性;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外露于第二硅胶保护套是为了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上表面可以与人体皮肤或组织直接接触,便于后续生理信号的监测比较;并且,导电壳体式的电极可以增大与人体皮肤或组织的接触面积,使得信号采集的范围更大,神经受到刺激时形成的回路面积更大;同时第二硅胶保护套也能够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边缘有一定的固定作用。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导线为螺旋结构。多根导线的螺旋结构相同,且均被第一硅胶保护套包覆,由于第一硅胶保护套具有弹性,当导线受到拉伸时,螺旋结构可以对导线长度进行补偿,防止导线断裂。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电极组为皮层电极组或者深部电极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无线供电的体内电子装置,通过接收线圈与体外设备无线耦合获取对主机供电的电能,可以省去体内电子装置内的电池,进一步减小体内电子装置的体积,提高体内电子装置的安全性,且可以支持更高的内部电路功耗,实现更多功能;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无线供电的体内电子装置,包括控制主体和电极组,所述电极组与所述控制主体电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控制主体包括导电壳体(1)和能量接收器(3),所述导电壳体(1)内部安装有主机(2),所述能量接收器(3)位于所述导电壳体(1)外部;所述能量接收器(3)包括磁体(31)和环绕设置在所述磁体(31)外周的接收线圈(32),所述接收线圈(32)与所述主机(2)电连接,所述接收线圈(32)适于与体外设备无线耦合以实现对所述主机(2)无线供电,/n所述控制主体还包括连接器组件(4),其位于所述导电壳体(1)外部,所述连接器组件(4)与所述主机(2)电连接,所述电极组的电极线与所述连接器组件(4)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无线供电的体内电子装置,包括控制主体和电极组,所述电极组与所述控制主体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主体包括导电壳体(1)和能量接收器(3),所述导电壳体(1)内部安装有主机(2),所述能量接收器(3)位于所述导电壳体(1)外部;所述能量接收器(3)包括磁体(31)和环绕设置在所述磁体(31)外周的接收线圈(32),所述接收线圈(32)与所述主机(2)电连接,所述接收线圈(32)适于与体外设备无线耦合以实现对所述主机(2)无线供电,
所述控制主体还包括连接器组件(4),其位于所述导电壳体(1)外部,所述连接器组件(4)与所述主机(2)电连接,所述电极组的电极线与所述连接器组件(4)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无线供电的体内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2)包括电路板(21)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21)上的电路模块(22),所述接收线圈(32)与所述电路板(21)电连接,所述电路模块(22)设有降压稳压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无线供电的体内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2)还包括一馈通盘(23)以及贯穿所述馈通盘(23)的多个馈通引脚(24),所述馈通盘(23)与所述导电壳体(1)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馈通引脚(24)与所述电路板(21)连接,所述电路板(21)通过所述馈通引脚(24)与所述接收线圈(32)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无线供电的体内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4)至少包括两个连接器(41),所述连接器(41)包括至少两个导电环(411)以及设于两个所述导电环(411)之间的密封环(412),每个所述导电环(411)内设有一个斜圈弹簧(413),且所述斜圈弹簧(413)与所述导电环(411)内壁电接触,所述电极线穿过所述导电环(411)且与所述斜圈弹簧(413)内侧紧密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无线供电的体内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电环(411)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宇祥李旭胥红来刘涛寇宇畅
申请(专利权)人: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