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素纤维丝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22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素纤维丝生产工艺,其使用了碳素纤维丝加工制作设备,该设备包括水槽和设置在水槽内部的张紧装置,水槽的外侧设置有干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齿轮、不完全齿轮、转动板、拍打柱与伸缩弹簧之间的配合可使不完全齿轮带动齿轮做间歇转动,齿轮带动转动板摆动,转动板可在伸缩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回复原位,以此实现对水洗后的碳素纤维丝进行拍打,使水洗后的碳素纤维丝表面产生震动,以此可实现对水洗后碳素纤维丝表面的水分进行震筛,便于后期对水洗后碳素纤维丝表面进行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号传动带、棉布与挤压辊之间的配合可使一号传动带带动棉布一起转动,以此可对震筛后的碳素纤维丝进行二次除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素纤维丝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素纤维丝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碳素纤维是由碳纤维与相关的基体树脂备制的复合材料,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碳素纤维具自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由于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因此沿纤维轴方向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炭素纤维的密度小,因此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碳素纤维丝是由碳纤维与相关基体树脂备制的复合材料组合而成,并经过碳化炉进行碳化,为了更好的用于复合材料生产,需使用碳酸氢铵中性电解液对碳纤维的表面进行处理,使其能形成更好的接触表面,再通过水洗对表面处理后的碳丝进行清洁和降温,将碳丝表面的杂质清洗掉,清洗后还需对碳丝表面进行脱水和干燥,防止碳丝内部湿度不均匀。现有的技术在对碳素纤维丝表面进行处理时,可能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在卷绕的过程中,由于张紧度不够,会使碳素纤维丝表面处于松弛状态,不能对其表面进行充分接触,易造成位置偏移的现象;2.使用风扇或烤箱对碳素纤维丝表面进行除水时,不好控制温度,容易造成碳素纤维丝内部性质发生改变,且消耗电源,成本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素纤维丝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素纤维丝生产工艺,其使用了碳素纤维丝加工制作设备,该设备包括水槽和设置在水槽底部拐角处的支撑腿,所述水槽的外侧设置有卷绕装置,卷绕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水槽左右两端的L型支架,且L型支架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L型支架的前端呈L形结构,位于左侧的两组所述L型支架竖直段之间转动连接有放卷辊轴,放卷辊轴的外壁套设有多组放卷辊,放卷辊沿着放卷辊轴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另一侧的两组所述L型支架竖直段之间转动连接有收卷辊轴,收卷辊轴的外壁套设有收卷辊,收卷辊沿着收卷辊轴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所述水槽的内部设置有张紧装置,张紧装置包括滑动对接在T型槽内部的T型滑块,两组T型滑块呈前后对称设置,两组所述T型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正上方设置有多组张紧辊,张紧辊沿着升降板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张紧辊的前端呈环形结构,所述张紧辊的外壁中心开设有一号环型槽,所述张紧辊的前后两端且靠近张紧辊的底端对称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部与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槽的外侧设置有干燥装置,干燥装置包括设置在水槽右端的L型板,L型板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L型板位于水槽与右侧两组所述L型支架之间且位于右侧两组L型支架的上方,所述L型板的后端呈L形结构,两组L型板竖直段且靠近L型板竖直段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多组圆辊,圆辊沿着水槽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圆辊的前端呈圆形结构,所述圆辊的外壁中心开设有二号环型槽,两组所述L型板竖直段之间的侧壁与最外端的两组圆辊侧壁固定连接,每组所述圆