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母线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08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震母线槽,其包括传输槽和保护槽;两段传输槽之间抵接有一段保护槽,保护槽能够沿垂直于传输槽的延长线方向往复移动。通过在保护槽中设置抗震机构,利用抗震机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驱动保护槽发生对应移动,从而实现控制母线电路的开关。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抗震母线槽能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控制母线槽在地震期间自动断路,从而能够有效高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母线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能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抗震母线槽。
技术介绍
母线槽是一种电能传输设备,其通过合理、安全的结构,将几根导体包裹在金属外壳内,组成一个整体的具有电气连续性的输配电系统。普通母线槽一般分为密集绝缘型和空气绝缘型两种。空气绝缘型结构简单、输送电流大;密集绝缘型结构紧凑、散热能力好。它们都有过载能力强、分接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电缆,母线槽的载流量更大而体积更小,过载能力更强、防火出色散热优良,且非常便于安装与分接,因而备受青睐,正在逐步取代电缆。母线槽相对于传统电缆具备诸多优点,但其抗震能力却较薄弱。不同于电缆为柔性或半刚性材质,在震动中可以随之产生移动幅度的位移而不对供电造成影响,现有的母线槽为刚性材质,且各段之间均为刚性连接,因此在发生振幅较大的震动时,母线槽可能发生弯曲变形,甚至损毁。尤其在地震发生时,母线槽跟随建筑物剧烈震动,极易损坏,而损坏后的母线槽可能导致母线暴露在外甚至发生漏电,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提高抗震能力、在发生地震时自动断电保护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母线槽,旨在解决现有母线槽在遭遇地震时无法自动断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抗震母线槽,包括传输槽和保护槽;两段所述传输槽之间抵接有一段所述保护槽,所述保护槽能够沿垂直于所述传输槽的延长线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抗震母线槽还包括抗震机构;所述抗震机构包括驱动弹簧和用以控制所述驱动弹簧电路通断的感震开关;所述驱动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传输槽,另一端连接所述保护槽;当发生震动时,所述感震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弹簧的电路连通;所述传输槽内安装有第一铜排,所述保护槽内安装有第二铜排,所述第二铜排能够跟随所述保护槽移动;当所述驱动弹簧的电路断开时,所述驱动弹簧能够推动所述保护槽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铜排与所述第一铜排搭接;当所述驱动弹簧的电路连通时,所述驱动弹簧能够拉动所述保护槽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铜排与所述第一铜排断开连接。优选地,若干根所述第一铜排平行间隔固定在所述传输槽内;所述第二铜排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铜排相同,所述第二铜排平行间隔固定在所述保护槽内,且所述第二铜排与所述第一铜排平行交叉排列。优选地,所述保护槽沿移动方向的一侧形成有翼板;所述驱动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翼板用于面向所述传输槽的一侧;所述驱动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传输槽用于面向所述翼板的一侧。优选地,所述传输槽为金属材质,且所述传输槽能够被磁铁吸引;所述保护槽还包括限位磁铁;所述限位磁铁固定在所述翼板用于面向所述传输槽的一侧;所述限位磁铁能够通过吸附在所述传输槽的表面以限制所述驱动弹簧推动所述保护槽。优选地,所述感震开关包括基座和两片平行设置的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相互背离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且分别接入电路;所述金属弹片相互靠近的一端悬挑,且在发生震动时能够搭接。优选地,所述感震开关还包括水平球;所述水平球为封闭的球状壳体,所述水平球内填装有液体,所述液体的体积为所述水平球容积的/至/;所述基座漂浮在所述液体上,所述金属弹片安装在所述基座背离所述液体的一侧;所述水平球沿一条直径的两端形成有孔,连接所述金属弹片的电线从孔中穿出。优选地,所述水平球内液体的体积为所述水平球容积的/;所述基座为圆形板,且所述圆形板的侧面与所述水平球的内径贴合;所述液体将所述基座背离所述金属弹片的一侧填满,所述基座漂浮在所述液体上,且所述基座能够沿所述水平球的任一直径旋转。优选地,所述传输槽为封闭槽体,所述传输槽用于连接所述保护槽的一端形成有若干道孔,所述第一铜排的一端从孔中穿出;所述传输槽为两端封闭的带盖槽体,所述传输槽沿电流传输方向的两端均形成有若干道孔,所述第二铜排的两端分别从孔中穿出。优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一铜排之间间隔安装有限位卡扣,所述限位卡扣为弹性绝缘材质,所述限位卡扣用于限定所述第一铜排间的相对位置。优选地,所述保护槽的外壳上安装有警示器,所述警示器与所述感震开关串联,所述感震开关能够控制所述警示器的电路通断;当发生震动时,所述警示器的电路被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两段所述传输槽之间设置能够往复移动的所述保护槽,利用安装在所述保护槽中的所述第二铜排来连通安装在两段所述传输槽中的所述第一铜排。由于所述第二铜排能够跟随所述保护槽发生移动,通过控制所述保护槽的移动进而能够控制两段所述第一铜排的通断,所以在本专利技术抗震母线槽中,所述保护槽充当了母线电路开关。通过在所述保护槽中设置所述抗震机构,利用所述抗震机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驱动所述保护槽发生对应移动,从而实现控制母线电路的开关。