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滑模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31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滑模装置及施工方法。该综合管廊滑模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模板装置和多个第二模板装置;两个第一模板装置并列设置且间隔第一预设距离,各第二模板装置均设置于两个第一模板装置之间,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模板装置之间均具有第二预设距离且可拆卸地连接;最边侧的两个第二模板装置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模板装置之间具有第三预设距离且可拆卸地连接;每个第二模板装置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机构和夹设于两个支撑机构之间的养护机构;每个支撑机构均在浇筑混凝土后先于养护机构拆除,养护机构在混凝土达到拆模时间后拆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各模板装置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便于重复周转利用,提高了周转速度,并能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综合管廊滑模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综合管廊滑模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因其可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管线设备集成于一处,具有方便维护和检修、节约城市用地等优点,已经成为了各大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的优选方案。模板工程在结构施工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主体结构的质量、外形尺寸及结构的抗渗防裂功能。现有的综合管廊大多采用木模板和支架结合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存在周转速度慢,施工质量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综合管廊滑模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综合管廊施工方法易导致周转速度慢且质量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综合管廊滑模施工方法。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综合管廊滑模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模板装置和多个第二模板装置;其中,两个第一模板装置并列设置且间隔第一预设距离,各第二模板装置均设置于两个第一模板装置之间,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模板装置之间均具有第二预设距离且可拆卸地连接;最边侧的两个第二模板装置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模板装置之间具有第三预设距离且可拆卸地连接;每个第二模板装置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机构和夹设于两个支撑机构之间的养护机构;每个支撑机构均用于在浇筑混凝土后先于养护机构拆除,养护机构用于在混凝土达到拆模时间后拆除。进一步地,上述综合管廊滑模装置中,每个第一模板装置均包括:第一模板、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连接梁和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背楞;其中,第一模板用于与底部基础相接触,各第一连接梁沿第一模板的高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第一模板远离第二模板装置的一侧;每个第一背楞与各第一连接梁均垂直连接,并且,每个第一背楞的底部均与地面相接触。进一步地,上述综合管廊滑模装置中,每个第一模板装置均还包括:多个顶托;其中,各顶托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第一背楞的底部,并且,各顶托均与地面相接触。进一步地,上述综合管廊滑模装置中,每个支撑机构均呈L型且均包括:竖直段和连接于竖直段顶部的水平段,竖直段的底部与底部基础相接触;两个水平段相对设置且间隔预设间隙,养护机构夹设于两个水平段之间且与两个水平段均可拆卸地连接,养护机构与底部基础相接触。进一步地,上述综合管廊滑模装置中,每个支撑机构均包括:呈L型的第二模板、多个第二连接梁、多个并列设置且呈L型的第二背楞和多个支撑组件;其中,第二模板的竖直段与底部基础相接触,第二模板的水平段与养护机构可拆卸地连接;各第二连接梁间隔地设置于第二模板的内侧,每个第二背楞均与各第二连接梁垂直连接,并且,每个第二背楞的底部均与底部基础相接触;各支撑组件与各第二背楞的水平段一一对应且可拆卸地连接,并且,各支撑组件与底部基础相接触。进一步地,上述综合管廊滑模装置中,每个支撑组件均包括:连接杆和可伸缩的立杆;其中,立杆的第一端与底部基础相接触,立杆的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二背楞的水平段可拆卸地连接;连接杆可拆卸地设置于对应的第二背楞的竖直段与立杆之间。进一步地,上述综合管廊滑模装置中,每个支撑机构中竖直段的底部与底部基础可滑动地相接触。进一步地,上述综合管廊滑模装置中,每个第二背楞的竖直段的底部均可拆卸地设置有与底部基础相接触的滚轮;每个立杆靠近第一端处均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架,支架设置有与底部基础相接触的滑轮。进一步地,上述综合管廊滑模装置中,养护机构包括:顶板、多个支撑柱和多个高度调节结构;其中,顶板夹设于两个第二模板的水平段之间且可拆卸地连接;每个支撑柱的顶部通过一个高度调节结构与顶板相连接,每个高度调节结构均用于调节顶板的位置;每个支撑柱的底部均与底部基础相接触。进一步地,上述综合管廊滑模装置中,两个支撑机构的竖直段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本专利技术中,各第二模板装置均置于两个第一模板装置之间,各第二模板装置之间以及两个第一模板装置与相邻的第二模板装置之间均为可拆卸地连接,这样各模板装置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便于重复周转利用,提高了周转速度,避免了装置的浪费、变形,并能保证施工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综合管廊施工方法易导致周转速度慢且质量差的问题。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综合管廊滑模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组装步骤,组装两个第一模板装置和多个第二模板装置;其中,每个第二模板装置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机构和夹设于两个支撑机构之间的养护机构;安装步骤,将组装后的各第一模板装置和各第二模板装置移动至施工位置,并对各第一模板装置和各第二模板装置进行安装;其中,各第二模板装置均置于两个第一模板装置之间,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模板装置之间均可拆卸地连接,最边侧的两个第二模板装置与对应侧的第一模板装置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浇筑步骤,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达到预设强度时,拆除两个支撑机构;拆卸步骤,在达到拆模时间时拆除养护机构。