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环保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更换的管式纳滤膜组件,包括固定外筒、管式纳滤芯棒,所述固定外筒包括端盖和膜壳,所述端盖内设有上扣碗,所述膜壳内设有下扣碗,所述管式纳滤芯棒包括纳滤管和束管筒,所述束管筒的内外两侧可进行液体交换,所述纳滤管固定在所述束管筒内,所述束管筒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扣碗和所述下扣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解决现有技术中管式纳滤膜组件更换成本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的管式纳滤膜组件
本技术属环保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更换的管式纳滤膜组件。
技术介绍
管式纳滤膜是一种内部孔径非常细小的滤膜种类,当管式纳滤膜的一端有一定压力产生时,就能够通过压力将水中小于内部孔径的溶质分子给筛出来,所以,这种滤膜能够对废水杂质进行有效的过滤处理。管式纳滤膜具有十分好的抗压强性,将管式纳滤膜使用在各种压力环境下过滤水中杂质时,因为其拥有良好的抗压性,对负压的耐受程度很高,在强压力下也能够十分结实耐用。管式纳滤膜还具有很好的抗污能力,在使用的时候不用对其进行反冲也能保持很高的清洁程度,所以在对废水进行杂质过滤处理的时候,管式纳滤膜自身不容易遭到污染。与此同时,这种滤膜采用了亲水性高的材料制造,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也十分容易清洗,能够简化清洗流程,为各种工业场所的废水处理提供有利的条件。因为管式纳滤膜的诸多特点,它被广泛应用在矿场废水的处理工艺中。然而矿场废水沉淀物多、污染程度大,需经常更换滤材。现有技术中,对滤材的更换是整根更换滤棒,而滤棒是由外壳和滤芯组成的,实际上需更换的只是滤芯,这就造成了外壳材料的浪费。同时现有的工业级矿场废水用滤材规格较大,成本很高,而第一级过滤材料使用寿命最短,需经常更换,这进一步抬高了治废成本。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往往选择降低更换频率,这对管理带来许多不便和质量隐患。因此设计一种轻巧灵活、节约材料、便于更换的管式纳滤膜组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更换的管式纳滤膜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式纳滤膜组件更换成本过大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更换的管式纳滤膜组件,包括固定外筒、管式纳滤芯棒,所述固定外筒包括端盖和膜壳,所述端盖内设有上扣碗,所述膜壳内设有下扣碗,所述管式纳滤芯棒包括纳滤管和束管筒,所述束管筒的内外两侧可进行液体交换,所述纳滤管固定在所述束管筒内,所述束管筒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扣碗和所述下扣碗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上扣碗和所述下扣碗均具有内螺纹,在所述内螺纹口部还设有密封环。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束管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束管筒的所述外螺纹的末端还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所述密封环形成过盈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束管筒的筒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过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端盖和所述膜壳之间采用管道卡箍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端盖和所述膜壳的连接处设有便于安装所述管道卡箍的密封环台。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端盖还设有柔性的进液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管式纳滤膜组件设计成两大部分,即固定外筒、管式纳滤芯棒,固定外筒可作为过滤系统硬件的一部分永久安装在系统内,管式纳滤芯棒作为耗材定期更换,大大减小耗材成本。在结构上,固定外筒内设有上扣碗和下扣碗,通过两个扣碗将管式纳滤芯棒固定连接,这种连接密封性好,保证滤出液流动通路封闭,不会污染滤过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将该滤膜组件体积缩小,减小管式纳滤芯棒的长度,减小其制造成本,以便频繁定期更换,可降低污水处理成本,非常适用于矿山废水的一级过滤耗材。