在地震发生时,所述抗震机构中的所述感震开关监测到地震波,从而连通由所述驱动弹簧和所述感震开关串联形成的电路,所述驱动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电路的两级,当所述驱动弹簧通电时,通电的所述驱动弹簧相当于一个通电螺线管,所述通电螺线管中的每一匝中均通有方向相同的环形电流,根据同向电流之间相互吸引可知,相邻的每匝弹簧都会相互吸引,因此所述驱动弹簧将会压缩。又因为所述驱动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传输槽和所述保护槽,所以在所述驱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所述保护槽发生移动。此时,所述第二铜排跟随所述保护槽移动,所述第二铜排从与所述第一铜排搭接的状态变为分离状态,母线电路被切断,也就实现了在地震发生时自动断电的功能。而当地震停止,所述感震开关不再监测到地震波时,电路断开,所述弹簧将由地震时的压缩状态恢复至初始状态,因而产生推力,在所述推力的作用下,所述保护槽恢复至原位,所述第二铜排跟随移动,再次与所述第一铜排搭接,母线电路被重新连通。不仅如此,通过在两段所述传输槽之间设置所述保护槽,并且将所述保护槽与所述传输槽之间设置成抵接这种半刚性的连接方式,从而将一段较长的母线槽拆分成了三段,且三段所述母线槽之间通过非刚性的形式连接。在地震发生时,越长的物体在遭受震动越容易发生弯折,从而受损。在发生剧烈震动时,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非刚性的连接方式,所述传输槽与所述保护槽之间可以相对自由移动,从而减少应力,避免弯折。在现有技术中,母线槽无法实现地震时的自动断路,母线可能在地震发生的过程中持续传输电能,而一旦母线槽受损、母线露出,或者由于震动幅度过大导致相邻的母线搭接断路,都将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抗震母线槽能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控制母线槽在地震期间自动断路,从而能够有效高安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抗震母线槽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抗震母线槽通路状态下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抗震母线槽断路状态下的正视示意图;图4为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母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槽(100)和保护槽(200);两段所述传输槽(100)之间抵接有一段所述保护槽(200),所述保护槽(200)能够沿垂直于所述传输槽(100)的延长线方向往复移动;/n所述抗震母线槽还包括抗震机构;所述抗震机构包括驱动弹簧(210)和用以控制所述驱动弹簧(210)电路通断的感震开关(220);所述驱动弹簧(210)的一端连接所述传输槽(100),另一端连接所述保护槽(200);当发生震动时,所述感震开关(220)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弹簧(210)的电路连通;/n所述传输槽(100)内安装有第一铜排(110),所述保护槽(200)内安装有第二铜排(230),所述第二铜排(230)能够跟随所述保护槽(200)移动;当所述驱动弹簧(210)的电路断开时,所述驱动弹簧(210)能够推动所述保护槽(200)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铜排(230)与所述第一铜排(110)搭接;当所述驱动弹簧(210)的电路连通时,所述驱动弹簧(210)能够拉动所述保护槽(200)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铜排(230)与所述第一铜排(110)断开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母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槽(100)和保护槽(200);两段所述传输槽(100)之间抵接有一段所述保护槽(200),所述保护槽(200)能够沿垂直于所述传输槽(100)的延长线方向往复移动;
所述抗震母线槽还包括抗震机构;所述抗震机构包括驱动弹簧(210)和用以控制所述驱动弹簧(210)电路通断的感震开关(220);所述驱动弹簧(210)的一端连接所述传输槽(100),另一端连接所述保护槽(200);当发生震动时,所述感震开关(220)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弹簧(210)的电路连通;
所述传输槽(100)内安装有第一铜排(110),所述保护槽(200)内安装有第二铜排(230),所述第二铜排(230)能够跟随所述保护槽(200)移动;当所述驱动弹簧(210)的电路断开时,所述驱动弹簧(210)能够推动所述保护槽(200)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铜排(230)与所述第一铜排(110)搭接;当所述驱动弹簧(210)的电路连通时,所述驱动弹簧(210)能够拉动所述保护槽(200)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铜排(230)与所述第一铜排(110)断开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母线槽,其特征在于,若干根所述第一铜排(110)平行间隔固定在所述传输槽(100)内;所述第二铜排(230)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铜排(110)相同,所述第二铜排(230)平行间隔固定在所述保护槽(200)内,且所述第二铜排(230)与所述第一铜排(110)平行交叉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槽(200)沿移动方向的一侧形成有翼板(240);
所述驱动弹簧(21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翼板(240)用于面向所述传输槽(100)的一侧;所述驱动弹簧(210)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传输槽(100)用于面向所述翼板(240)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槽(100)为金属材质,且所述传输槽(100)能够被磁铁吸引;
所述保护槽(200)还包括限位磁铁(250);所述限位磁铁(250)固定在所述翼板(240)用于面向所述传输槽(100)的一侧;所述限位磁铁(250)能够通过吸附在所述传输槽(100)的表面以限制所述驱动弹簧(210)推动所述保护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光文黄志文刘芳周智倪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