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瓶状器皿包装的瓦楞纸定位缓冲内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71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瓶状器皿包装的瓦楞纸定位缓冲内衬,包括:上定位缓冲内衬和下定位缓冲内衬,所述上定位缓冲内衬和所述下定位缓冲内衬互呈凸、凹互嵌结构体;所述上定位缓冲内衬包括上内衬托台、第一上定位部、第二上定位部和第三上定位部;所述下定位缓冲内衬包括下内衬托台、第一下定位部、第二下定位部和第三下定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定位缓冲内衬是由瓦楞纸板经一体模切和折叠成型得到,因此不仅制作工艺简单、制作周期短和浪费少,而且在展开时为一体纸板,体积小,非常方便运输和存储堆放,使用时能快速折叠成型为内衬配件,组装快捷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瓶状器皿包装的瓦楞纸定位缓冲内衬
本技术涉及瓦楞包装内衬
,具体为一种用于瓶状器皿包装的瓦楞纸定位缓冲内衬。
技术介绍
瓦楞纸板具有价格便宜、可降解、易回收、环保性好、加工所需模切刀版(木板模具)的制作周期短且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在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今日,瓦楞纸板越来越体现出其优势和价值。在酒水、日化品类等包装盒内大多设有缓冲内衬,且80%以上的缓冲内衬为塑料发泡材料,塑料发泡材料具有质轻、缓冲保护性能好的优点,但该类材料无法降解和回收,被称为“白色污染”,已是环保部门目前重点整治对象;且塑料发泡材料在成型后体积大,运输存储空间占用多,储运及其不便;另外,在进行多件产品同时定位包装时,需要对塑料发泡材料进行模切挖空,材料损耗多。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环保、利用率高的定位固定缓冲内衬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瓶状器皿包装的瓦楞纸定位缓冲内衬,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瓶状器皿包装的瓦楞纸定位缓冲内衬,包括:上定位缓冲内衬和下定位缓冲内衬,所述上定位缓冲内衬和所述下定位缓冲内衬互呈凸、凹互嵌结构体;所述上定位缓冲内衬包括上内衬托台、第一上定位部、第二上定位部和第三上定位部,所述上内衬托台由面板、第一上侧壁和第二上侧壁组成,所述第一上侧壁呈长方形,其一侧向外延伸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向外延伸出第一上支撑壁,所述第二上侧壁呈凸字形,其凸字一侧向外延伸出等大小的所述第一上定位部、第二上定位部和第三上定位部,所述第一上定位部、第二上定位部和第三上定位部内分别设置有等大小的椭圆形开孔,所述第一上定位部、第二上定位部和第三上定位部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二上支撑壁、第三上支撑壁和第四上支撑壁;所述下定位缓冲内衬包括下内衬托台、第一下定位部、第二下定位部和第三下定位部,所述下内衬托台由底板、第一下侧壁和第二下侧壁组成,所述第一下侧壁呈长方形,其一侧向外延伸出两个等大小的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一下支撑壁和第二下支撑壁,所述第二下侧壁呈凹字形,其凹字一侧向外延伸出等大小的所述第一下定位部、第二下定位部和第三下定位部,所述第一下定位部、第二下定位部和第三下定位部内分别设置有等大小的椭圆形开孔,所述第一下定位部、第二下定位部和第三下定位部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三下支撑壁、第四下支撑壁和第五下支撑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侧壁的底端等间距的设置有三个插口。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的靠近第二上侧壁的一侧中间也设置有一个插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侧壁的底端等间距的设置有三个插口。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靠近第二下侧壁的一侧设置有二个插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支撑壁向外延伸有上插舌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支撑壁、第三上支撑壁和第四上支撑壁均向外延伸有上插舌二,所述上插舌二设置有倒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支撑壁和第二下支撑壁均向外延伸有下插舌一。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下支撑壁、第四下支撑壁和第五下支撑壁均向外延伸有下插舌二,所述下插舌二设置有倒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定位缓冲内衬是由瓦楞纸板经一体模切和折叠成型得到,因此不仅制作工艺简单、制作周期短和浪费少,而且在展开时为一体纸板,体积小,非常方便运输和存储堆放,使用时能快速折叠成型为内衬配件,组装快捷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定位缓冲内衬组合应用立体效果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定位缓冲内衬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定位缓冲内衬的平面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下定位缓冲内衬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下定位缓冲内衬的平面结构图。