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36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7
一种制桶设备,所述制桶设备包括工序模组,所述工序模组包括内轨迹模、内模组,所述内模组包括内模具,所述内轨迹模包括模核、模套,所述模套套设于所述模核,所述模套包括第一位点、第二位点,所述模套自所述第一位点至所述第二位点以扩径方式延伸,定义所述第一位点至所述第二位点为工作段,所述工作段与所述内模具接触并且接触部位沿所述工作段的扩径方向延伸时,所述内模具向外滑动。这样,内轨迹模与内模具摩擦而导致的内轨迹模磨损均位于模套,磨损之后无需对内轨迹模整体进行更换,只需更换模套即可,节约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桶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桶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的制桶工艺一般包含翻边工序、卷边工序、胀筋工序、波纹工序、封罐工序等。在胀筋工序、波纹工序进行制桶加工时,内模具可由内轨迹模驱动,但是内轨迹模易磨损,为了保证加工精度,通常磨损些许之后即需对内轨迹模进行更换,磨损部分占据内轨迹模的比例较少,材料十分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内轨迹模磨损部分的制桶设备。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一种制桶设备,所述制桶设备包括工序模组,所述工序模组包括内轨迹模、内模组,所述内模组包括内模具,所述内轨迹模包括模核、模套,所述模套套设于所述模核,所述模套包括第一位点、第二位点,所述模套自所述第一位点至所述第二位点以扩径方式延伸,定义所述第一位点至所述第二位点为工作段,所述工作段与所述内模具接触并且接触部位沿所述工作段的扩径方向延伸时,所述内模具向外滑动。这样,内轨迹模与内模具摩擦而导致的内轨迹模磨损均位于模套,磨损之后无需对内轨迹模整体进行更换,只需更换模套即可,节约材料。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核为锥状,所述锥状上粗下细。在此实施例中,模核为锥状,方便模套套入模核。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模核包括下端面,所述下端面中心开设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对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内模具包括模套下端面,所述模套下端面中心开设模套孔,所述模套孔与所述螺纹孔同轴。在此实施例中,模套与模核可通过螺纹固定,固定方式简单,拆卸方便,即模套更换方便。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模套孔对应的内壁面设有内螺纹,所述模套孔对应的内壁面的内螺纹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内壁面的内螺纹内径一致。在此实施例中,模套与模核均设置内螺纹,可以控制模套与模核之间的距离,实现更好的加工精度控制。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制桶设备为胀筋装置,所述内模组包括第一台、第二台、第三台,所述内模具包括第一内模具、第二内模具,所述第一内模具位于所述第一台与所述第二台之间,所述第二内模具位于所述第二台与所述第三台之间。在此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模套的更换,实现内轨迹模与第一内模具及第二内模具之间的切换。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制桶设备为波纹装置,所述内模组包括第一台、第二台,所述内模具位于所述第一台与所述第二台之间。附图说明图1是胀筋装置的胀筋模组示意图。图2是波纹装置的波纹模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制桶设备的内轨迹模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为胀筋装置时可切换胀筋样式的内轨迹模组合。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图1、图2分别为一种创新的胀筋装置的胀筋模组10和波纹装置的波纹模组20。胀筋模组10包括胀筋内模组,内模组包括第一台11、第二台12、第三台13、内模具16、内轨迹模17,内模具16包括第一内模具14、第二内模具15。第一内模具14位于第一台11与第二台12之间,第二内模具15位于第二台12与第三台13之间。内轨迹模17可与第一内模具14接触使第一内模具14相对第一台11、第二台12向内或向外滑动,内轨迹模17可与第二内模具15接触使第二内模具15相对第二台12、第三台13向内或向外滑动。波纹模组20包括波纹内模组,波纹内模组包括第一台21、第二台22、内模具23、内轨迹模24,内模具23位于第一台21与第二台22之间。内轨迹模24可与内模具23接触使内模具23相对第一台21、第二台22向内或向外滑动。图3示意了一种内轨迹模30,可用于胀筋模组10与波纹模组20。内轨迹模30包括模核31、模套32,模套32套设于模核31。模套32包括第一位点33、第二位点34,模套自第一位点33至第二位点34以扩径方式延伸,定义第一位点33至第二位点34为工作段,工作段与内模具接触并且接触部位沿工作段的扩径方向延伸时,内模具向外运动。模套32套设于模核31,使内轨迹模30与内模具摩擦而导致的内轨迹模30磨损均位于模套32,磨损之后无需对内轨迹模30整体进行更换,只需跟换模套32即可。具体而言,模核31为锥状,锥状上粗下细,可以更为方便得将模套套入模核。模核31包括下端面35,下端面35中心开设螺纹孔,螺纹孔对应的内壁面设有内螺纹。模套32包括模套下端面36,模套下端面36中心开设模套孔,模套孔与螺纹孔同轴。模套32与模核31可通过螺纹固定,固定方式简单,拆卸方便。在特殊的情形下,模套孔对应的内壁面设有螺纹孔。模套孔对应的内壁面的内螺纹与螺纹孔对应的内壁面的内螺纹内径一致。模套32与模核31均设置内螺纹,可以控制模套32与模核31之间的距离,实现更好的加工精度控制。采用如图4所示的一套内轨迹模40应用于胀筋装置,可以通过更换内轨迹模实现胀筋样式的改变,即实现内轨迹模与第一内模具及第二内模具的切换。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关于“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的表述仅仅是为了命名,不包括任何顺序的限定;本文附图仅仅只作为参看,同时部分特征未在附图中表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桶设备包括工序模组,所述工序模组包括内轨迹模、内模组,所述内模组包括内模具,所述内轨迹模包括模核、模套,所述模套套设于所述模核,所述模套包括第一位点、第二位点,所述模套自所述第一位点至所述第二位点以扩径方式延伸,定义所述第一位点至所述第二位点为工作段,所述工作段与所述内模具接触并且接触部位沿所述工作段的扩径方向延伸时,所述内模具向外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桶设备包括工序模组,所述工序模组包括内轨迹模、内模组,所述内模组包括内模具,所述内轨迹模包括模核、模套,所述模套套设于所述模核,所述模套包括第一位点、第二位点,所述模套自所述第一位点至所述第二位点以扩径方式延伸,定义所述第一位点至所述第二位点为工作段,所述工作段与所述内模具接触并且接触部位沿所述工作段的扩径方向延伸时,所述内模具向外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核为锥状,所述锥状上粗下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核包括下端面,所述下端面中心开设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对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模套包括模套下端面,所述模套下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月刚肖虹
申请(专利权)人:纽格润浙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