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37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包括:预应力连接装置和预应力调节装置。其利用预应力连接装置连接梁模板两端(梁模板支撑钢梁)的底部,所述预应力调节装置调节预应力连接装置与梁模板底部之间的距离,通过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的设计,实现承载式梁模板装置的体外预应力加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同截面水平下,提高承载式梁模板装置的承载能力,增加其跨度,减少承载式梁模板系统的支撑,进而简化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建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分为四大工程,即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和支撑工程,这四大工程共同做成完成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成型、定位、连接和受力。目前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模板工程和支撑工程主要以周转型模板和杆件式支撑为主,周转型模板需在现场随钢筋混凝土浇筑进行周转,现场人工工作量大,工序复杂,杆件式支撑主要应用杆件式脚手架进行支撑,安装和拆除较为困难,一般不进行周转,对施工条件限制较大。承载式梁模板系统是一种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金属梁模板装置,包括独立的梁角部模板、梁底模板、梁侧模板和梁预应力支撑装置。该承载式模块化金属梁模板装置通过模板间的组合定位,可快速精确地定位梁模板装置,同时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预应力加载装置,梁模板装置装配完成后,可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筑。本专利技术的预应力加载装置是为了提高承载式梁模板的承载力,在施工前对承载式梁模板预先施工压应力,施工过程中预加的压应力可全部抵消为荷载导致的拉应力,以提高承载式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承载力。承载式梁模板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中会反复进行装配和拆卸,其位置会根据工程需要不断进行变化。目前的体外预应力技术能够周转能力的欠缺,导致预应力技术应用于模板工程中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通过独立的可调钢支撑装置、独立的预应力加载装置、和预应力锚固装置,能够适用于金属梁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并能够随时拆卸,根据需求调节预应力加载大小,以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周转型支撑或临时建筑加固使用。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包括:预应力连接装置,其两端分别连接至梁模板两端的底部;预应力调节装置,其安装在预应力连接装置上,并调节预应力连接装置与梁模板底部之间的距离。可选的,上述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中,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段连接装置、第二段连接装置和连接调节装置,第一段连接装置的一端和第二段连接装置的一端分别连接至连接调节装置。可选的,上述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段连接装置的另一端和第二段连接装置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梁模板的两端。可选的,上述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调节装置能缩短或延长第一段连接装置的一端和第二段连接装置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可选的,上述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调节装置分别与第一段连接装置的一端和第二段连接装置的一端之间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可选的,上述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中,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采用钢筋材料。可选的,上述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中,还包括预应力锚固装置,其分别设置在预应力连接装置的两端端部,并分别固定在设置在加载装置2下方的可调钢支撑装置的顶部。可选的,上述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中,所述预应力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预应力连接装置上的安装座和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安装座上的加载杆,所述加载杆的顶端抵接在梁模板的底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预应力连接装置连接梁模板两端的底部,所述预应力调节装置调节预应力连接装置与梁模板底部之间的距离,通过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的设计,实现承载式梁模板装置的体外预应力加载。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同截面水平下,提高承载式梁模板装置的承载能力,增加其跨度,减少承载式梁模板系统的支撑,进而简化工作。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利用分别连接至梁模板两端底部的中预应力连接装置,安装所述预应力调节装置。由此,本专利技术中的预应力调节装置能够随时拆卸,并能够根据需求调节预应力加载大小,可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周转型支撑或临时建筑加固使用。其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中反复进行装配和拆卸,可根据工程需要变化其位置。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定位梁模板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定位梁模板系统中预应力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表示梁模板装置;2表示加载装置;3表示可调钢支撑装置;21表示预应力调节装置;22表示预应力连接装置;23表示连接调节装置;25表示第一段连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上、下”的含义指的是使用者正对定位梁模板系统时,由加载装置指向梁模板装置即为上,反之即为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适合于类似图1所示的承载式梁模板装置1,用于提高承载式梁模板装置1的跨度,减少现场支撑工程工作量,并将体外预应力装置加载装置小型化、提高其可周转性。参考图2所示,其包括:预应力连接装置22,其两端分别连接至梁模板两端的底部;预应力调节装置21,其安装在预应力连接装置22上,并调节预应力连接装置22与梁模板底部之间的距离。其中,由于所述的预应力调节装置21包括安装在预应力连接装置22上的安装座和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安装座上的加载杆,所述加载杆的顶端抵接在梁模板的底部,因而,该预应力加载装置可以快速、简单的对承载式梁模板装置1施加预应力,且施加预应力的大小可根据项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同时在无需要预应力时还可以随时拆卸。为实现承载式梁模板装置1的定位和体外预应力加载,在一种实现方式下,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图2所示的方式:在承载式梁模板装置1底部布置可调钢支撑装置3,可此种可调钢支撑装置3可根据项目需求不同,调整梁模板装置1高度;还可以在所述可调钢支撑装置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预应力连接装置(22),其两端分别连接至梁模板两端的底部;/n预应力调节装置(21),其安装在预应力连接装置(22)上,并调节预应力连接装置(22)与梁模板底部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应力连接装置(22),其两端分别连接至梁模板两端的底部;
预应力调节装置(21),其安装在预应力连接装置(22)上,并调节预应力连接装置(22)与梁模板底部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22)包括第一段连接装置(25)、第二段连接装置和连接调节装置(23),第一段连接装置(25)的一端和第二段连接装置的一端分别连接至连接调节装置(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连接装置(25)的另一端和第二段连接装置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梁模板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位梁模板系统的体外预应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调节装置(23)能缩短或延长第一段连接装置(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罗申高福元徐小东李向峰王海宁周欣张驰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