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导电膜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787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光导电膜,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用于防眩光的结构层,以及嵌于所述结构层内的导电层,所述结构层设有导电层图形凹槽,所述导电层嵌设在所述导电层图形凹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防眩光导电膜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防眩光导电膜通过上述结构,有效地减少防眩光导电膜的层数,从而节约了成本以及降低了防眩光导电膜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光导电膜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膜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眩光导电膜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显示屏的防眩光处理(AG)非常必要。常用的是在玻璃盖板表面贴合一层防眩光导电膜。现有的防眩光导电膜大多是对常规导电膜进行AG处理,即在导电膜表面涂布AG液体,再固化形成。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防眩光导电膜及其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眩光导电膜,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用于防眩光的结构层,以及嵌于所述结构层内的导电层,所述结构层设有导电层图形凹槽,所述导电层嵌设在所述导电层图形凹槽内。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结构层由防眩光UV胶固化形成,所述防眩光UV胶中添加有粒子或有机小分子,所述粒子或有机小分子占所述防眩光UV胶的质量百分比为0.1~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粒子或有机小分子的粒径0.001~2μm。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结构层的厚度为5~25μm,所述导电层图形凹槽的宽度为1~20μm,深度为1~15μm。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底的材质为PET、PC或柔性玻璃。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的材质为银、铜或石墨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防眩光导电膜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在所述基底上涂布一层防眩光UV胶;在所述防眩光UV胶上采用压印的方式形成导电层图形凹槽,固化后形成结构层;在所述导电层图形凹槽内填充导电材料,固化后形成导电层。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眩光UV胶中添加有粒子或有机小分子,所述粒子或有机小分子占所述防眩光UV胶的质量百分比为0.1~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形成结构层的步骤中:先提供一模具,再将所述模具压印在所述防眩光UV胶上形成所述导电层图形凹槽,固化后得到所述结构层。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形成导电层的步骤中:采用刮涂的方式将导电材料填充在所述导电层图形凹槽内固化后得到所述导电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眩光导电膜,通过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用于防眩光的结构层,以及嵌于所述结构层内的导电层,有效地减少防眩光导电膜的层数,从而节约了成本以及降低了防眩光导电膜的厚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防眩光导电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防眩光导电膜的制作方法的步骤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请参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防眩光导电膜,包括基底1、设置在基底1上用于防眩光的结构层2,以及嵌于结构层2内的导电层3。结构层2设有导电层图形凹槽21,导电层3嵌设在导电层图形凹槽21内。基底1起承载和保护作用,且基底1的透光率较高。具体地,基底1的材质为PET、PC或柔性玻璃。结构层2由防眩光UV胶涂布在基底1上UV固化形成,其中,防眩光UV胶层中添加有粒子5或有机小分子5,以使结构层2具有防眩光效果。具体地,粒子5或有机小分子5占防眩光UV胶层的质量百分比为0.1~10%。粒子5或有机小分子5的粒径0.001~2μm。在本实施例中,结构层2的厚度为5~25μm,导电层图形凹槽21的宽度为1~20μm,深度为1~15μm。导电层3的材质为银、铜或石墨烯。请参考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防眩光导电膜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防眩光导电膜,该方法包括:S1:提供一基底1;S2:在基底1上涂布一层防眩光UV胶;S3:在防眩光UV胶上采用压印的方式形成导电层图形凹槽21,固化后形成结构层2;S4:在导电层图形凹槽21内填充导电材料,固化后形成导电层3。在本实施例中,防眩光UV胶中添加有粒子5或有机小分子5,其中粒子5或有机小分子5占防眩光UV胶层的质量百分比为0.1~10%。在步骤S3中:先提供一模具,再将模具压印在防眩光UV胶层上形成导电层图形凹槽21,固化后得到结构层2。在步骤S4中:采用刮涂的方式将导电材料填充在所述导电层图形凹槽21内,固化后得到导电层3。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层、区域或基板被称作“形成在”、“设置在”或“位于”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形成在”或“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描述方便,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眩光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用于防眩光的结构层,以及嵌于所述结构层内的导电层,所述结构层设有导电层图形凹槽,所述导电层嵌设在所述导电层图形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光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用于防眩光的结构层,以及嵌于所述结构层内的导电层,所述结构层设有导电层图形凹槽,所述导电层嵌设在所述导电层图形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层由防眩光UV胶固化形成,所述防眩光UV胶中添加有粒子或有机小分子,所述粒子或有机小分子占所述防眩光UV胶的质量百分比为0.1~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光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或有机小分子的粒径0.001~2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层的厚度为5~25μm,所述导电层图形凹槽的宽度为1~20μm,深度为1~15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基底为PET、PC或柔性玻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材质为银、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基亮亮周小红刘麟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