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制动牵引火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42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制动牵引火炮包括支撑座、转轴和车轮;车轮设有两个;支撑座上开设有贯穿的通孔;转轴的一端穿过支撑座的通孔;转轴通过多个轴承与支撑座的通孔连接;还包括两套自制动机构和重力驱动机构;两套自制动机构均套设在转轴上;两套自制动机构对称布置;每套自制动机构分别位于两侧的车轮与支撑座之间;重力驱动机构分别与两套自制动机构连接;重力驱动机构位于支撑座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制动牵引火炮通过重力驱动机构驱动自制动机构对火炮的支撑座进行进行下陡坡的自动减速,降低了对牵引火炮机械车辆的制动能力要求;降低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制动牵引火炮机构
本技术涉及火炮牵引车
,具体涉及一种自制动牵引火炮。
技术介绍
按照运动方式划分,火炮分为牵引火炮和自行火炮。牵引火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造价低,维修方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使用汽车或拖拉机牵引火炮,以替代骡马驮载和挽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机械车辆牵引成为牵引火炮运动的基本方式。现代牵引火炮仍以手动操瞄方式为主,有的也安装了自动化火控系统和定位定向导航系统,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自主作战能力。牵引火炮在机械车辆的牵引下上坡下坎,跋山涉水,常常经过斜度不同的陡坡,然而其本身并没有制动功能,主要靠牵引火炮的机械车辆进行制动,存在安全隐患,且对对应的机械车辆的制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制动牵引火炮,以增加牵引火炮自身的制动能力,降低对牵引火炮机械车辆的制动能力要求;降低安全隐患。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制动牵引火炮,包括支撑座、转轴和车轮;所述车轮设有两个;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座的通孔;所述转轴通过多个轴承与所述支撑座的通孔连接;两个所述车轮分别与所述转轴的两端同轴向中心线固定连接,还包括两套自制动机构和重力驱动机构;两套所述自制动机构均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两套所述自制动机构对称布置;每套所述自制动机构分别位于两侧的车轮与支撑座之间;所述重力驱动机构分别与两套所述自制动机构连接;所述重力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所述自制动机构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滑动圈、抵块、环形摩擦块和复位组件;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二套管同轴向中心线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下方与所述重力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重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套管转动;所述滑动圈同轴向中心线滑动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一套管外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其轴向中心线呈对称布置的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套管的轴向相同;所述滑动圈的内壁上对应每个所述滑动槽处均设有与之配合的滑动块;所述第一套管远支撑座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圈相抵;所述抵块布置有两块;两块所述抵块分别与所述滑动圈的外周侧壁连接;两块所述抵块相对转轴呈对称布置;两块所述抵块远所述滑动圈的一端均与所述复位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复位组件远两块所述抵块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复位组件用于驱动抵块靠近支撑座;所述环形摩擦块同轴向中心线连接在所述滑动圈上;所述环形摩擦块位于所述滑动圈和同侧的车轮之间;所述车轮靠环形摩擦块的一侧连接有摩擦圆盘;所述摩擦圆盘与所述环形摩擦块对应。优选地,所述重力驱动机构包括重力摆动杆;所述重力摆动杆的两端通过连接杆与对应的第一套管下方连接。优选地,所述复位组件为拉簧;两块所述抵块远所述滑动圈的一端均与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所述拉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拉簧远两块所述抵块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优选地,还包括与转轴同轴向中心线的隔离套筒;所述隔离套筒设有两个,每个所述隔离套筒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自制动机构位于所述隔离套筒内;所述隔离套筒上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重力驱动机构分别通过两个所述隔离套筒的通孔与对应的所述自制动机构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制动牵引火炮,火炮的支撑座在下陡坡时候,重力驱动机构在重力下带动自制动机构运动对整个装置进行减速;增加了牵引火炮自身的制动能力,降低了对牵引火炮机械车辆的制动能力要求;降低了安全隐患。装置不需要操作,实现下坡自动减速,上坡解除减速状态,结构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制动牵引火炮的主视图(无隔离套筒);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自制动牵引火炮的自制动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撑座;2、转轴;3、车轮;4、自制动机构;41、第一套管;411、滑动槽;42、第二套管;43、滑动圈;431、滑动块;44、抵块;45、环形摩擦块;46、复位组件;47、隔离套筒;5、重力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图1至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制动牵引火炮,包括支撑座1、转轴2和车轮3;车轮3设有两个。支撑座1上开设有贯穿的通孔;转轴2的一端穿过支撑座1的通孔。