辊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二号环型槽的前端中心左右对称设置有转轴,转轴的左端位于二号环型槽内环的左侧,其中一组所述转轴贯穿至圆辊的前端并合为一体,所述转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的后端与一组L型板竖直段的前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转轴的外壁且位于二号环型槽的内壁上共同套设有一号传动带,一号传动带的宽度与二号环型槽的宽度相等,一号传动带的外端设置有棉布,所述二号环型槽的前后两端之间且靠近圆辊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辊轴;所述水槽的上方设置有震动机构,震动机构包括对称转动连接在所述收集槽前后两端的传动轴,且位于前侧的所述传动轴上下对称设置有两组,前后对称的两组所述传动轴外壁上均固定套设有转动板,两组转动板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拍打柱,拍打柱位于所述挡板的上方,其中一组所述L型板竖直段的左端且位于转动板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侧伸板,侧伸板的顶部与其中一组所述转动板的底端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位于所述收集槽前侧的一组所述传动轴外壁上套设有齿轮,位于所述收集槽前侧的另一组所述传动轴外壁上套设有不完全齿轮,齿轮位于不完全齿轮的上方,且齿轮与不完全齿轮相互啮合,位于所述收集槽前侧且靠近收集槽底部的一组所述传动轴外壁上与所述收卷辊轴的外壁上共同套设有二号传动带;采用上述碳素纤维丝加工制作设备对碳素纤维丝进行表面除水时,还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工作:将待加工的碳素纤维丝卷搬运到加工位置,检查碳素纤维丝加工制作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S2卷绕:通过卷绕装置可对待加工的碳素纤维丝卷进行放卷和收卷,再通过张紧装置可使待加工的碳素纤维丝在加工过程中处于紧绷状态,便于对张紧度进行调节;S3甩水:通过震动机构对水洗后的碳素纤维丝进行拍打;S4干燥:通过干燥装置可对震筛后的碳素纤维丝进行二次除水;S5下料:通过人工对除水后的碳素纤维丝卷进行下料,即可得到成品。优选的,所述水槽的后端且靠近水槽的顶部设置有进水阀,所述水槽的前端且靠近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出水阀,所述水槽内部的前后两端中心对称开设有T型槽,T型槽沿着水槽的高度方向延伸。优选的,其中所述收卷辊轴的一端贯穿至一组L型支架竖直段的前端并固定连接有收卷电机,收卷电机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后端与所述L型支架竖直段的前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的顶部且位于其中两组相邻的所述固定板之间螺接有螺杆,螺杆的底端贯穿至水槽的底端,所述水槽的底端对应螺杆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的前端呈开口朝上的匚形结构,支撑座竖直段的顶部与所述水槽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挤压辊轴沿着二号环型槽的外壁均匀分布,所述挤压辊轴的外壁套设有挤压辊,挤压辊的外壁与棉布紧密接触。优选的,所述圆辊的正上方设置有空心板,空心板底部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与两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板的顶部设置有多组吹风机,吹风机沿着所述空心板的宽度方向线性分布,吹风机与空心板内部相通。优选的,所述空心板的底部且对应棉布的位置设置有排风管,排风管沿着空心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所述排风管的底部与所述棉布之间存在间距。优选的,两组所述L型板竖直段之间且位于所述圆辊的下方设置有收集槽,收集槽的左端且靠近收集槽的底部开设有多组排水孔,排水孔沿着收集槽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所述收集槽的左端且位于排水孔的底端设置有斜板,斜板的底部到水槽顶部之间的距离从左至右逐渐增大,所述斜板的宽度与排水孔的宽度相等,所述收集槽的左侧且位于斜板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挡板。