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能量条装饰件注塑模具的热流道融合机构,包括底板和滑杆,两个所述滑杆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两侧,两个所述滑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下模,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的内部上侧中端开设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分流道,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的下端均开设有型腔,所述上模的内部两侧且位于对应的第一分流道的上方均开设有第二分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多个热流道内的塑胶进行融合,能够防止分流道内的塑胶流入主流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量条装饰件注塑模具的热流道融合机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能量条装饰件注塑模具的热流道融合机构。
技术介绍
热流道是在注塑模具中使用的,将融化的塑料粒子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的加热组件系统,热流道模具是将传统式模具或三板式模具的浇道与流道经过加热,于每一成形时即不需要取出流道和浇道的一种崭新构造,在能量条装饰件的生产中广泛应用。传统的能量条装饰件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多种塑胶进行融合注塑,就需要使用多个热流道进行注塑,而目前的多热流道注塑磨具结构简单,难以阻止分流道内的塑胶导流到主流道内,从而会影响产品的注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流道融合机构难以阻止分流道内的塑胶导流到主流道内,从而会影响产品的注塑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能量条装饰件注塑模具的热流道融合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量条装饰件注塑模具的热流道融合机构,包括底板和滑杆,两个所述滑杆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两侧,两个所述滑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下模,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的内部上侧中端开设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分流道,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的下端均开设有型腔,所述上模的内部两侧且位于对应的第一分流道的上方均开设有第二分流道,两个所述第二分流道的内侧一端均与对应的第一分流道的中部连通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与对应的第二分流道的连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块,两个所述密封块的内部均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设置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的杆壁均固定套接有封堵板,所述上模的前侧设置有带动两个封堵板转动的旋转机构。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蜗轮和双向蜗杆,两个所述蜗轮均设置于上模的前侧且均与对应的转杆的前端固定套接,所述上模的前侧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侧板,所述双向蜗杆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且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与对应的侧板转动连接,左侧所述侧板的外侧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与双向蜗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双向蜗杆与两个所述蜗轮均啮合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蜗轮的表面下端均固定设置有指示块。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支撑架与对应的侧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模的两端均通过滑块与对应的滑杆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量条装饰件注塑模具的热流道融合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能量条装饰件注塑模具的热流道融合机构,通过电机带动双向蜗杆转动可带动两个蜗轮进行转动,使得两个蜗轮带动对应的转杆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封堵块进行转动,使得两个封堵块能够根据需求将对应的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进行封堵,从而可有效防止第二分流道内部的塑胶倒流到主流道内。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能够对多个热流道内的塑胶进行融合,能够防止分流道内的塑胶流入主流道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能量条装饰件注塑模具的热流道融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前视结构示意;图3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板、2支撑杆、3顶板、4下模、5上模、6主流道、7第一分流道、8型腔、9第二分流道、10液压缸、11滑板、12转杆、13密封块、14封堵板、15蜗轮、16侧板、17双向蜗杆、18电机、19指示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能量条装饰件注塑模具的热流道融合机构,包括底板1和滑杆2,两个滑杆2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两侧,两个滑杆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顶板3,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缸10,液压缸10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下模4,顶板3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上模5,上模5的内部上侧中端开设有主流道6,主流道6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分流道7,两个第一分流道7的下端均开设有型腔8,上模5的内部两侧且位于对应的第一分流道7的上方均开设有第二分流道9,两个第二分流道9的内侧一端均与对应的第一分流道7的中部连通设置,两个第一分流道7与对应的第二分流道9的连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块13,两个密封块13的内部均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设置有转杆12,两个转杆12的杆壁均固定套接有封堵板14,上模5的前侧设置有带动两个封堵板14转动的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蜗轮15和双向蜗杆17,两个蜗轮15均设置于上模5的前侧且均与对应的转杆12的前端固定套接,上模5的前侧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侧板16,双向蜗杆17设置于两个侧板16之间且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与对应的侧板16转动连接,左侧侧板16的外侧设置有电机18且电机18的输出端与双向蜗杆17的左端固定连接,双向蜗杆17与两个蜗轮15均啮合连接。两个蜗轮15的表面下端均固定设置有指示块19,方便读取封堵板14的位置。电机18通过支撑架与对应的侧板16固定连接,使得电机18与对应的侧板16连接的更稳固。下模4的两端均通过滑块11与对应的滑杆2滑动连接,使得下模4能够更稳定的滑动。底板1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脚,对设备进行稳固的支撑。本技术中,使用时,工作人员接通液压缸10的电源,液压缸10活塞杆伸长使得下模4与上模5配合,此时将塑胶从主流道6导入经两侧第一分流道7流入对应的型腔8的内部,然后接通电机18的电源,电机18带动双向蜗杆17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蜗轮15转动,两个蜗轮15带动对应的封堵板旋转90度将对应的第一分流道7的中部封堵起来,然后进另一种塑胶从两侧第二分流道9导入,最终流入对应的空腔8内,从而可对多个塑胶进行融合浇筑且能够防止第二分流管9内的塑胶倒流入主流管6的内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量条装饰件注塑模具的热流道融合机构,包括底板(1)和滑杆(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杆(2)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两侧,两个所述滑杆(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顶板(3),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缸(10),所述液压缸(10)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下模(4),所述顶板(3)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上模(5),所述上模(5)的内部上侧中端开设有主流道(6),所述主流道(6)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分流道(7),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7)的下端均开设有型腔(8),所述上模(5)的内部两侧且位于对应的第一分流道(7)的上方均开设有第二分流道(9),两个所述第二分流道(9)的内侧一端均与对应的第一分流道(7)的中部连通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7)与对应的第二分流道(9)的连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块(13),两个所述密封块(13)的内部均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设置有转杆(12),两个所述转杆(12)的杆壁均固定套接有封堵板(14),所述上模(5)的前侧设置有带动两个封堵板(14)转动的旋转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量条装饰件注塑模具的热流道融合机构,包括底板(1)和滑杆(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杆(2)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两侧,两个所述滑杆(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顶板(3),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液压缸(10),所述液压缸(10)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下模(4),所述顶板(3)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上模(5),所述上模(5)的内部上侧中端开设有主流道(6),所述主流道(6)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分流道(7),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7)的下端均开设有型腔(8),所述上模(5)的内部两侧且位于对应的第一分流道(7)的上方均开设有第二分流道(9),两个所述第二分流道(9)的内侧一端均与对应的第一分流道(7)的中部连通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7)与对应的第二分流道(9)的连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块(13),两个所述密封块(13)的内部均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设置有转杆(12),两个所述转杆(12)的杆壁均固定套接有封堵板(14),所述上模(5)的前侧设置有带动两个封堵板(14)转动的旋转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量条装饰件注塑模具的热流道融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蜗轮(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造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境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