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母线板通孔轧制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46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母线板通孔轧制固定装置,一种铝合金母线板通孔轧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槽、压紧组件、上模板及下模板,所述固定槽的截面呈H型,所述固定槽底部设有承托槽,所述下模板设置于承托槽内,所述下模板的顶面与固定槽底部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下模板上方设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及下模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尺寸相同的通孔,所述固定槽内设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设置于所述承托槽一侧。通过压紧组件将铝合金母线板固定在固定槽内,通过上模板及下模板上的通孔配合,在铝合金母线板需要打孔的位置与通孔重合,进行打孔操作,避免直接对铝合金母线板打孔操作发生形变,造成铝合金母线板在使用中出现烧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母线板通孔轧制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铝合金母线板的轧制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铝合金母线板通孔轧制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铝合金母线板在施工现场,可能有需要进行临时调整加工的情况,例如在铝合金母线板上扩大通孔,或是开设通孔等操作,收场地环境的限制,对通孔的加工通常直接在母线板上开凿,现场加工的同时会造成铝合金母板的形变,在受到较大负荷时,易造成铝合金母线板的烧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场施工过程中在铝合金母线板上临时进行通孔加工操作,造成铝合金母线板形变,引发铝合金母线板在使用时出现烧坏风险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铝合金母线板通孔轧制固定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铝合金母线板通孔轧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槽、压紧组件、上模板及下模板,所述固定槽的截面呈H型,所述固定槽底部设有承托槽,所述下模板设置于承托槽内,所述下模板的顶面与固定槽底部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下模板上方设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及下模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尺寸相同的通孔,所述固定槽内设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设置于所述承托槽一侧。通过压紧组件将铝合金母线板固定在固定槽内,通过上模板及下模板上的通孔配合,在铝合金母线板需要打孔的位置与通孔重合,进行打孔操作,避免直接对铝合金母线板打孔操作发生形变,造成铝合金母线板在使用中出现烧坏的问题。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通过连接部相接,所述连接部设置于上模板的其中一端。通过连接部将上模板及下模板在竖向上进行固定,使得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通孔始终处于对应的状态。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承托槽横跨固定槽底部,所述固定槽侧边部开设有至少一个下插槽,所述下插槽与承托槽连通,所述下插槽上方设有上插槽。将上模板及下模板分别插入对应的上插槽及下插槽内,实现上模板及下模板在固定槽上的快速安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上模板上设有第二刻度线,所述第二刻度线在所述上模板方向上设置。参照第二刻度线,控制铝合金母线板在固定槽内进行精确的横向移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固定槽内的至少一侧边部上设有第一刻度线。参照第一刻度线,控制铝合金母线板沿固定槽内的长度方向精确移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压紧组件包括支撑梁和调整螺栓,所述支撑梁设置于所述固定槽底部上方并与固定槽的两侧边部相接,所述支撑梁上螺接有挤压铝合金母线板的调整螺栓,所述调整螺栓在支撑梁的横向上呈间隔排列。对调整螺栓进行调整,对铝合金母线板在固定槽内的位置进行压紧固定,防止打孔操作时出现铝合金母线板出现位移的情况。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固定槽底部与支撑梁之间设有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调整螺栓挤压并与铝合金母线板接触,所述压板底面设有保护层。通过压板增加与铝合金母线板的接触面积,防止调整螺栓直接与铝合金母线板接触造成挤压变形;通过压板底面的保护层对与铝合金母线板的接触面进行保护。