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升降板、张紧辊、与螺杆之间的配合可使升降板在螺杆的螺纹驱动和T型槽的导向作用下做上下往复运动,升降板带动张紧辊同步运动,以此可使待加工的碳素纤维丝在加工过程中处于紧绷状态,便于对张紧度进行调节,防止碳素纤维丝表面过度松弛而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除水,也容易使碳素纤维丝在卷绕的过程中发生缠绕的现象,导致碳素纤维丝绷断,影响生产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齿轮、不完全齿轮、转动板、拍打柱与伸缩弹簧之间的配合可使不完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素纤维丝生产工艺,其使用了碳素纤维丝加工制作设备,该设备包括水槽(10)和设置在水槽(10)底部拐角处的支撑腿(1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0)的外侧设置有卷绕装置(20),卷绕装置(20)包括对称设置在水槽(10)左右两端的L型支架(21),且L型支架(21)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L型支架(21)的前端呈L形结构,位于左侧的两组所述L型支架(21)竖直段之间转动连接有放卷辊轴(22),放卷辊轴(22)的外壁套设有多组放卷辊(23),放卷辊(23)沿着放卷辊轴(22)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另一侧的两组所述L型支架(21)竖直段之间转动连接有收卷辊轴(24),收卷辊轴(24)的外壁套设有收卷辊(25),收卷辊(25)沿着收卷辊轴(24)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n所述水槽(10)的内部设置有张紧装置(30),张紧装置(30)包括滑动对接在T型槽(103)内部的T型滑块(31),两组T型滑块(31)呈前后对称设置,两组所述T型滑块(31)之间固定连接有升降板(32),升降板(32)的正上方设置有多组张紧辊(33),张紧辊(33)沿着升降板(32)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张紧辊(33)的前端呈环形结构,所述张紧辊(33)的外壁中心开设有一号环型槽,所述张紧辊(33)的前后两端且靠近张紧辊(33)的底端对称设置有固定板(34),固定板(34)的底部与所述升降板(32)的顶部固定连接;/n所述水槽(10)的外侧设置有干燥装置(40),干燥装置(40)包括设置在水槽(10)右端的L型板(41),L型板(41)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L型板(41)位于水槽(10)与右侧两组所述L型支架(21)之间且位于右侧两组L型支架(21)的上方,所述L型板(41)的后端呈L形结构,两组L型板(41)竖直段且靠近L型板(41)竖直段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多组圆辊(42),圆辊(42)沿着水槽(10)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圆辊(42)的前端呈圆形结构,所述圆辊(42)的外壁中心开设有二号环型槽,两组所述L型板(41)竖直段之间的侧壁与最外端的两组圆辊(42)侧壁固定连接,每组所述圆辊(42)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3),所述二号环型槽的前端中心左右对称设置有转轴(44),转轴(44)的左端位于二号环型槽内环的左侧,其中一组所述转轴(44)贯穿至圆辊(42)的前端并合为一体,所述转轴(4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441),传动电机(44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442),底座(442)的后端与一组L型板(41)竖直段的前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转轴(44)的外壁且位于二号环型槽的内壁上共同套设有一号传动带(45),一号传动带(45)的宽度与二号环型槽的宽度相等,一号传动带(45)的外端设置有棉布(451),所述二号环型槽的前后两端之间且靠近圆辊(4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辊轴(46);/n所述水槽(10)的上方设置有震动机构(49),震动机构(49)包括对称转动连接在所述收集槽(12)前后两端的传动轴(491),且位于前侧的所述传动轴(491)上下对称设置有两组,前后对称的两组所述传动轴(491)外壁上均固定套设有转动板(492),两组转动板(492)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拍打柱(493),拍打柱(493)位于所述挡板(131)的上方,其中一组所述L型板(41)竖直段的左端且位于转动板(492)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侧伸板(494),侧伸板(494)的顶部与其中一组所述转动板(492)的底端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495),位于所述收集槽(12)前侧的一组所述传动轴(491)外壁上套设有齿轮(496),位于所述收集槽(12)前侧的另一组所述传动轴(491)外壁上套设有不完全齿轮(497),齿轮(496)位于不完全齿轮(497)的上方,且齿轮(496)与不完全齿轮(497)相互啮合,位于所述收集槽(12)前侧且靠近收集槽(12)底部的一组所述传动轴(491)外壁上与所述收卷辊轴(24)的外壁上共同套设有二号传动带(498);/n采用上述碳素纤维丝加工制作设备对碳素纤维丝进行表面除水时,还包括以下步骤:/nS1准备工作:将待加工的碳素纤维丝卷搬运到加工位置,检查碳素纤维丝加工制作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nS2卷绕:通过卷绕装置(20)可对待加工的碳素纤维丝卷进行放卷和收卷,再通过张紧装置(30)可使待加工的碳素纤维丝在加工过程中处于紧绷状态,便于对张紧度进行调节;/nS3甩水:通过震动机构(49)对水洗后的碳素纤维丝进行拍打;/nS4