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人机发射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54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无人机发射平台,包括发射平台和安装于发射平台底面的至少三根支撑立柱;位于发射平台顶部的各个角落均安装一个指示灯;发射平台顶部边缘安装电气控制盒,电气控制盒内容置PCB板,PCB板上集成红外发射电路,红外发射电路包括晶体管VT1、晶体管VT2和阻容元件构成的多谐振荡器;支撑立柱包括位于支撑立柱上部、且与发射平台底部连接的伸缩柱和位于下部的缓冲柱;伸缩柱上设有调节伸缩量的调节按钮;缓冲柱包括缓冲腔体,缓冲腔体内容置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与滑板固定连接;滑板固定于支撑柱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无人机发射平台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的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无人机发射平台。
技术介绍
多旋翼无人机,是一种具有三个及以上旋翼轴的特殊的无人驾驶直升机。其通过每个轴上的电动机转动,带动旋翼,从而产生升推力。旋翼的总距固定,而不像一般直升机那样可变。通过改变不同旋翼之间的相对转速,可以改变单轴推进力的大小,从而控制飞行器的运行轨迹。现有多旋翼无人机在起飞时,需要一个平整的发射平台,以保证其起飞顺利,而现有的发射平台仅仅适用于本身平整的地面,而对于地势比较复杂的起飞环境,其适用性非常差;若发射平台的稳定性较差,严重的将影响无人机的起飞,或者起飞后需要调整较长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无人机发射平台,以解决现有无人机发射平台在地面不平的环境中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无人机发射平台,其包括发射平台和安装于发射平台底面的至少三根支撑立柱;位于发射平台顶部的各个角落均安装一个指示灯;发射平台顶部边缘安装电气控制盒,电气控制盒内容置PCB板,PCB板上集成红外发射电路,红外发射电路包括晶体管VT1、晶体管VT2和阻容元件构成的多谐振荡器;支撑立柱包括位于支撑立柱上部、且与发射平台底部连接的伸缩柱和位于下部的缓冲柱;伸缩柱上设有调节伸缩量的调节按钮;缓冲柱包括缓冲腔体,缓冲腔体内容置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与滑板固定连接;滑板固定于支撑柱上。优选地,红外发射电路与设置于无人机上的红外接收模块信号连接。优选地,红外接收模块为LR45B高灵敏度远距离超外差433m无线模块RXB12遥控接收模块。优选地,红外发射电路通过开关SA与电源连接。优选地,支撑立柱顶部与发射平台底部螺纹连接。优选地,缓冲弹簧顶部固定于缓冲腔体内壁,缓冲弹簧底部固定于滑板上。优选地,支撑柱固定于基板上。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无人机发射平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发射平台底部固定至少三根支撑立柱,且支撑立柱的上部为伸缩柱,即使是不平的地面,也可以实现高度的调节;除此,支撑立柱的底部为缓冲柱,利用弹簧的伸缩量缓冲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增强整个发射平台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新型无人机发射平台的结构图。图2为新型无人机发射平台缓冲柱结构图。图3为新型无人机发射平台红外发射电路图。其中,1、发射平台;2、电气控制盒;3、指示灯;4、伸缩柱;5、调节按钮;6、缓冲柱;7、基板;8、缓冲腔体;9、缓冲弹簧;10、滑板;11、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参考图1,本方案的新型无人机发射平台1,包括发射平台1和安装于发射平台1底面的至少三根支撑立柱。发射平台1可以为方形或者圆形,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优选为方形,其表面平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位于发射平台1顶部的各个角落均安装一个指示灯3,指示灯3通过其装置内部的电池供电,用于指示作用,尤其在于无人机返回目的地时,便于无人机降落地点的粗定位指示(精度较低的指示)。电气控制盒2安装于发射平台1顶部边缘,其内容置PCB板,PCB板上集成红外发射电路,红外发射电路与电源连接,电源可以为干电池,干电池便于携带,且可直接安装于电气控制盒2内。红外发射电路与设置于无人机上的红外接收模块信号连接,红外接收模块选用LR45B高灵敏度远距离超外差433m无线模块RXB12遥控接收模块。参考图3,红外发射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合上开关SA加上电源电压后,VTZ优先导通,其集电极呈低电平“O”,此低电平经VD2、C3耦合至VT1的基极,使VT1截止。