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品顶针板二次顶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08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品顶针板二次顶出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的顶部壳体内壁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模具主体的中部壳体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模具主体的底部壳体开设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的底部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输出轴活动贯穿出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且液压杆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卡件,所述第一卡件的顶部壳体设有第二卡件,所述第二卡件的顶部壳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圈活动贯穿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且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针板主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进行维修、保养,从而保证二次顶出机构能够顺畅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品顶针板二次顶出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产品顶针板二次顶出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现有的二次顶出模具在维修、保养时,需要对其进行拆卸,而模具的拆卸非常的耗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产品顶针板二次顶出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产品顶针板二次顶出模具。(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产品顶针板二次顶出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的顶部壳体内壁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模具主体的中部壳体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模具主体的底部壳体开设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的底部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输出轴活动贯穿出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且液压杆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卡件,所述第一卡件的顶部壳体设有第二卡件,所述第二卡件的顶部壳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圈活动贯穿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且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针板主体,所述顶针板主体的外圈活动套接在第一腔体的内壁周圈里。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开设有两个第一开口,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外圈分别活动套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圈里。<br>优选的,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开设有两个第二开口,两个所述液压杆的外圈分别活动套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圈里。优选的,所述模具主体的顶部壳体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圈固定套接有顶出筒,所述顶出筒位于所述顶针板主体的正上方。优选的,所述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圈设有卡块。优选的,所述第一卡件、卡块和第二卡件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圈转动套接有螺栓。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液压杆、第一卡件、卡块、第二卡件、螺栓、固定杆、顶针板主体等结构,液压杆通过第一卡件可以带动卡块和第二卡件上下移动,第二卡件通过固定杆带动顶针板主体,从而把物料顶出;通过转动多个螺栓可以使第一卡件和卡块与第二卡件进行固定,也可以使其分离,从而方便进行拆卸维修、保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产品顶针板二次顶出模具模具主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产品顶针板二次顶出模具模具主体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产品顶针板二次顶出模具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具主体、2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第三腔体、5液压杆、6第一卡件、7卡块、8第二卡件、9螺栓、10固定杆、11顶针板主体、12顶出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产品顶针板二次顶出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模具主体1的顶部壳体内壁开设有第一腔体2,模具主体1的中部壳体开设有第二腔体3,模具主体1的底部壳体开设有第三腔体4,第三腔体4的底部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液压杆5,液压杆5的输出轴活动贯穿出第二腔体3和第三腔体4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且液压杆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卡件6,第一卡件6的顶部壳体设有第二卡件8,第二卡件8的顶部壳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外圈活动贯穿出第一腔体2和第二腔体3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且固定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针板主体11,顶针板主体11的外圈活动套接在第一腔体2的内壁周圈里。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腔体2和第二腔体3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开设有两个第一开口,两个固定杆10的外圈分别活动套接在两个第一开口的内圈里。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腔体3和第三腔体4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开设有两个第二开口,两个液压杆5的外圈分别活动套接在两个第二开口的内圈里。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模具主体1的顶部壳体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圈固定套接有顶出筒12,顶出筒12位于顶针板主体11的正上方。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卡件6和第二卡件8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均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圈设有卡块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卡件6、卡块7和第二卡件8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孔,螺孔的内圈转动套接有螺栓9。工作原理:首先,因为液压杆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卡件6,第一卡件6的顶部壳体设有第二卡件8,第二卡件8与第一卡件6的中间设有卡块7,所以液压杆5可以通过第一卡件6带动卡块7和第二卡件8上下移动,由于第二卡件8的顶部壳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针板主体11,因此第二卡件8能够通过固定杆10带动顶针板主体11,从而把物料顶到第一腔体2的顶部,在由顶出筒12排出,而第一卡件6和第二卡件8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均开设有凹槽,卡块7位于两个凹槽的内圈里,且第一卡件6、卡块7和第二卡件8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孔,螺栓9的外圈转动套接在螺孔的内圈里,所以在转动多个螺栓9的时候,可以使第一卡件6和卡块7与第二卡件8进行固定,也可以使其分离,从而方便进行拆卸维修、保养。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品顶针板二次顶出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1)的顶部壳体内壁开设有第一腔体(2),所述模具主体(1)的中部壳体开设有第二腔体(3),所述模具主体(1)的底部壳体开设有第三腔体(4),所述第三腔体(4)的底部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液压杆(5),所述液压杆(5)的输出轴活动贯穿出第二腔体(3)和第三腔体(4)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且液压杆(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卡件(6),所述第一卡件(6)的顶部壳体设有第二卡件(8),所述第二卡件(8)的顶部壳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的外圈活动贯穿出第一腔体(2)和第二腔体(3)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且固定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针板主体(11),所述顶针板主体(11)的外圈活动套接在第一腔体(2)的内壁周圈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品顶针板二次顶出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1)的顶部壳体内壁开设有第一腔体(2),所述模具主体(1)的中部壳体开设有第二腔体(3),所述模具主体(1)的底部壳体开设有第三腔体(4),所述第三腔体(4)的底部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液压杆(5),所述液压杆(5)的输出轴活动贯穿出第二腔体(3)和第三腔体(4)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且液压杆(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卡件(6),所述第一卡件(6)的顶部壳体设有第二卡件(8),所述第二卡件(8)的顶部壳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的外圈活动贯穿出第一腔体(2)和第二腔体(3)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且固定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针板主体(11),所述顶针板主体(11)的外圈活动套接在第一腔体(2)的内壁周圈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顶针板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2)和第二腔体(3)相互靠近的一侧壳体开设有两个第一开口,两个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峰吴学渊黄文辉杨建兵吴名强徐祖茂陈昌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迪翔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