转轴2通过多个轴承与支撑座1的通孔连接;两个车轮3分别与转轴2的两端同轴向中心线固定连接,还包括两套自制动机构4和重力驱动机构5;两套自制动机构4均套设在转轴2上;两套自制动机构4对称布置;每套自制动机构4分别位于两侧的车轮3与支撑座1之间;重力驱动机构5分别与两套自制动机构4连接;重力驱动机构5位于支撑座1的下方。自制动机构4包括第一套管41、第二套管42、滑动圈43、抵块44、环形摩擦块45和复位组件46。第一套管41套设在转轴2上,第一套管41的一端与支撑座1连接;第二套管42同轴向中心线套设在第一套管41上;第二套管42的内壁与第一套管41的外壁螺纹连接;第二套管42的下方与重力驱动机构5连接。重力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第一套管41转动;滑动圈43同轴向中心线滑动套设在第一套管41上;第一套管41外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其轴向中心线呈对称布置的滑动槽411。两个滑动槽4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套管41的轴向相同;滑动圈43的内壁上对应每个滑动槽411处均设有与之配合的滑动块431。第一套管41远支撑座1的一端与滑动圈43相抵;抵块44布置有两块;两块抵块44分别与滑动圈43的外周侧壁连接;两块抵块44相对转轴2呈对称布置;两块抵块44远滑动圈43的一端均与复位组件46的一端连接;复位组件46远两块抵块44的一端与支撑座1连接。复位组件46用于驱动抵块44靠近支撑座1;环形摩擦块45同轴向中心线连接在滑动圈43上;环形摩擦块45位于滑动圈43和同侧的车轮3之间;车轮3靠环形摩擦块45的一侧连接有摩擦圆盘;摩擦圆盘与环形摩擦块45对应。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制动牵引火炮,火炮设置在支撑座1上,当下陡坡时候,重力驱动机构5在重力的作用下绕转轴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套管42转动,第二套管42抵在滑动圈43上。当第二套管42转动时,滑动圈43上的滑动块431在第一套管41上的滑动槽411内沿转轴2的轴向滑动,连接在滑动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制动牵引火炮,包括支撑座、转轴和车轮;所述车轮设有两个;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座的通孔;所述转轴通过多个轴承与所述支撑座的通孔连接;两个所述车轮分别与所述转轴的两端同轴向中心线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套自制动机构和重力驱动机构;两套所述自制动机构均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两套所述自制动机构对称布置;每套所述自制动机构分别位于两侧的车轮与支撑座之间;所述重力驱动机构分别与两套所述自制动机构连接;所述重力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n所述自制动机构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滑动圈、抵块、环形摩擦块和复位组件;/n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二套管同轴向中心线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下方与所述重力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重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套管转动;所述滑动圈同轴向中心线滑动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一套管外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其轴向中心线呈对称布置的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套管的轴向相同;所述滑动圈的内壁上对应每个所述滑动槽处均设有与之配合的滑动块;所述第一套管远支撑座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圈相抵;所述抵块布置有两块;两块所述抵块分别与所述滑动圈的外周侧壁连接;两块所述抵块相对转轴呈对称布置;两块所述抵块远所述滑动圈的一端均与所述复位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复位组件远两块所述抵块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复位组件用于驱动抵块靠近支撑座;所述环形摩擦块同轴向中心线连接在所述滑动圈上;所述环形摩擦块位于所述滑动圈和同侧的车轮之间;所述车轮靠环形摩擦块的一侧连接有摩擦圆盘;所述摩擦圆盘与所述环形摩擦块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制动牵引火炮,包括支撑座、转轴和车轮;所述车轮设有两个;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座的通孔;所述转轴通过多个轴承与所述支撑座的通孔连接;两个所述车轮分别与所述转轴的两端同轴向中心线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套自制动机构和重力驱动机构;两套所述自制动机构均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两套所述自制动机构对称布置;每套所述自制动机构分别位于两侧的车轮与支撑座之间;所述重力驱动机构分别与两套所述自制动机构连接;所述重力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
所述自制动机构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滑动圈、抵块、环形摩擦块和复位组件;
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二套管同轴向中心线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下方与所述重力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重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套管转动;所述滑动圈同轴向中心线滑动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一套管外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其轴向中心线呈对称布置的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套管的轴向相同;所述滑动圈的内壁上对应每个所述滑动槽处均设有与之配合的滑动块;所述第一套管远支撑座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圈相抵;所述抵块布置有两块;两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巨光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望江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