此外,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其端盖与柔性进液管连接,可实现管式纳滤芯棒在原位的垂直更换,真正实现滤材芯棒的更换操作,大大降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外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式纳滤芯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外筒和管式纳滤芯棒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1膜壳,2.端盖,3.进液管,4.管道卡箍,5.管式纳滤芯棒,6.纳滤管,7.外螺纹,8.橡胶圈,9.束管筒,10.过孔,11.密封环台,12.上扣碗,13.密封环,14.内螺纹,15.滤过液出口,16.下扣碗,17.进液口,18.浓缩液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的管式纳滤膜组件,参照图1至图4所示,包括固定外筒和管式纳滤芯棒5,固定外筒包括端盖2和膜壳1。端盖2和膜壳1作为过滤系统的硬件安装,一次安装到位,后期不更换。在端盖2内设有上扣碗12,膜壳1内设有下扣碗16,上扣碗12和下扣碗16的结构一致,对置安装在端盖2和膜壳1内,用于安装管式纳滤芯棒5。管式纳滤芯棒5离端盖2和膜壳1的内壁有一定的距离,与端盖2和膜壳1形成了一个腔体内,该腔体用来收集滤过液。在膜壳1的下端设有滤过液出口15,用于向下级过滤装置输出滤过液。管式纳滤芯棒5包括纳滤管6和束管筒9,纳滤管6呈集束状被约束在束管筒9内,并且液体只能从纳滤管6内通过。应保证束管筒9的内外两侧可进行液体交换,可以在束管筒9的筒壁上设置均匀分布的过孔10,从纳滤管6过滤出来的液体从过孔10流出到端盖2和膜壳1形成的腔体内,最终从滤过液出口15排出。束管筒9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扣碗12和下扣碗16连接。在上扣碗12和下扣碗16上设有内螺纹14,在内螺纹14的口部还设有密封环13。与上扣碗12和下扣碗16的螺纹结构对应,在束管筒9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7,通过外螺纹7和内螺纹14配合连接,将束管筒9安装在上扣碗12和下扣碗16上。为了进一步保证束管筒9和上扣碗12、下扣碗16安装的密封性,在束管筒9的外螺纹7的末端还设有橡胶圈8,橡胶圈8与密封环13形成过盈配合,通过螺纹结构和密封圈结构确保加压过滤过程中不漏液。端盖2和膜壳1之间采用管道卡箍4连接,管道卡箍4具有拆卸快捷的优势,方便操作人员定期打开固定外筒更换管式纳滤芯棒5。为了保证管道卡箍4的连接密封性,在端盖2和膜壳1的连接处设有便于安装管道卡箍4的密封环台11,密封环台是端盖2和膜壳1二者接口部位的向外突起,两个密封环台11扣合后再将管道卡箍4固定其上,这样可以通过管道卡箍4将接缝紧密包围并施加压力,确保不漏液。由于工厂的过滤系统的滤膜组件是密集排列,更换管式纳滤芯棒5时,需将管式纳滤芯棒5从膜壳1内垂直取出,为了不妨碍管式纳滤芯棒5的取出,要将膜壳1和其上方的进液管进行移动,因此与端盖2连接的进液管3应为柔性材质。本技术将管式纳滤膜组件设计成两大部分,即固定外筒、管式纳滤芯棒5,固定外筒可作为过滤系统硬件的一部分永久安装在系统内,管式纳滤芯棒5作为耗材定期更换,大大减小耗材成本。在结构上,固定外筒内设有上扣碗12和下扣碗16,通过两个扣碗将管式纳滤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更换的管式纳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外筒、管式纳滤芯棒,所述固定外筒包括端盖和膜壳,所述端盖内设有上扣碗,所述膜壳内设有下扣碗,所述管式纳滤芯棒包括纳滤管和束管筒,所述束管筒的内外两侧可进行液体交换,所述纳滤管固定在所述束管筒内,所述束管筒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扣碗和所述下扣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的管式纳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外筒、管式纳滤芯棒,所述固定外筒包括端盖和膜壳,所述端盖内设有上扣碗,所述膜壳内设有下扣碗,所述管式纳滤芯棒包括纳滤管和束管筒,所述束管筒的内外两侧可进行液体交换,所述纳滤管固定在所述束管筒内,所述束管筒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扣碗和所述下扣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的管式纳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碗和所述下扣碗均具有内螺纹,在所述内螺纹口部还设有密封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的管式纳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管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利妍,徐庚举,李永进,朱德馨,田永辉,高遵波,李丰志,黄文魁,谭维正,张忠伟,郑红飞,温雅静,
申请(专利权)人:金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烟台金建冶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