图中:1.上定位缓冲内衬,11.上内衬托台,111.面板,112.第一上侧壁,1121.支撑板,1122.第一上支撑壁,113.第二上侧壁,12.第一上定位部,121.第二上支撑壁,13.第二上定位部,131.第三上支撑壁,14.第三上定位部,141.第四上支撑壁,15.开孔,16.插口,17.上插舌一,18.上插舌二,181.倒钩;2.下定位缓冲内衬,21.下内衬托台,211.底板,212.第一下侧壁,2121.支撑板一,21211.第一下支撑壁,2122.支撑板二,21221.第二下支撑壁,213.第二下侧壁,22.第一下定位部,221.第三下支撑壁,23.第二下定位部,231.第四下支撑壁,24.第三下定位部,241.第五下支撑壁,25.开孔,26.插口,27.下插舌一,28.下插舌二,281.倒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瓶状器皿包装的瓦楞纸定位缓冲内衬,包括:上定位缓冲内衬1和下定位缓冲内衬2,所述上定位缓冲内衬1和所述下定位缓冲内衬2互呈凸、凹互嵌结构体;所述上定位缓冲内衬1包括上内衬托台11、第一上定位部12、第二上定位部13和第三上定位部14,所述上内衬托台11由面板111、第一上侧壁112和第二上侧壁113组成,所述第一上侧壁112呈长方形,其一侧向外延伸出支撑板1121,所述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瓶状器皿包装的瓦楞纸定位缓冲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定位缓冲内衬和下定位缓冲内衬,所述上定位缓冲内衬和所述下定位缓冲内衬互呈凸、凹互嵌结构体;/n所述上定位缓冲内衬包括上内衬托台、第一上定位部、第二上定位部和第三上定位部,所述上内衬托台由面板、第一上侧壁和第二上侧壁组成,所述第一上侧壁呈长方形,其一侧向外延伸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向外延伸出第一上支撑壁,所述第二上侧壁呈凸字形,其凸字一侧向外延伸出等大小的所述第一上定位部、第二上定位部和第三上定位部,所述第一上定位部、第二上定位部和第三上定位部内分别设置有等大小的椭圆形开孔,所述第一上定位部、第二上定位部和第三上定位部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二上支撑壁、第三上支撑壁和第四上支撑壁;/n所述下定位缓冲内衬包括下内衬托台、第一下定位部、第二下定位部和第三下定位部,所述下内衬托台由底板、第一下侧壁和第二下侧壁组成,所述第一下侧壁呈长方形,其一侧向外延伸出两个等大小的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一下支撑壁和第二下支撑壁,所述第二下侧壁呈凹字形,其凹字一侧向外延伸出等大小的所述第一下定位部、第二下定位部和第三下定位部,所述第一下定位部、第二下定位部和第三下定位部内分别设置有等大小的椭圆形开孔,所述第一下定位部、第二下定位部和第三下定位部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三下支撑壁、第四下支撑壁和第五下支撑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瓶状器皿包装的瓦楞纸定位缓冲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定位缓冲内衬和下定位缓冲内衬,所述上定位缓冲内衬和所述下定位缓冲内衬互呈凸、凹互嵌结构体;
所述上定位缓冲内衬包括上内衬托台、第一上定位部、第二上定位部和第三上定位部,所述上内衬托台由面板、第一上侧壁和第二上侧壁组成,所述第一上侧壁呈长方形,其一侧向外延伸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向外延伸出第一上支撑壁,所述第二上侧壁呈凸字形,其凸字一侧向外延伸出等大小的所述第一上定位部、第二上定位部和第三上定位部,所述第一上定位部、第二上定位部和第三上定位部内分别设置有等大小的椭圆形开孔,所述第一上定位部、第二上定位部和第三上定位部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二上支撑壁、第三上支撑壁和第四上支撑壁;
所述下定位缓冲内衬包括下内衬托台、第一下定位部、第二下定位部和第三下定位部,所述下内衬托台由底板、第一下侧壁和第二下侧壁组成,所述第一下侧壁呈长方形,其一侧向外延伸出两个等大小的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一下支撑壁和第二下支撑壁,所述第二下侧壁呈凹字形,其凹字一侧向外延伸出等大小的所述第一下定位部、第二下定位部和第三下定位部,所述第一下定位部、第二下定位部和第三下定位部内分别设置有等大小的椭圆形开孔,所述第一下定位部、第二下定位部和第三下定位部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三下支撑壁、第四下支撑壁和第五下支撑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荣桂张志鸿李伟军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创联广州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