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89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属于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块,固定块的右端开凿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前后内均均设置有两个第一铰轴,位于上部的两个第一铰轴之间和位于下部的两个第一铰轴之间均转动连接有夹取弯板,两个夹取弯板的左端均开凿有转动槽,两个转动槽之间均通过固定杆活动铰接有第一转杆,两个第一转杆通过第二铰轴活动铰接有第二转杆,安装槽的后内壁通过限位环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圆板,圆板的前端偏心出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的转动连接于第二转杆内,固定块的前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最终可以实现便于夹取物品,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实用性极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
本技术涉及智能制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
技术介绍
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机械手在智能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机械手的夹取方式单一,夹取效果不佳,不能满足实际中的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它可以实现便于夹取物品,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实用性极强。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端开凿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前后内均均设置有两个第一铰轴,位于上部的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之间和位于下部的两个第一铰轴之间均转动连接有夹取弯板,两个所述夹取弯板的左端均开凿有转动槽,两个所述转动槽之间均通过固定杆活动铰接有第一转杆,两个所述第一转杆通过第二铰轴活动铰接有第二转杆,所述安装槽的后内壁通过限位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前端偏心出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转动连接于第二转杆内,所述固定块的前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最终可以实现便于夹取物品,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实用性极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弧形滑孔,所述弧形滑孔开凿于固定块的前端,所述弧形滑孔和安装槽相连通,所述滑动杆滑动连接于弧形滑孔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杆的前端开凿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紧螺钉的长度大于弧形滑孔的高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紧螺钉的前端开凿有卡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夹取弯板的表面均包裹有橡胶套,两个所述橡胶套的表面均刻有防滑纹。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当需要夹取物品时,旋转锁紧螺钉,使锁紧螺钉和固定块之间留有空隙,移动锁紧螺钉,使滑动杆在弧形滑孔内滑动,滑动杆的旋转带动圆板的旋转,滑动杆的移动带动第二转杆的移动,第二转杆的移动带动两个第一转杆旋转,实现两个第一转杆推拉夹取弯板,两个夹取弯板在两个第一铰轴为支点下发生旋转,实现两个夹取弯板的右端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最终实现两个夹取弯板夹取物品。(2)本方案设置有锁紧螺钉,锁紧螺钉的设置便于将滑动杆的位置进行固定,实现夹取状态下物品不会脱离夹取弯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的第一立体图;图2为本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的第二立体图。图中标号说明:1固定块、2安装槽、3第一铰轴、4夹取弯板、5限位环、6弧形滑孔、7锁紧螺钉、8转动槽、9第一转杆、10固定杆、11第二转杆、12第二铰轴、13滑动杆、14圆板、15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包括固定块1,固定块1的右端开凿有安装槽2,安装槽2的前后内均均设置有两个第一铰轴3,位于上部的两个第一铰轴3之间和位于下部的两个第一铰轴3之间均转动连接有夹取弯板4,两个夹取弯板4的左端均开凿有转动槽8,两个转动槽8之间均通过固定杆10活动铰接有第一转杆9,两个第一转杆9通过第二铰轴12活动铰接有第二转杆11,安装槽2的后内壁通过限位环5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圆板14,圆板14的前端偏心出固定连接有滑动杆13,滑动杆13的转动连接于第二转杆11内,固定块1的前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本实施例中,第一铰轴3是夹取弯板4旋转的支点,便于夹取弯板4的旋转,夹取弯板4是夹取物品的,通过两个夹取弯板4旋转将物品夹取,限位环5是便于转轴旋转的,转轴不会脱离限位环5,转动槽8是便于安装第一转杆9的,第一转杆9是在转动槽8内转动的,固定杆10是限制第一转杆9位置的,第二转杆11是通过第二铰轴12连接第一转杆9的,通过第二转杆11的移动带动两个第一转杆9的移动,滑动杆13是连接圆板14和第二转杆11的,滑动杆13位于圆板14的偏心出,圆板14的旋转带动滑动杆13旋转,滑动杆13的旋转带动第二转杆11作左右往复运动。具体的,请参阅图1,限位机构包括弧形滑孔6,弧形滑孔6开凿于固定块1的前端,弧形滑孔6和安装槽2相连通,滑动杆13滑动连接于弧形滑孔6内。本实施例中,弧形滑孔6开凿于固定块1的前端,弧形滑孔6和安装槽2相连通,滑动杆13滑动连接于弧形滑孔6内,便于限制滑动杆13的移动范围,滑动杆13和弧形滑孔6的左内壁接触时,滑动杆13和安装槽2的左内壁距离最小,当滑动杆13和弧形滑孔6的右内壁接触时,滑动杆13和安装槽2的左内壁距离最大。具体的,请参阅图1,滑动杆13的前端开凿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钉7。本实施例中,滑动杆13的前端开凿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钉7,便于固定滑动杆13的位置,通过旋转锁紧螺钉7将锁紧螺钉7和固定块1之间拉紧固定。具体的,请参阅图1,锁紧螺钉7的长度大于弧形滑孔6的高度。本实施例中,锁紧螺钉7的长度大于弧形滑孔6的高度,防止锁紧螺钉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包括固定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的右端开凿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的前后内均设置有两个第一铰轴(3),位于上部的两个所述第一铰轴(3)之间和位于下部的两个第一铰轴(3)之间均转动连接有夹取弯板(4),两个所述夹取弯板(4)的左端均开凿有转动槽(8),两个所述转动槽(8)之间均通过固定杆(10)活动铰接有第一转杆(9),两个所述第一转杆(9)通过第二铰轴(12)活动铰接有第二转杆(11),所述安装槽(2)的后内壁通过限位环(5)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圆板(14),所述圆板(14)的前端偏心出固定连接有滑动杆(13),所述滑动杆(13)的转动连接于第二转杆(11)内,所述固定块(1)的前侧设置有限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包括固定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的右端开凿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的前后内均设置有两个第一铰轴(3),位于上部的两个所述第一铰轴(3)之间和位于下部的两个第一铰轴(3)之间均转动连接有夹取弯板(4),两个所述夹取弯板(4)的左端均开凿有转动槽(8),两个所述转动槽(8)之间均通过固定杆(10)活动铰接有第一转杆(9),两个所述第一转杆(9)通过第二铰轴(12)活动铰接有第二转杆(11),所述安装槽(2)的后内壁通过限位环(5)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圆板(14),所述圆板(14)的前端偏心出固定连接有滑动杆(13),所述滑动杆(13)的转动连接于第二转杆(11)内,所述固定块(1)的前侧设置有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