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营养膳食管理定期警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777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营养膳食管理定期警示装置,包括壳体、旋转盖、称重装置和警示装置,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旋转盖,所述旋转盖通过卡扣与壳体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上设有扬声器,所述旋转盖上设有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与旋转盖螺纹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交叉连接。设置称重装置,重力传感器检测称重板上食物的重量,超过设定的重量,重力传感器会发送信号给提示灯,提示灯亮起。解决了人们在对食物科学的供能配比,控制饮食的总能量。设置警示装置,控制芯片就会在定时器得控制下通过扬声器发出声音,提醒人们进食。该种设备实用方便,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营养膳食管理定期警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膳食管理
,具体为一种营养膳食管理定期警示装置。
技术介绍
膳食的科学搭配就是要把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理念体现在所搭配的膳食之中。科学搭配应考虑两个原则,能量代谢平衡的原则和物质代谢平衡的原则。首先能量代谢平衡的原则,要按照使用该食谱的年龄、性别、劳动强度,来确定使用该食谱者一日总能量的摄入,即找出热能摄入量标准,根据总能量,对三大营养素进行合理分配,一般人群其三大营养素热能的分配是蛋白质占11%-14%,脂肪占25%-30%,碳水化合物占60%-70%,再根据该人的一日总能量的摄入,计算出一天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多少重量。1、目前,现在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对食物都有科学的供能配比,控制饮食的总能量,然而,人们难以对食物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有效的把控。2、其次,人们在进食时,有时会因为忙于一件事情忘记吃饭,这就导致饮食不规范。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营养膳食管理定期警示装置,解决了现有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对食物都有科学的供能配比,控制饮食的总能量,然而,人们难以对食物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有效的把控,其次,在进食时,有时会因为忙于一件事情忘记吃饭,这就导致饮食不规范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营养膳食管理定期警示装置,包括壳体、旋转盖、称重装置和警示装置,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壳体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旋转盖,所述旋转盖通过卡扣与壳体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上设有扬声器,所述旋转盖上设有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与旋转盖螺纹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交叉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的中间都有导向槽,所述旋转盖上设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的两侧都设有卡扣。优选的,所述称重装置的顶部设有称重板,所述称重装置内设有重力传感器,所述称重装置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重力传感器线性连接,所述称重装置上设有提示灯。优选的,所述警示装置内底部设有蓄电池盒,所述蓄电池盒内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盒上方设有控制芯片,所述蓄电池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左侧设有定时器,所述控制芯片上设有扬声器,所述控制芯片与定时器和扬声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将壳体内部分为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弧形凹槽。(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营养膳食管理定期警示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营养膳食管理定期警示装置,通过设置称重装置,称重装置上的控制面板输入所要称的一天食物的重量,再将食物放到称重板上称,重力传感器会检测称重板上食物的重量,当超过设定的重量时,重力传感器会发送信号给提示灯,随后提示灯就会亮起。该种设备可以让你合理膳食,解决了人们在对食物科学的供能配比,控制饮食的总能量。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满足人们的需求。2、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警示装置,警示装置内底部设有蓄电池,蓄电池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控制芯片上设有扬声器,控制芯片与定时器和扬声器电性连接,首先将定时器上设定好时间,时间一到,控制芯片就会在定时器得控制下通过扬声器发出声音,提醒人们进食。该种设备实用方便,结构简单,节省了时间,而且可以使人们在最佳时间进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旋转盖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称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警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导向条、111-拉环、12-底座、13-第一隔板、131-第二隔板、132-第一凹槽、133-第二凹槽、134-弧形凹槽、2-旋转盖、21-导向条、22-卡扣、3-称重装置、31-称重板、32-重力传感器、33-控制面板、34-提示灯、4-警示装置、41-扬声器、42-控制芯片、43-定时器、44-蓄电池盒、45-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营养膳食管理定期警示装置,包括壳体1、旋转盖2、称重装置3和警示装置4,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底座12,所述底座12与壳体1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旋转盖2,所述旋转盖2通过卡扣22与壳体1连接,所述壳体1内设有警示装置4,可以到点提示人们进食。所述警示装置4上设有扬声器41,所述旋转盖2上设有称重装置3,所述称重装置3与旋转盖2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31,所述第一隔板13与第二隔板131交叉连接。通过设置隔板,将壳体1内部可以分为多个凹槽。所述壳体1上设有卡环111,所述卡环111的中间都有导向槽11,所述旋转盖2上设有导向条21,所述导向条21的两侧都设有卡扣22。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卡环111和导向槽11,在旋转盖2上设置导向条21和卡扣22,将卡扣22和导向条21对准卡环111与导向槽11,将壳体1与旋转盖2连接,可以将旋转盖2通过卡环111360°旋转。可以使旋转盖2很好的打开关闭,方便操作,结构简单。所述称重装置3的顶部设有称重板31,所述称重装置3内设有重力传感器32,所述称重装置3上设有控制面板33,所述控制面板33与重力传感器32线性连接,所述称重装置3上设有提示灯34。通过在称重装置3内设置称重传感器32,可以先将控制面板33上输入食物的重量,通过重力传感器32将信号发送给提示灯34,提示灯34亮起,提高了人们对事物能量的有效把控。所述警示装置4内底部设有蓄电池盒44,所述蓄电池盒44内设有蓄电池45,所述蓄电池盒44上方设有控制芯片42,所述蓄电池45与控制芯片42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42的左侧设有定时器43,所述控制芯片42上设有扬声器41,所述控制芯片42与定时器43和扬声器41电性连接。通过设置警示装置4,在警示装置4内设蓄电池45、控制芯片42与定时器43,可以设置需要的时间,到了该时间,控制芯片42就会在定时器43的控制下通过扬声器41发出声音,提醒人们定时进食。所述第一隔板13与第二隔板131将壳体1内部分为第一凹槽132、第二凹槽133和弧形凹槽134。通过设置多个凹槽,可以将所需进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放入凹槽内进行分类,这样可以根据对照相应的食物来进食。工作原理:该种营养膳食管理定期警示装置使用时,首先可以将称重装置3上的控制面板33输入所要称的一天食物的重量,再将食物放到称重板31上称,重力传感器32会检测称重板31上食物的重量,当超过设定的重量时,重力传感器32会发送信号给提示灯34,随后提示灯34就会亮起,当食物称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营养膳食管理定期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旋转盖(2)、称重装置(3)和警示装置(4),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底座(12),所述底座(12)与壳体(1)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旋转盖(2),所述旋转盖(2)通过卡扣(22)与壳体(1)连接,所述壳体(1)内设有警示装置(4),所述警示装置(4)上设有扬声器(41),所述旋转盖(2)上设有称重装置(3),所述称重装置(3)与旋转盖(2)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31),所述第一隔板(13)与第二隔板(131)交叉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营养膳食管理定期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旋转盖(2)、称重装置(3)和警示装置(4),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底座(12),所述底座(12)与壳体(1)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旋转盖(2),所述旋转盖(2)通过卡扣(22)与壳体(1)连接,所述壳体(1)内设有警示装置(4),所述警示装置(4)上设有扬声器(41),所述旋转盖(2)上设有称重装置(3),所述称重装置(3)与旋转盖(2)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31),所述第一隔板(13)与第二隔板(131)交叉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营养膳食管理定期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卡环(111),所述卡环(111)的中间都有导向槽(11),所述旋转盖(2)上设有导向条(21),所述导向条(21)的两侧都设有卡扣(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营养膳食管理定期警示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温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