VT2导通后,R4、VD2和VT向G充电,充电的结果是使C带上左正右负的电荷,使VT1的基极电位开始升高。当基极电压升高至一定值后,VT1导通,其集电极的下跳变电平经VDI、岛加至VT2的基极,使VT2由导通转为截止。然后,rr、1转为截止,VT2导通。vri、VT2交替导通、截止,进而如此地循环下去,形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其振荡频率主要取决于充放电时间常数R、G和Ra、岛。VT1、VT2起振后的交替导通和截止,接于其集电极上的LED2、LED3和LED1交替发出红外光和红色光。发射出的红外光被红外接收模块接收,进而得到无人机的飞行距离(即红外定位),进而实现无人机起飞和返航降落时的辅助定位,需要说明的是,红外定位技术为非常成熟的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且本实施例的定位均为短距离的粗定位或者辅助定位。参考图2,支撑立柱顶部与发射平台底部螺纹连接,便于安装、拆卸和运输。支撑立柱包括位于支撑立柱上部、且与发射平台1底部连接的伸缩柱4和位于下部的缓冲柱。伸缩柱4上设有调节伸缩量的调节按钮5,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地面情况通过调节按钮5选择合适的高度。缓冲柱包括缓冲腔体8,缓冲腔体8内容置缓冲弹簧9,缓冲弹簧9与滑板10固定连接,滑板10固定于支撑柱11上。缓冲弹簧9顶部固定于缓冲腔体8内壁,缓冲弹簧9底部固定于滑板10上,在缓冲弹簧9的作用下,即使地面凹凸不平整,弹簧压缩,滑板10向下移动,配合伸缩柱4的长度调节,即可保证发射平台1的水平。除此,由于无人机起飞时,具有较大的反作用力,若地面不平整,发射平台1可能会在反作用力的冲击下,倾倒损坏。而本技术在缓冲柱的作用下,缓冲弹簧9将力通过弹簧压缩传递至基板7(大地),由于弹簧力不能突变,故可有效缓冲整个反作用力,即使在不平整的地面,也可确保发射平台1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发射平台1底部固定至少三根支撑立柱,且支撑立柱的上部为伸缩柱4,即使是不平的地面,也可以实现高度的调节;除此,支撑立柱的底部为缓冲柱,利用弹簧的伸缩量缓冲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增强整个发射平台1的稳定性。虽然结合附图对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无人机发射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平台和安装于发射平台底面的至少三根支撑立柱;位于所述发射平台顶部的各个角落均安装一个指示灯;所述发射平台顶部边缘安装电气控制盒,电气控制盒内容置PCB板,PCB板上集成红外发射电路,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包括晶体管VT1、晶体管VT2和阻容元件构成的多谐振荡器;/n所述支撑立柱包括位于支撑立柱上部、且与发射平台底部连接的伸缩柱和位于下部的缓冲柱;所述伸缩柱上设有调节伸缩量的调节按钮;所述缓冲柱包括缓冲腔体,缓冲腔体内容置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与滑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板固定于支撑柱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无人机发射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平台和安装于发射平台底面的至少三根支撑立柱;位于所述发射平台顶部的各个角落均安装一个指示灯;所述发射平台顶部边缘安装电气控制盒,电气控制盒内容置PCB板,PCB板上集成红外发射电路,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包括晶体管VT1、晶体管VT2和阻容元件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所述支撑立柱包括位于支撑立柱上部、且与发射平台底部连接的伸缩柱和位于下部的缓冲柱;所述伸缩柱上设有调节伸缩量的调节按钮;所述缓冲柱包括缓冲腔体,缓冲腔体内容置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与滑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板固定于支撑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人机发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电路与设置于无人机上的红外接收模块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惠海鹏姚得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方正测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