干燥:通过干燥装置(40)可对震筛后的碳素纤维丝进行二次除水;/nS5下料:通过人工对除水后的碳素纤维丝卷进行下料,即可得到成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素纤维丝生产工艺,其使用了碳素纤维丝加工制作设备,该设备包括水槽(10)和设置在水槽(10)底部拐角处的支撑腿(1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0)的外侧设置有卷绕装置(20),卷绕装置(20)包括对称设置在水槽(10)左右两端的L型支架(21),且L型支架(21)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L型支架(21)的前端呈L形结构,位于左侧的两组所述L型支架(21)竖直段之间转动连接有放卷辊轴(22),放卷辊轴(22)的外壁套设有多组放卷辊(23),放卷辊(23)沿着放卷辊轴(22)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另一侧的两组所述L型支架(21)竖直段之间转动连接有收卷辊轴(24),收卷辊轴(24)的外壁套设有收卷辊(25),收卷辊(25)沿着收卷辊轴(24)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
所述水槽(10)的内部设置有张紧装置(30),张紧装置(30)包括滑动对接在T型槽(103)内部的T型滑块(31),两组T型滑块(31)呈前后对称设置,两组所述T型滑块(31)之间固定连接有升降板(32),升降板(32)的正上方设置有多组张紧辊(33),张紧辊(33)沿着升降板(32)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张紧辊(33)的前端呈环形结构,所述张紧辊(33)的外壁中心开设有一号环型槽,所述张紧辊(33)的前后两端且靠近张紧辊(33)的底端对称设置有固定板(34),固定板(34)的底部与所述升降板(32)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水槽(10)的外侧设置有干燥装置(40),干燥装置(40)包括设置在水槽(10)右端的L型板(41),L型板(41)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L型板(41)位于水槽(10)与右侧两组所述L型支架(21)之间且位于右侧两组L型支架(21)的上方,所述L型板(41)的后端呈L形结构,两组L型板(41)竖直段且靠近L型板(41)竖直段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多组圆辊(42),圆辊(42)沿着水槽(10)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圆辊(42)的前端呈圆形结构,所述圆辊(42)的外壁中心开设有二号环型槽,两组所述L型板(41)竖直段之间的侧壁与最外端的两组圆辊(42)侧壁固定连接,每组所述圆辊(42)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3),所述二号环型槽的前端中心左右对称设置有转轴(44),转轴(44)的左端位于二号环型槽内环的左侧,其中一组所述转轴(44)贯穿至圆辊(42)的前端并合为一体,所述转轴(4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441),传动电机(44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442),底座(442)的后端与一组L型板(41)竖直段的前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转轴(44)的外壁且位于二号环型槽的内壁上共同套设有一号传动带(45),一号传动带(45)的宽度与二号环型槽的宽度相等,一号传动带(45)的外端设置有棉布(451),所述二号环型槽的前后两端之间且靠近圆辊(4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辊轴(46);
所述水槽(10)的上方设置有震动机构(49),震动机构(49)包括对称转动连接在所述收集槽(12)前后两端的传动轴(491),且位于前侧的所述传动轴(491)上下对称设置有两组,前后对称的两组所述传动轴(491)外壁上均固定套设有转动板(492),两组转动板(492)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拍打柱(493),拍打柱(493)位于所述挡板(131)的上方,其中一组所述L型板(41)竖直段的左端且位于转动板(492)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侧伸板(494),侧伸板(494)的顶部与其中一组所述转动板(492)的底端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495),位于所述收集槽(12)前侧的一组所述传动轴(491)外壁上套设有齿轮(496),位于所述收集槽(12)前侧的另一组所述传动轴(491)外壁上套设有不完全齿轮(497),齿轮(496)位于不完全齿轮(497)的上方,且齿轮(496)与不完全齿轮(497)相互啮合,位于所述收集槽(12)前侧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国程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曹秀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