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压紧组件将铝合金母线板固定在固定槽内,通过上模板及下模板上的通孔配合,在铝合金母线板需要打孔的位置与通孔重合,进行打孔操作,避免直接对铝合金母线板打孔操作发生形变,造成铝合金母线板在使用中出现烧坏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上模板及下模板组合示意图。附图中:1、固定槽,11、第一刻度线,12、上插槽,13、下插槽,14、承托槽,2、压紧组件,21、支撑梁,22、调整螺栓,23、压板,3、上模板,31、第二刻度线,4、连接部,5、下模板,6、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如附图所示,一种铝合金母线板通孔轧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槽1、压紧组件2、上模板3及下模板5,所述固定槽1的截面呈H型,所述固定槽1底部设有承托槽14,所述下模板5设置于承托槽14内,所述下模板5的顶面与固定槽1底部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下模板5上方设有上模板3,所述上模板3及下模板5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尺寸相同的通孔6,所述固定槽1内设有压紧组件2,所述压紧组件2设置于所述承托槽14一侧。通过压紧组件2将铝合金母线板固定在固定槽1内,通过上模板3及下模板5上的通孔6配合,在铝合金母线板需要打孔的位置与通孔6重合,进行打孔操作,避免直接对铝合金母线板打孔操作发生形变,造成铝合金母线板在使用中出现烧坏的问题。所述固定槽1的截面呈H型,可以减小在对铝合金母线板进行打孔操作时震动。所述上模板3与下模板5之间通过连接部4相接,所述连接部4设置于上模板3的其中一端。通过连接部4将上模板3及下模板5在竖向上进行固定,使得上模板3与下模板5之间的通孔6始终处于对应的状态。放置铝合金母线板后,可在上模板3与铝合金母线板之间的空隙内放置填充块,保证上模板3与下模板5之间的通孔6对应。所述上模板3及下模板5设有多套,每套的通孔6尺寸均布相同,以满足对不同打孔尺寸需求。所述承托槽14横跨固定槽1底部,所述固定槽1侧边部开设有至少一个下插槽13,所述下插槽13与承托槽14连通,所述下插槽13上方设有上插槽12。将上模板3及下模板5分别插入对应的上插槽12及下插槽13内,实现上模板3及下模板5在固定槽1上的快速安装。所述上模板3上设有第二刻度线31,所述第二刻度线31在所述上模板3方向上设置。参照第二刻度线31,控制铝合金母线板在固定槽1内进行精确的横向移动。所述固定槽1内的至少一侧边部上设有第一刻度线11。参照第一刻度线11,控制铝合金母线板沿固定槽1内的长度方向精确移动。本案中提到的横跨、横向、横边及上模板3方向均表示在固定槽1的两侧边部之间的方向。本案中提到的长度方向表示固定槽1内沿侧边部延伸的方向。所述压紧组件2包括支撑梁21和调整螺栓22,所述支撑梁21设置于所述固定槽1底部上方并与固定槽1的两侧边部相接,所述支撑梁21上螺接有挤压铝合金母线板的调整螺栓22,所述调整螺栓22在支撑梁21的横向上呈间隔排列。对调整螺栓22进行调整,对铝合金母线板在固定槽1内的位置进行压紧固定,防止打孔操作时出现铝合金母线板出现位移的情况。所述固定槽1底部与支撑梁21之间设有压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母线板通孔轧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槽(1)、压紧组件(2)、上模板(3)及下模板(5),所述固定槽(1)的截面呈H型,所述固定槽(1)底部设有承托槽(14),所述下模板(5)设置于承托槽(14)内,所述下模板(5)的顶面与固定槽(1)底部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下模板(5)上方设有上模板(3),所述上模板(3)及下模板(5)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尺寸相同的通孔(6),所述固定槽(1)内设有压紧组件(2),所述压紧组件(2)设置于所述承托槽(14)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母线板通孔轧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槽(1)、压紧组件(2)、上模板(3)及下模板(5),所述固定槽(1)的截面呈H型,所述固定槽(1)底部设有承托槽(14),所述下模板(5)设置于承托槽(14)内,所述下模板(5)的顶面与固定槽(1)底部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下模板(5)上方设有上模板(3),所述上模板(3)及下模板(5)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尺寸相同的通孔(6),所述固定槽(1)内设有压紧组件(2),所述压紧组件(2)设置于所述承托槽(14)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母线板通孔轧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3)与下模板(5)之间通过连接部(4)相接,所述连接部(4)设置于上模板(3)的其中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母线板通孔轧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槽(14)横跨固定槽(1)底部,所述固定槽(1)侧边部开设有至少一个下插槽(13),所述下插槽(13)与承托槽(14)连通,所述下插槽(13)上方设有上插槽(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薇胡道同张春晓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晟光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