本专利技术中,对各第一模板装置和各第二模板装置进行组装,组装时,每个第一模板装置和每个第二模板装置均为可拆卸地连接,便于重复周转利用,提高了周转速度,避免了装置的浪费、变形,在施工位置对各第一模板装置和各第二模板装置进行安装,然后在浇筑混凝土达到预设强度后先拆除两个所述支撑机构最后拆除养护机构,实现了综合管廊模板的滑动和早拆,施工标准化程度高,并能保证施工质量,并且,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各支撑机构先拆除,保留养护机构,在混凝土达到拆模时间后将各养护机构拆除,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还能保证下一个施工位置处的施工,实现各装置之间的重复利用,提高了周转速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综合管廊滑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综合管廊滑模装置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B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综合管廊滑模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装置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该综合管廊滑模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综合管廊滑模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模板装置1和多个第二模板装置2。其中,两个第一模板装置1并列设置,并且,两个第一模板装置1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该第一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管廊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模板装置(1)和多个第二模板装置(2);其中,/n两个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并列设置且间隔第一预设距离,各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均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之间,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均具有第二预设距离且可拆卸地连接;/n最边侧的两个第二模板装置(2)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模板装置(1)之间具有第三预设距离且可拆卸地连接;/n每个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机构(21)和夹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机构(21)之间的养护机构(22);每个所述支撑机构(21)均用于在浇筑混凝土后先于所述养护机构(22)拆除,所述养护机构(22)用于在所述混凝土达到拆模时间后拆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模板装置(1)和多个第二模板装置(2);其中,
两个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并列设置且间隔第一预设距离,各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均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之间,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均具有第二预设距离且可拆卸地连接;
最边侧的两个第二模板装置(2)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模板装置(1)之间具有第三预设距离且可拆卸地连接;
每个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机构(21)和夹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机构(21)之间的养护机构(22);每个所述支撑机构(21)均用于在浇筑混凝土后先于所述养护机构(22)拆除,所述养护机构(22)用于在所述混凝土达到拆模时间后拆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均包括:第一模板(11)、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连接梁(12)和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背楞(13);其中,
所述第一模板(11)用于与底部基础(8)相接触,各所述第一连接梁(12)沿所述第一模板(11)的高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11)远离第二模板装置(2)的一侧;
每个所述第一背楞(13)与各所述第一连接梁(12)均垂直连接,并且,每个所述第一背楞(13)的底部均与地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管廊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均还包括:多个顶托(14);其中,
各所述顶托(14)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所述第一背楞(13)的底部,并且,各所述顶托(14)均与所述地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支撑机构(21)均呈L型且均包括:竖直段和连接于所述竖直段顶部的水平段,所述竖直段的底部与所述底部基础(8)相接触;
两个所述水平段相对设置且间隔预设间隙,所述养护机构(22)夹设于两个所述水平段之间且与两个所述水平段均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养护机构(22)与所述底部基础(8)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管廊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机构(21)均包括:呈L型的第二模板(211)、多个第二连接梁(212)、多个并列设置且呈L型的第二背楞(213)和多个支撑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模板(211)的竖直段与所述底部基础(8)相接触,所述第二模板(211)的水平段与所述养护机构(22)可拆卸地连接;
各所述第二连接梁(212)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板(211)的内侧,每个所述第二背楞(213)均与各所述第二连接梁(212)垂直连接,并且,每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岩巩俊松秦夏强黄骥张佶程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